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多措並舉穩定生豬生產

2019-11-13   日照新聞網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蕾 通訊員 張琳

近期,豬肉價格明顯上漲。豬肉是重要的畜產品,生豬生產關係經濟、民生。為確保百姓碗里不缺肉,我市出台政策,從行業到企業,圍繞豬肉保供穩價的工作正全面展開。

國內非洲豬瘟疫情、豬周期疊加是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傍晚時分,正是農貿市場營業高峰期。在日照滕家村農貿市場裡,人頭攢動,豬肉攤位卻稍顯冷清。

「68塊(元)一公斤,比前段時間又貴了。」市民曹女士邊挑選豬肉邊對記者說。隨後,記者連續走訪日照的多家農貿市場和超市發現,豬肉產品價格相對較高,而且幾乎沒有折扣。

豬肉價格為何上漲?「主要原因是受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產能持續下滑,豬肉市場供給偏緊。」市畜牧站站長、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海洲介紹,一些養殖主體對市場預期信心不足,在該補欄的時候未能及時補欄,生豬存欄量下降。

此輪豬價上漲還受到周期性因素影響。王海洲表示,去年年中,豬價跌至周期低點,隨後豬價開始步入新一輪上漲通道。另外,養殖戶「惜售」也加劇了近期的豬價上漲———通常豬養到110公斤左右就可以進屠宰場了,現在往往會養到150公斤乃至200公斤才「捨得」出售。

「這就是市場的調節作用。前一段時間,我們養豬場一直是虧損的。」東港區西湖鎮的宜旺養豬場法人代表莊沉表示,這一段豬場的盈利剛剛補齊前一段時間的「虧損」。

扶持生豬生產、發展替代品並重,確保市場供應穩定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陸續啟動實施了能繁母豬補貼、標準化規模養殖、生豬調出大縣(我市嵐山區、莒縣、五蓮縣)獎勵、生豬養殖保險等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極大推動了全市生豬產業發展。至2017年底,全市生豬存欄113.67萬頭、出欄229.11萬頭,分別比2005年底增長72%、47.5%。2018年8月,全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我市生豬產業鏈各環節遭受一定衝擊,市畜牧獸醫管理服務中心通過2019年1—8月我市生豬調入調出數據分析:全市1—8月份摺合凈調出生豬量26.62萬頭,雖然生豬產能供給收縮,生豬存欄減少,但市內生豬生產能滿足本市自給,並可向市外調出。

從長遠看,為了保障豬肉長期穩定供給,今年以來,各地方各部門出台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穩定市場。非洲豬瘟疫情穩定可控,目前國內大部分省份的疫區已按規定解除封鎖,生豬生產和運銷秩序正逐步恢復。

「我們鎮現在的生豬存欄量比春天的時候要增加20%以上。」10月30日,東港區西湖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古曙光帶領記者調研西湖鎮養豬場時如是說。

替代品生產發展較快。當前豬肉替代品生產增勢明顯,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份,我市禽肉、羊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9.08%、7.64%。

「禽肉生產周期短,產能處於高位,能夠在相當程度上起到調節餘缺的作用。」王海洲介紹說。

出台政策,精準破解養殖難題,保障「有錢養」「有地養」

這幾天,位於東港區西湖鎮的宜旺養豬場一派繁忙,養殖區里外正在進行消毒,噴洒相應除菌試劑;監控室里,莊沉正緊盯著螢幕查看母豬分娩,並時刻留意工人彙報給她的信息:今天,豬的情況怎樣?有沒有哪頭豬不太愛吃食?精神不太好?

「目前,防控非洲豬瘟疫情仍然很嚴峻,我們密切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提倡工人定期留場工作,賣豬區和養殖區嚴格分開,我也都十幾天沒離開過豬場了。」莊沉介紹說。作為東港區最大的養殖場之一,目前生產秩序穩定。

與此同時,在相隔不遠的東港區南湖鎮花峽峪村山東蒙德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養豬場,正在全方面做著消毒工作,準備迎接下一批仔豬的到來。據介紹,該養殖場近期得到了生豬規模化養殖場改擴建2020年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100萬元,準備建設年出欄10000頭以上規模化養豬場。

養殖戶和企業信心逐步恢復背後,是各項政策的強力支撐。儘快恢復生豬養殖,是穩定豬價的根本之策。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一些市場主體生產信心不足,在土地、資金等方面遇到難題。近日,我市出台了《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實施意見》,精準施策恢復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

多措並舉增信心,化解「不敢養」。落實生豬保險政策,完善生豬產業用地政策,鼓勵規模化養殖,11條政策措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

提供用地保障,解決「沒地養」。生豬養殖設施用地按農用地管理,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原則下,取消對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公頃上限,養殖用地占用耕地不得收取土地復墾費用。

真金白銀支持,破解「沒錢養」。市財政對年出欄500—5000頭規模豬場貸款進行貼息,將符合規定的種豬場、規模豬場用於新建、改擴建豬場的建設資金納入支持範圍;同時,暫時提高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保額。

在恢復產能的同時,決不能忽視非洲豬瘟防控。市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副指揮長、市畜牧獸醫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孔凡德介紹,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防控責任,立足打持久戰的準備,不斷強化「外堵、內控、嚴查、應急」各項綜合防控措施,繼續加強各環節風險管控,堅持監測排查和報告制度,建立起完善的聯防聯控機制。同時,強化市場監測和預警,加快推動生豬行業轉型升級,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優惠政策落地,市場價格處於高位,這些因素都激發了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生豬存欄量逐步增加,後市預期趨於樂觀。在政策幫扶和市場機制的共同作用下,預計生豬生產將逐步恢復,生豬價格將逐步回落,廣大養殖戶和企業要早做計劃應對。」王海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