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看《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被其中一個細節觸動了。小曼嫁給一樂後,跟公婆住在一起,不光如此,後來一樂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也來了。
三代人,六個長輩,兩個年輕人。兩室一廳80多平房的房子,陽台也鋪了床,一樂父母則是在客廳打地鋪。
擠就算了,苦呀窮啊之類的都不是問題,最讓人難以愉快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或不好相處的一面。
比如一樂爸爸的自私自利,一樂媽的急性子碎嘴刻薄尖酸,一樂奶奶的潔癖講究多,一樂外婆的粗俗野蠻。稍微好對付好相處一點的、只有外公和爺爺。
這樣的家庭里,一樂做為自家人,怎麼都能對付,能忍耐,但是小曼相對來說是個外人。
她會輕不能輕,重不能重,說話做事都得看臉色,得應付一大家子。想要不累不煩,實在是不容易。
自嫁進門,就不斷有矛盾衝突,每次在這些長輩那裡受的氣,都只能回房跟一樂單獨相處時,向他發火,讓他哄,讓他平息和安撫。要不然,實在過不下去,堅持不住。
其中一個細節,是在飯桌上,七八個人圍著桌子吃飯,小曼一直吃肉。
婆家姥姥忍不住開口了:「小曼,你別光吃肉,吃點蔬菜!」小曼說:「姥姥,我就想吃肉。」
姥姥指責:「哎呦,你看這盤肉都快被你吃光了,還有這麼多人呢……」說著,還給自己老頭子夾了一塊肉,意思是老頭子也愛吃。
這舉動弄得小曼很尷尬,顯得自己好像很自私,不顧別人,只顧自己貪吃一樣。其實那是因為小曼懷孕了,自己和大家都不知道。
彈幕里好多觀眾抱不平:什麼家庭,吃個肉都要嘮叨,都不給吃!搬出去自己住最好,吃個飯還受委屈……
其實這一點,也正是家庭矛盾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矛盾衝突。雖然這已經不是個缺吃穿的年代了,但有些家庭即使不缺錢也會省。
特別是老年人,總覺得不能浪費,吃點肉都要看價格,要權衡貴賤多少。
有些家庭相處融洽有禮貌,或者說從小習慣讓著吃,分著吃,不貪嘴,但年輕人里,可能有很多是被慣著寵著長大的,並不太意識到讓著吃這一點。
就像小曼,她並不覺得這個肉有什麼特別珍貴的,所以想吃就多吃了,或者是說覺得桌子上其他人想吃,也吃就好了,自己又不是到他們筷子上去搶。
她不會意識到,老年人要勸著吃,要讓著吃,要夾給他們吃,或是等著別人不怎麼吃了他們才吃。
所以不給留一點的話,他們沒吃到,又不會說出來,只會覺得這年輕人不懂事,不懂禮讓。
這樣的弊端,或者說這樣的矛盾,天長時久,也是對親情家庭關係有影響的。
如果是自己的兒子女兒,他要是偶爾沒顧上老人,只顧自己吃飽吃好,父母倒不會太介意,反而可能覺得欣慰和高興。
覺得自己做了好吃的,就是想兒女多吃一點。但是對方換成媳婦或女婿,這老人心裡,可能就會有些不滿意不高興了。
說吧,可能會得罪了,不說吧,覺得這年輕人家風不好,習慣不好,左右為難,憋在心裡,可能就不太好了。
刻薄一點的長輩,可能就要挑剔了,或者是向自己的兒女打小報告,說女婿或兒媳的不是了。
這樣又會影響到小夫妻的感情,也會讓自己的兒女為難,因為只是個小問題。
總不能讓那個生活在自己家的女婿或兒媳覺得:在你家吃個飯還要受氣,在你家連吃東西也要忍著吧……
這樣的情況,唯有小夫妻自己住,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一來是人少,食物稍微多備一點,就不會不夠吃,不需要讓來讓去。
二來是小夫妻一般會注意到對方有沒有吃,會自然地禮讓,要是一大家子,可能就顧及不了那麼多。
同時,小夫妻在一起,一方自私了,只顧自己了,另一方也可以明說,不會尷尬,也不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外人」。
當然,若是這種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行為處處都有,並且表現明顯過分,那就是人品德行有問題了,這一點應該在婚前就發現了。
若是像劇中小曼那樣的偶爾行為,或有原因的行為,就不是什麼大事了,體諒一下就好。
但最好的處理辦法還是只有一個,那就是老人跟年輕人,真的儘量不要住在一起。
年輕人的隨意或粗心,可能會讓敏感細膩的老人覺得不適,不愉快,從而心生罅隙和不滿。
在接下來的相處中,逐漸積累成一種複雜的負面情緒或矛盾,那就不太好了。
總之一句話,年輕人跟老年人,能不住在一起生活,還是不住一起為好。
若能近到可以照看,但又各自吃住,互不相干,才能避免因為這些生活瑣事和生活習慣等小問題鬧出不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