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在寫這篇文章前,本來是想寫你不嘮叨,就是晴天。
和很多人一樣,我很不喜歡嘮叨,喜歡自覺而安靜的生活。
我跟老婆說,我最喜歡的就是你的不嘮叨。
我自覺,你安靜,挺好的。
因為嘮叨不僅僅是耳朵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對於孩子而言,媽媽的嘮叨,簡直是一種痛苦。
可是,世界上真的有不嘮叨的媽媽嗎?
以前我相信有,現在我不信了。
因為我發現平素不愛嘮叨的魚媽,也喜歡時不時嘮叨小小魚了。
而且我發現,因為當媽的不容易,嘮叨有時更多的是她們給的愛。
同理,這個也可以用在一個妻子對老公身上。
嘮叨有時真的是一種愛!
藏在媽媽「嘮叨」背後的愛,往往有了孩子後才懂。
再說哪個媽媽天生愛嘮叨,要知道她們在嫁給你之前,在生娃之前,也是一個優雅而含蓄的美麗女子。
2
網上有一首描寫媽媽愛嘮叨的歌曲很紅,創作這首《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她是3位孩子的母親,為了照顧小傢伙們的起居,她和天底下很多媽媽一樣,整天嘮叨不停。
一個偶然的機會,安妮塔靈光閃現,「為何不把嘮叨譜成一首歌呢?這樣一定很有趣。」
於是她將自己每天常絮叨的話寫成簡短的歌詞:
歌詞是這樣的:
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沒有在聽啊?快起來!然後記得疊被子! 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你的書你的午飯你的作業咧?拿外套戴手套,還有圍巾和帽子。別忘了!你有貓要喂。 要吃早餐,因為醫生說,早餐在一天當中最重要!要吃維他命,因為這樣你才能長得壯又高!記得今天下午3點要去看牙醫,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別狼吞虎咽要細嚼慢咽。但快點,公車已經到了。小心點!給我過來,你有沒有洗你的耳背。 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有禮貌,要交朋友,記得要分享。要認真,有耐心一點,危險事別做。乖一點,別搞到要讓我出面!去整理房間,疊衣服,把東西收拾乾淨。
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是你活生生的寫照?
很多人都說當媽的嘮叨,那是不明白當媽的苦。
3
媽媽們為什麼要嘮叨,因為愛孩子勝過愛自己。
懷胎十月的辛苦,任憑我如何想像,我都無法感受到。
但那300多個日夜裡,一個女人懷揣著一個小生命,那是多麼神奇。
血脈相連用在母親和孩子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
就在前幾天,一個朋友給我們看了當地一場因為母親打牌,孩子在馬路上被大貨車壓斷腿的視頻,觸目驚心。
每一個為人父母的人看到那個場景,心都是揪在一起的。
我們就想到了家裡的淘氣包,平素只要一出門,馬上就像出籠的鳥兒亂竄。魚媽就開始給孩子嘮叨了10多分鐘,進行安全教育,我說你現在給他講沒用,一定要站在外邊給他示範,給他講。但是心急的母親,總是希望第一時間給孩子最好的忠言。
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沒有任何放鬆的餘地,也沒有任何商量的可能。而很多媽媽,為了孩子的安全問題,是嘮叨得最多的。
而且媽媽們普遍的精神緊張。比如帶寶寶外出,常常不停地嘮叨:小心過馬路看車、多穿點別凍著,不要亂摸東西……
在家裡寶寶睡覺媽媽不放心,著涼怎麼辦?出汗怎麼辦?空調要不要開?這個東西能不能給孩子吃,該怎麼吃?……
本來打算給去讀小學的小小魚鍛鍊獨立性,讓他自己堅持上下學,但是一想到那混亂的交通和變態的犯罪,馬上就終止了這想法,還是堅持接送。
4
養孩子的難,是因為一個人的獨自承擔而顯得更難。
我見過無數的媽媽,一隻手抱著孩子,一隻手提著重重的袋子,在路上艱難走著的樣子。
也有無數的媽媽說家裡的男人不要添亂就是好的。太多的爸爸在帶孩子的時都是束手無策的,或者是逃之夭夭的。
更可氣的一種是自己不懂,還用自己的強勢去控制指責妻子的人。有一個媽媽跟我說,她希望給孩子多閱讀,所以買了一些書給孩子,自己也堅持給孩子讀。孩子爸就不高興了,說買書浪費錢,閱讀那些課外書有個屁用。
真是讓人氣憤,那你抽的煙就有用,你抱著手機上的網就有用嗎?歐洲杯的進球就有用嗎?
如果一個家庭里,父母一起養育孩子,在理念上能夠相通,相互支持,肯定會輕鬆很多。
不管如何,做爸爸的都要努力參與進去,只要你夠用心努力,我相信會有更多好爸爸。
魚爸親子書屋的會員招募,每次都有爸爸的加入,我非常的高興。
看到了更多的好爸爸關注了我們,關注了育兒。
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媽媽都一樣的嘮叨?因為她們在保證一個家的正常運轉。
如果不聞不問一個月,估計那個家基本無法住人,估計那個孩子都沒有人敢認了。
不要指望一個媽媽不再嘮叨,除非你做得真的很好。
但是哪個孩子會自覺地做好呢,畢竟孩子不是機器,他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小生命。
理解一個媽媽的嘮叨,可以說就是理解一個母親的苦了!
5
當然,過度的嘮叨是有害的,請謹慎使用,常常自省吧!
比如在和孩子溝通前,一定要明白,你和孩子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對於小寶貝,他們的世界是全新的,不可能像我們這樣去理解一個事情,特別是東西南北還搞不清的年紀,不要跟孩子說,你應該看著東邊,看著那個方向,你該怎麼做。
比如告訴孩子注意汽車,可以在小區的一些路段告訴孩子,這個地方注意牆那邊,到了路口先停下來,觀察了再走。如果只是在家裡說教,背誦交通安全規則,用處不大,因為孩子根本沒聽懂,就算聽懂了出門後也是懵懂的。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效果會更好,做一個行動派的父母。
而對於大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形成,他們的世界需要父母的理解,你的說教只會加重他們的對抗與叛逆。
希望孩子勤奮,那你自己就勤快起來。
希望孩子孝順,那你自己對老人要孝順。希望孩子樂於助人受人歡迎,那你自己就要做一個願意幫助他人的熱心腸,希望孩子愛上閱讀,那你就要努力去給孩子一個讀書的氛圍和適合孩子的書,如果你能自己也堅持看書那就是最好的榜樣引導。
很多時候,孩子在觀察著你,模仿著你。
表面上叛逆,但是內心還是在靠近你。
千萬不要讓嘮叨成為一種習慣。
我發現我有時候也會對小小魚嘮叨,比如他犯錯的時候,我會跟他說不少,有時候會因為他吃飯掉飯說到他為什麼睡覺總是踢被子。
幸好每次都及時打住,因為孩子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睡覺踢掉被子,說那麼多不如想辦法給他睡覺蓋住肚子呢。
如果你經常反省自己,那麼壞的習慣就不會那麼輕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