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轉全身堵!芳香解郁,行氣止痛,讓你的脾重新轉起來

2019-10-17   大國醫說

在當代社會,如果說一個人的胃完全沒有毛病,那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在常規體檢中,淺表性胃炎、輕度糜爛等,往往赫然出現在體檢報告單中。一些經常做胃鏡的消化內科醫生也說,如今找一個胃內壁光滑的人,實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今天,我們為你介紹的這個方法,專門針對胃病。主要症狀可以歸納為四個詞:胃脹痛、噯氣、反酸、肋痛。就舌象而言,患者往往舌苔厚膩發白。有的時候,這類患者可能有胃部灼熱的感受。這一症狀在現代醫學診斷下的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身上最常見。

這類人怎麼了?一句話,他們的脾「不轉了」。

說脾不轉,乃是一種比較形象的講法。人體的氣機升降,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圓運動。肺主肅降,使得氣機向下,肝主條達,氣機升降有序,腎一方面主水液的排出,一方面又要利用腎陽時刻不停地向上溫煦各個臟器,還要將腎水上濟心陽。這樣的一個圓,日夜不停地轉動。這個圓的圓心,就是脾。脾主疏布,主代謝,生化水谷精微以滋養全身。他仿佛一個軸,利用代謝和運化之功來讓圓不停地旋轉。

由此可見,一旦脾這個軸不轉了,後果可就嚴重了。脾不轉,第一個會讓痰濕內積,形成有形的血脂,堵塞血管。脾不轉,會影響水谷精微的吸收,日久造成四肢酸乏無力,營養不良。脾不轉而生痰,肺為儲痰之器,患者就會咳嗽多痰。脾不轉,大便排泄無常,人就會便溏、腹瀉。脾不轉,氣血生化無度,日久容易貧血、免疫力降低。總而言之,脾不轉,全身都會堵。至於上文所說的胃脹痛、噯氣、反酸、肋痛、食慾不佳、舌苔厚膩等,則是最基本的表現之一了。

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讓脾重新轉起來呢?這就要看是什麼原因讓脾不轉的了。就現代人而言,痰濕困脾和肝鬱犯脾,乃是最重要的兩個原因。基於這種認識可以如下擬方。

佩蘭,普洱茶,延胡索,素馨花,厚朴、炙甘草

本方證多由情志不暢、肝胃不和、疏泄失職、濕阻氣機所致。故症見噯氣泛酸、胃脘脅肋諸痛,治宜疏肝化濕、理氣鎮痛。方中主藥素馨花味辛性平、疏肝解郁、芳香醒脾;厚朴、佩蘭芳香化濕以為臣;佐以延胡索行氣止痛;而普洱茶味甘,入肝胃二經,消脹去滯,《本草綱目拾遺》謂之:「清香獨絕,……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化濁、行氣止痛功效。

主治: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胃炎、胃痛。症見胃脘部灼熱感、脅脹噯氣,食欲不振,舌淡苔白厚膩,脈弦等,中醫辨證屬肝鬱氣滯、濕濁阻脾者。

臨床應用時,凡見上腹部脹痛、噯氣頻頻、泛酸嘔吐、痛連胸脅,甚者有時攻痛遊走,按之則氣走散痛亦漸緩,或遇情緒變化時更甚,屬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者,由專業人員辯證清楚做好加減即可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