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我分享了《孩子也認了不少字,可就是不愛自主閱讀,什麼原因,怎麼破?》,看大家的留言,好像又回到了和千尋每天讀繪本、演繪本的美好時光。(小學後的時間越來越緊張,加上千尋已經可以自主閱讀,我們共讀的時間反而少了,想起來還是好懷念)那時候,幾乎每個晚上我們都在繪本館裡度過,為了幫孩子們更好地練習閱讀輸出,我創辦了「繪本戲劇課」,孩子分飾不同角色,把繪本故事用戲劇表演的形式演繹出來。這個課程,讓很多孩子從不肯講,到充滿熱情地念台詞。
後來,為了幫他們更好地理解繪本演繹,我又找了些由經典繪本改編的兒童動畫or電影,在每周五的「電影夜」播放。我發現,孩子們對繪本改編的電影很有興趣,尤其看過書的孩子,遇到熟悉的情節和台詞,自己就會興奮地講出來。
於是這個周末,我整理出了以前常陪孩子看的10部由繪本改編的經典兒童電影(動畫),分享給大家。爸媽們可以待孩子讀過書後再一起觀看,鼓勵孩子像影像里的角色一樣演繹片段,相信之後的輸出,會容易很多。:)
《雪人》
【年齡:3-6歲】
(圖片來源於繪本封面)
這是個像夢一樣美好的故事,也是第一本讓我這樣的成人看著也忍不住流下眼淚的無字書。
男孩和雪人之間單純美好的情感,讓人感覺特別溫暖和幸福。雪人的形象,或許是每個孩子童年幻想過的完美朋友,他高大、和善,永遠興致勃勃地陪男孩玩耍,對男孩展示的一切平常表現出驚喜和好奇。
這本書的繪畫沒有任何水彩塗色,全都是彩鉛畫出來的,淡雅樸素的色調,正是屬於冬季的味道。
全書160多張圖畫,沒有一點喧譁,安安靜靜。每當我翻看這本書,都仿佛能聽到雪落到地上的聲音,也好像看見了孤單的童年,那些唯一的,珍貴的好朋友,終要離我們遠去。令人傷感卻又無可奈何,這就是成長吧,不斷告別,不斷前行。
由英國漫畫作家雷蒙.布力格同名作品改編而成的動畫短片《雪人》,榮獲1983年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兒童節目,併入圍1983年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圖片來源於豆瓣海報)
動畫完美還原了繪本的彩鉛感,朦朧的光、柔和的雪,美得不可言說。
男孩和自己的朋友在破曉前告別,他回到溫暖的被窩安心睡去,窗外,雪人站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好像從來就沒有移動過。
第二天清晨,男孩醒來,帶著歡喜和期待,手忙腳亂穿衣下樓,衝到房門前,然而等待他的,只是一堆融化得看不出形狀的雪,還有那條圍巾。
男孩站在門口,他已經長大了。
動畫里那首插曲《walking in the air》,也非常地空靈動聽,十分推薦。
也許,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雪人。但如同所有snowman一樣,他也一定會消失,就像春天一定會來。
我想,最好的情況莫過於,you are the snowman of yourself。:)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年齡:3-6歲】
(圖片來源於繪本封面)
日本作家宮西達也的人氣作品,相信很多爸媽都囤了。我覺得它是一本反覆讀都不會膩的書,每次讀,都會有一些新感悟。
當霸王龍教會了「很好吃」各種各樣的本領之後,它對「很好吃」說:「今天我們就分手吧!」
「很好吃」哭了:「我要長得像爸爸一樣,我一定要和爸爸在一起。」霸王龍說:「不,你不應該長得像我一樣,你也不會長得像我一樣。」它騙「很好吃」說咱們賽跑吧,如果你先跑到那座山上,我就會一直和你在一起!為了一直和爸爸在一起,「很好吃」頭也不回地朝著山上跑去......
