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警察)就是運氣好。」
這是阿智落網時所說的一句話
阿智(化名)今年28歲,2014年從老家四川來到義烏務工。自詡是個「聰明人」的他在攢到一些錢後開始創業,卻因眼高手低賠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為了還債,阿智精心策劃了一個騙貨行動,小到一張訂貨單都讓他煞費苦心,但終究沒有逃過警方的縝密偵查。
收貨後玩失蹤
阿智的計劃得從今年5月說起。當時,阿智與一名外商一同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4區一家針織輔料攤位,有模有樣地與經營戶樓先生攀談,從貨物細節要求到生產發貨時間,雙方聊得很投機,並互留了聯繫方式,阿智稱不久後就來下單。
7月2日,阿智拿著一份義烏某進出口公司的訂貨單再次來到樓先生的店鋪,爽快地訂購了6種顏色的縫紉線,一共6000公斤。
「他當時自稱叫李海濤,因為之前聊的時候感覺他挺懂行的,價錢也是之前說好的,22塊一公斤,總價一共是13萬多,半個月後交貨。」出於信任,樓先生沒有收取任何定金,並且按約定準時將貨送到了指定的倉庫。不料這名叫「李海濤」的人在收貨之後就銷聲匿跡,徹底失聯。無奈之下,7月底,樓先生向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分局報了案。
小細節成破案關鍵
「根據樓先生提供的線索,他當時將貨物送到了義烏後宅街道的一個倉庫,但很快這批貨就被轉運到了一處監控死角。調取市場內訂貨時的監控畫面,發現這名嫌疑人也有明顯的躲避偵查意識。」辦案民警說道。
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民警大膽推測這批貨物極有可能從最近的後宅高速口轉運離開義烏,便調來了高速收費口附近的關鍵卡口監控,與樓先生一同試圖從中尋找突破口。
「這個包裝跟我的一模一樣。」足足用了2天時間,一輛貨車在裝卸時未蓋住的一角,露出了與樓先生打包時慣用的貨物包裝,讓他異常興奮。
樓先生說,因為都是線球,他在打包好後,「多此一舉」地拿繩子在包裝袋上又纏繞了幾圈做固定用,「一般人不會這樣弄。」
「無論這條線索有多少價值,我們都得試試。」民警根據貨車的行車軌跡,以及駕駛員的描述,多方印證後發現該貨車正是嫌疑人用來轉移貨物的臨時雇用車輛,並在溫州蒼南的一家小作坊內發現了部分被騙走的貨物。
經過進一步調查後,11月10日,義烏警方在杭州某數碼城內將犯罪嫌疑人阿智抓獲。
認為警方只是「運氣好」
據阿智交代,他曾在義烏市場務工,深諳不少經營戶習慣「賒帳經營」,便在創業失敗後計劃用這個方式騙取貨物。
阿智說,從偽造訂貨單開始,他便步步為營,確保收到貨之前不被懷疑。在收到貨物後,他便斷絕了所有與樓先生的聯繫,以不足10萬元的價格,將騙來的貨物賣給蒼南的買家。「錢都用來還帳了,之後就去老家待了一陣子,感覺風聲過了就到杭州找地方打工。」
對於警方能夠找到自己,阿智落網後有些疑惑,「估計就是運氣好。」顯然,辦案民警並不這麼認為,「所有的違法犯罪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我們辦案堅決不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唯一能夠『逃避偵查』的方式,就是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辦案民警說。
警方提醒
廣大市場經營戶在與採購商合作過程中,應儘量做到現金交易,避免賒帳經營。同時,合理利用經偵預警平台,多填報、多查詢、多評論交流,多關注預警平台發布的預警信息,遇到問題公司建議直接取消訂單。
本文由愛義烏編輯報道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來源 | 義烏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 陳洋波
編輯 |金龍責編 |張靜恬
編審 |金洪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PjpnG4BMH2_cNUgCA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