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抗擊疫情的「風暴中心」——鐘山區疾控中心工作者群像

2020-02-18     烏蒙視線

在鐘山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穿防護服,手提應急箱,穿梭於危機四伏的醫院隔離區及病人家中,奔走於一個個患者和密切接觸者之間,抽絲剝繭,順藤摸瓜,迅速鎖定排查,切斷傳染源。他們就是洶湧疫情中衝鋒在前卻鮮為人知的前線戰士——鐘山區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一群嚴守防線的逆行者、「流調人」。他們通過對確診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面對面的調查,掌握第一手新冠肺炎病人發病、感染的特徵信息,評估疫情的風險,為政府提供科學的防控依據。


全副武裝的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


脫貧一線的戰士,疫情防控的尖兵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莊嚴的重溫入黨誓詞聲中,鐘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的4名黨員臨危受命,率先垂範,衝鋒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鐘山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戰鬥打響後,鐘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第一時間吹響了「集結號」,正在金盆鄉、南開鄉等地駐村扶貧的李長春、尚威等多名黨員幹部職工迅速回到工作崗位,顧不得回家休整,將行囊往辦公室一放便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戰鬥中。從1月21日晚轄區醫院報告首例可疑發熱病例開始,流行病學調查組的8名組員便一刻未停,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做檢測


「調查中,主要詢問生活軌跡、接觸人員等情況,與一般醫務人員相比,流調組是主動出擊,哪裡可能有病人就去哪裡。」區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孫東表示,流調組沒有人員輪換,全員24小時待命。


流行病學調查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麼容易。每一次調查,相對簡單的病例調查也需要近2小時左右,流調人員要和病例、密切接觸者,近距離的交流詢問,多待一分鐘,就多一分被感染的風險。但為了保證信息的精準,流調隊員必須抽絲剝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容不得絲毫馬虎。一套規範的流行病學調查流程走完,護目鏡上已是一片霧水,臉上則是防護口罩留下的一道道深深的印記。


完成現場調查後,並不意味著大家可以鬆一口氣,小組成員們還要加班加點撰寫調查報告,常常要忙到凌晨兩三點才能睡覺。早一分鐘完成一份科學嚴謹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就意味著能早一分鐘控制傳染源、確定暴露環節和密切接觸者,為政府及時制定和完善防控措施提供決策依據,有效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


「脫貧攻堅工作需要耐心地宣講政策,流調工作更需要細緻與耐心。」孫東說,有時候會遇到患者不配合,情緒牴觸,流調人員就充當起臨時心理諮詢師的角色,耐心地疏導讓患者逐漸明白隱瞞疫情經歷的危害性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最終讓其主動配合。截至目前,已調查患者和密切接觸人員近百名。


扶貧一線回來,他沒休息過一天


面對傳播途徑、致病毒力等尚未完全了解的疾病,正在金盆鄉雙塘村的鐘山區疾控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兼組織委員李長春主動請纓,擔任流調二組組長的他衝鋒在第一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親自進行了2名確診病例和多名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學現場調查工作。


調查記錄


1月21日開始至今,李長春沒有休息過一天,甚至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經常因為參加疫情研判、流行病學調查,直到凌晨休息已是常事,他還調侃道:「大年三十凌晨三點的鳳凰山還是挺漂亮的」。


1月27日凌晨4點,李長春才剛剛結束一例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完成報告後在沙發上合了一會兒眼,天亮後匆匆洗了把臉,又趕到公安分局去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個人防護指導》的培訓……這樣的場景,對他來說實在是司空見慣。


當脫下悶熱的防護服,完成了現場流調的工作報告後,李長春一轉頭又投入到組織防控措施、培訓等一系列的工作當中。從大年初三開始,李長春就沒有回過一天家,餓了就泡一桶泡麵,睏了就在辦公室沙發上躺一會兒……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能和妻子打一個電話、聽一聽不滿兩歲的兒子喊一聲爸爸,已經是他最大的慰藉。


主動上一線,輕傷不下火線


在這場特殊的戰鬥中,流調組工作人員尚威始終踐行著共產黨員的使命,帶傷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工作照


尚威告訴記者:從1月27日開始,他和同事們奔波在各市內各醫院、市疾控中心之間,工作凌晨3點是常事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同事們都住在單位,無法回家。還多次到金盆、南開、青林等鄉鎮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於2月7日上午9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直到2月8日凌晨3點才停下來休息,因長時間往返在下鄉的又爛又泥濘的道路上,顛簸中尚威的尾椎骨被弄骨折了。疫情防控中哪裡有需求就上哪裡,輕傷不下火線。他是經歷過「非典、甲流」等疫情戰役過來的疾控人員,用人之際,必須站出來,接到通知第一時間進入流調工作狀態。


尚威也是一名脫貧攻堅戰的下沉駐村幹部,面對疫情防控,他主動申請到一線工作,參與了流調、採樣等工作。沒有過多的言語的他總是衝鋒在前,真正把初心寫在行動中,使命落實在崗位上。


舍小家為大家,他們與疫情賽跑


在李長春和他的「戰友」們身上,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陳唯、陸倩、劉倩是外地來六盤水工作的,回家的車票都買好了,接到命令後立即退票,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李思華、朱啟洪主動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父母家照顧,全心全意投入到戰鬥中;王釋的兩個孩子正生著病,但為了堅守崗位,她只能每天和孩子們在視頻中見面;秦霞本來已經準備和長期未見的父母、兄弟團圓,但接到命令後只能內疚地打了個電話給父母就長住單位……


短暫的休息


生命無價,大愛無疆。他們以大局為重,視疫情如命令,舍小家顧大家,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竭盡全力發揚疾控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堅守初心,與疫情賽跑,全力控制疫情的蔓延,展現了當代疾控人的風采。




烏蒙新報全媒體記者 祖大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J5LYHABjYh_GJGVId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