每次讀到這一段,都忍不住鼻子發酸,有什麼能敵得過父子情深呢,即便一個是食肉的霸王龍,一個是食草的甲龍。
由同名漫畫改編的動畫《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畫風與繪本完全不同,保留了顏色的明亮感,角色形象都更為可愛卡通。多畫幅高成本動作,而不是採用分鏡處理,也讓人感嘆製作對得起經典繪本。
動畫里,小甲龍為了和哈特在一起,拼了命地使勁跑,哈特在它後面慢慢的追。看到這裡我就有點傷心了,因為我猜哈特最後一定會停下腳步朝相反的方向去的。小孩子真是好騙啊,小甲龍使勁地跑啊跑,卻不知道這是早就被設定好的告別......
《咕嚕牛》
【年齡:3-6歲】
(圖片來源於繪本封面)
這是一個讓人感覺輕鬆愉快的小故事,故事發生在幽深的大森林,主要講述一隻小老鼠智斗強大對手。一開始畫面的基調讓人覺得有點兒恐懼,但隨著小老鼠的出場,畫面色彩便鮮明起來,情節發展也越來越溫馨。有趣的是,故事內容越讀越覺得像咱們小時候聽過的《狐假虎威》,聰明的小老鼠帶著咕嚕牛在森林裡溜達了一圈,既讓森林裡的其它成員服了氣,也嚇退了咕嚕牛。
根據Julia Donaldson 與插畫家 Axel Scheffler聯合創作的同名繪本改編的BBC動畫《咕嚕牛寶寶》,有著適合低幼孩子的可愛。
內容變成了咕嚕牛寶寶的森林歷險記,尋找傳說中的邪惡大老鼠,海倫娜邦漢卡特配音的松鼠媽媽給孩子們講了咕嚕牛的故事,短片處處閃現著兒童視角的歡樂和天真,不由得讓人回憶起自己似曾相似的童年。
《野獸國》
【年齡:5-10歲】
(圖片來源於豆瓣讀書)
美國作家桑達克於1964年以《野獸國》一書獲得了凱迪克金獎,他用簡單而詩意的語言講述了調皮男孩邁克斯的故事:邁克斯與媽媽大鬧了一場,沒吃晚飯就被關進自己的房間。就像孤身一人的奧德修斯,邁克斯開始了遠航:他駕著小船出發,過了幾乎一整年,終於來到野獸國。
在那裡,邁克斯統領了那些暴躁的野獸,然而在瘋過鬧過之後,他開始想念那些愛他的人,最後他放棄了野獸國國王的王位,回到愛他的親人那裡,他的怒氣已散,發現晚飯就擺在那兒。
我覺得這個故事有點像《生氣的亞瑟》,都是能幫助孩子覺察情緒的繪本,不過,《野獸國》的情節更富有想像力,更好玩。
改編自同名繪本的電影《野獸家園》,獲得了第67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原創配樂,第8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圖片來源於豆瓣海報)
電影的畫面還原程度非常高,千尋很喜歡其中一些細節,和繪本圖畫幾乎一模一樣。
或許我們都曾是個邁克斯一樣的狂躁小孩,愛哭愛破壞愛尖叫。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能從沙發蹦到床上再從床上跳到窗台。
那些無法宣洩的情緒角落,變成了一座孤島,那裡住著一群野獸,它們互相爭鬥又彼此相愛,兇猛又溫柔……
《狐狸與我》
【年齡:5-10歲】
(圖片來源於繪本封面)
弗雷德利克·蒙梭(Frederik Mansot),是法國著名插畫家,1967年出生於法國中南部的勒皮恩維萊。17歲開始繪畫,後畢業並執教於里昂埃米爾柯爾學院。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創作兒童繪本,用豐富的色彩和質樸的筆觸把讀者帶入神奇美妙的童話世界,《狐狸與我》就是他的代表作。
故事以獨白的方式娓娓講來,細膩而詳盡地描述了女孩與狐狸交往的心路歷程:興奮、失望、焦急、恐懼、欣慰……道出了人世間最複雜的情感—愛的真諦,愛不等於擁有。
同名電影《狐狸與我》源自法國著名紀錄片導演呂克.雅克,他的作品還包括大名鼎鼎的《帝企鵝日記》、《遷徙的鳥》等。這位白髮老人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他的每部片里都有著對愛、自然、人與自然關係的探索。
在這部片中,人類和動物親密關係的歷程,也是人與人關係的縮影:有開始,也有結束。友誼從無到有,從吸引到關係建立到感情加固,再到分開,不僅存在於人和狐狸之間,也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對進入集體生活,開始建立朋友關係的孩子來說,有很強的引導意義。
