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月二十七
春節倒計時
距離放假還有 3 天
昨天燉過年肉後,
按照老例兒,
今天應該殺年雞、趕大集!
為什麼要在臘月二十七殺雞?
在天津
為啥講究用公雞?
又為什麼不能把雞剁成塊吃?
擺上桌後還不能大口吃?
殺雞實是取得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因為,本身代表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臘月二十七殺雞,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天津人講究用公雞
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
以前,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人們的潛意識裡已經認同了男子為大的觀點,認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過年這麼隆重的節日,自然也就要宰一隻公雞了。公雞本身又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
另一方面,那時人們都比較窮,母雞下的蛋能換油鹽錢、補貼家用,自然就不捨得殺母雞了。
整隻雞擺盤 不切塊
臘月二十七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場,而且蒸煮好的雞必須整隻整隻裝盤上桌,不能將其拆解切塊,寓意圓滿,象徵來年大吉(雞)大利。
不能一次吃完
殺雞燉雞並非是在二十七這一天吃,要放到除夕的時候才能吃,而且還不能一下子吃完丟棄,需要天天吃才能夠大吉大利。
除夕當天擺上桌後,大家只象徵性地吃上幾口,然後就等著晚飯結束,把這個菜與其他剩下的飯菜一道撤下來,但公雞還單獨保留著。以後每到吃飯時,這隻公雞都要再被端上來,人們吃的時候同樣要遵循只吃一點點的規矩,一直到雞肉有些發酸了,大家才趕緊將雞肉吃乾淨。
臘月二十七可能是春節前天津人最忙碌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既要趕集把年貨採買齊全,又要把年菜準備妥當,民諺有雲「二十七趕大集」。
「二十七,趕大集」,但是趕大集為嘛等到「二十七」呢。因為,過去天津人講究初一到初五不炒菜,在臘月二十八之前,主婦們必須把全家老少過年期間要吃的葷素年菜全部準備妥當,所以必須採買齊全。再加上,以前百姓幾無存款,年根兒發工錢才能置辦年貨。
以前,老百姓普遍沒有存款,置辦年貨全靠老闆發的工錢,在外打工的人拿不到「年終獎」根本沒臉回家過年。老闆則是能拖就拖,不等到年根兒根本不發錢。因此,雖說大小店鋪早在臘月十五就堆滿了琳琅滿目的年貨,可是非得等到年根兒底下,必須馬上置辦年貨時,拿到「年終獎」的老百姓才會湧入市場。
老天津人辦年貨都買嘛
1956年春節前的天后宮前年貨市場
天津衛的傳統年貨市場集中在娘娘宮周邊的宮南、宮北兩條大街以及老南市「三不管」地區。二十七趕大集這天各大年貨市場都是人山人海,紫蟹、銀魚、吊錢兒、聚寶盆、石榴花、年畫、空竹等極具天津特色的商品都是搶手貨。
不同於全國通行的窗花,最具天津特色的年貨非吊錢兒莫屬,據老人講,貼吊錢兒是為了不讓窮神進門。另一個特色年貨是楊柳青年畫,天津人最喜歡的年畫題材就是「連年有餘」,一個大胖小子在蓮花叢中抱著一條大鯉魚,瞧著就喜慶。
辭舊迎新,天津人講究的是活出個精氣神。大過年的,要是不置辦一身兒嶄新的行頭,得被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笑話。還有的家庭依「老例兒」添置新碗新筷,意為祈求添人進口、人丁興旺。
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購買年貨
80年代,河東蔬菜門市部里,人們在憑本買菜
今年你家都辦了哪些年貨呢?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天津地鐵、規劃、拆遷、落戶、房價、公積金、社保等消息...您可以長按文末二維碼,關注【天津本地寶】頭條號,私信發送【關鍵詞】即可,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