這部片呈現出的自然風光也十分吸引孩子,它的拍攝地在法國東部的阿爾卑斯山腳下,山間景色隨著季節交替,各種野生動物輪番登場,就像是闖入了一個精靈的世界。
《陰天有時下肉丸》
【年齡:4-8歲】
(圖片來源於繪本封面)
不可思議!在吧唧吧唧小鎮,天上真的會掉餡餅!這是一部可以打開孩子想像力翅膀的傑作,英文版銷量突破了120萬冊,榮獲國際閱讀協會、美國童書學會兒童選書大獎。
作為一個吃貨媽媽和一個吃貨女兒,自然不會錯過這樣一本美食繪本。吧唧吧唧小鎮和別的小鎮一樣,有街道、有花園、有學校。不同的是,這裡沒有賣食物的商店。儘管如此,小鎮居民的生活中卻不乏美味。因為這兒下雨的時候不下雨珠,下雪的時候不下雪花,刮來的也不只是單純的風——從天而降的是各種美味的食物。
是不是很嚮往?可是有一天,天氣變糟了。面對著堆滿街道的肉丸、漢堡和番茄,人們開始害怕起來……
《陰天有時下肉丸》改編的動畫電影《天降美食》也是一部美食盛宴。故事情節略有改動,由一個小鎮天降美食的自然現象,改編成天降美食是因為一個小男孩,為解決食物短缺問題的科學發明。
(圖片來源於豆瓣海報)
但動畫和繪本故事的過程都是一樣的。
人們不斷的要求各種各樣美食的同時,忽略了萬事都有兩面,吃多了會有不良反應,只吃自己喜歡的會營養不均衡,引起身體疾病。
最後,男孩的發明讓美食變成了可怕的風暴……
《失物招領》
【年齡:4-8歲】
(圖片來源於豆瓣讀書)
推薦繪本改編動畫,就不得不提到《失物招領》。作者陳志勇是出生在澳洲的華裔插畫家,他的圖畫書作品曾獲得義大利波隆那特別獎、澳洲童書理事會年度獎等多項國際大獎,值得一提的是,《失物招領》的翻譯者竟然是作家嚴歌苓,這本書的規格也是夠高啦。
這是一個關於遺忘、孤獨與友誼的故事,喜歡搜集瓶蓋的男孩在沙灘上發現了一個沒人要的體形龐大的、蒸汽朋克狀的「東西」,沒有人注意它,也沒有人接近它,男孩最終把它帶回了家,並將它送到了它該去的地方。
《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s)也是漫畫家陳志勇進軍動畫領域的第一部作品,這部片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事實上,除了繪本創作,陳志勇一直跟好萊塢知名動畫公司藍天工作室(Blue Sky Studios)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有合作,還擔任過動畫片《荷頓奇遇記》以及《瓦力》的造型顧問。職業經歷可能也是他改編自己同名繪本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於豆瓣海報)
比起繪本圖畫,動畫里塑造的工業世界更加逼真,房間和城市中布滿了不知用途的管道、連接線、告示牌,這些多餘的「東西」在這個城市裡顯得格格不入,這種對比為我們呈現出了人類世界對「有用」和「無用」的定義。
PS:音樂對於動畫短片尤為重要,這部短片的一個成功之處就在於它的配樂,很美,推薦聽聽。
《艾特熊和賽娜鼠》
【年齡:4-8歲】
(圖片來源於豆瓣讀書)
《艾特熊和賽娜鼠》是系列繪本,共兩輯,每輯四本書。是一套看完後整個人都會暖洋洋的繪本,在我的書櫃里珍藏已久。作者嘉貝麗·文生是比利時國寶級童書作者,這個系列的故事自1981年出版至今近40年,一直受到全世界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喜愛,全球銷量超過200萬冊。
故事沒有情節起伏的高潮和反轉,看上去似乎不那麼精彩,但是畫面中主角惟妙惟肖的孩童神態,就像慢鏡頭一樣,記錄了被忽略的日常,真實的讓人覺得那就是我們的生活。
同名改編的動畫片,以溫馨的水彩手繪畫風和治癒系的劇情,獲得了2013年第38屆凱撒獎最佳動畫片,入圍2012年多倫多電影節「兒童片」展映單元,並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圖片來源於豆瓣海報)
我和千尋都很喜歡這部片,她喜歡艾特熊和賽娜鼠之間讓人羨慕的純真友誼和他們生活中那些充滿了童趣的小事,而我更喜歡它超級細膩養眼的水彩繪畫呈現方式,幾乎每一幀畫面都可以保存下來做壁紙,配樂也大讚,整部片充滿了濃濃的法式浪漫主義。
最後再推薦兩部比較適合大孩子的繪本改編電影:
《夏洛的網》
【年齡:8-15歲】
(圖片來源於豆瓣讀書)
《夏洛的網》,是我們計劃二年級開始閱讀的書,也是小學生必讀課外書單上的一本。
故事講述了一隻叫威爾伯的小豬和一隻叫夏洛的蜘蛛之間的友誼。當威爾伯知道所有的豬都逃不過被殺的命運後,它開始變得不安。知道這件事後,夏洛決定要救它的朋友。它用自己的方法讓威爾伯變成了「特別的豬」,讓農場主和周圍的人知道威爾伯不是一頭普通的豬,應該得救。最後,威爾伯得救了。
我最喜歡書中這句話:「夏洛已經在網上織出了『光彩照人』四個大字,威爾伯站在金色的陽光里,真是光彩照人。」
改編拍攝的電影《夏洛特的網》,也沒有讓人們失望,大嘴美女茱莉婭.羅伯茨親自為蜘蛛夏洛配音,她的聲音溫和而通透,很有特色。好萊塢當紅童星達科他.芳寧飾演片中可愛的鄉村女孩弗恩,溫柔善良,猶如夏日清晨的雛菊。
(圖片來源於豆瓣海報)
當Ordinary Miracle的音樂響起,我不禁在心中問自己,是什麼讓一隻蜘蛛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創造了神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命。任何卑微都可能創造神跡,因為有愛。
《星空》
【年齡:8-15歲】
《星空》的作者是幾米,每一幅圖都有著濃濃的幾米風,唯美而詩意。
它也是我個人珍藏的一本書,書中描述了一個關於長大的故事:
女孩與父母的感情生疏,孤僻的她在人群中總會感到莫名的孤單。有一天,隔壁搬進了一個男孩,雖然他總是一個人,但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快樂地仿佛來自另一個星球。兩個孤單的少年成了朋友,他們都無法忍受城市中的無奈與喧雜,於是他們一起離開城市,到達野外,見到了生命中最美的星空……
因為男孩,女孩找到了面對生活的嶄新態度,找到了推翻煩惱的勇氣;因為女孩,男孩得到了可以傾聽的對象。他們給了彼此莫大的鼓勵與關懷,手牽著手,尋找自己內心的燈塔。
同名改編的台灣電影《星空》,獲得了第49屆台北金馬影展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圖片來源於豆瓣海報)
有朋友問過我,這部片是不是講早戀啊,能給孩子看嗎?
我覺得跟早戀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你看過幾米的原著,就更會被男孩和女孩之間純真的友誼打動。
青春是一個很孤獨的時期。
這世界上,只有孤獨的人,才能懂得另一個孤獨的人,就像謝爾·希爾弗斯坦在《失落的一角》里描述的,缺了一角的圓,一直都在追尋失落已久的一角。
遇到,即是幸運。
除了以上10部經典,還有很多由繪本改編的電影(動畫),《神奇飛書》、《極地特快》、《遠在天邊》、《月亮熊》、《母雞蘿絲去散步》、《彼得兔的故事》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優秀作品。
篇幅所限,我就不在這兒一一介紹了。
其實我們看到的很多動畫作品,都是由繪本或漫畫改編的,因為它們在前期故事的角本構思和視覺效果,分鏡的處理和角色的設計創作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同時,繪本和電影(動畫)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表現形式,繪本是靜止的畫面,而電影(動畫)具有畫面和聲音的雙重感官,對孩子理解和記憶故事,能起到更好的帶入作用。
所以,非常推薦在讀過書後,再看看改編電影(動畫),書和影像互為補充,能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受。
最後,還是要祝咱們大朋友和小朋友們看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