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飛機上的垃圾都去哪兒了?

2019-09-03     中國藍新聞

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9月3日訊(中國藍融媒體中心 浙江之聲記者高嵩 通訊員黃躍光 李樂炯報道)9月3號中午11點38分,從北京飛來的CA1839航班緩緩降落在寧波機場7號機位。待旅客全體下機後,客艙保潔員有序上機進行客艙清潔。

大約10分鐘後,客艙保潔組組長朱興敏與機組完成對接,並用對講機報告該架次航班已清掃完畢,然後和組員們一起把裝滿垃圾的垃圾袋拎下飛機。

朱興敏告訴記者,寧波機場的客艙保潔員們平均每天要打掃飛機約80架次,平均每架次飛機能清掃出垃圾5袋,每袋約30公斤,一天下來垃圾重量大約在1.2噸左右。

那麼,這些從飛機上清掃出來的垃圾都去了哪裡,它們又是如何被進行分類處理的呢?

「其實早在垃圾分類大熱之前,寧波機場就已經在以一套嚴格的處置規範和完整的處置流程實施分類處理了。」寧波機場地面服務分公司客艙保潔部副經理胡釗告訴記者,「一般說來,根據是否具有傳播疫病疫情風險,我們把飛機上的垃圾分為非染疫垃圾和染疫垃圾兩種,這兩種垃圾各自處理的流程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來說非染疫垃圾。

非染疫垃圾是指飛機上那些排除了受傳染病污染嫌疑的固體廢棄物。非染疫垃圾的處理與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規則基本相同,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其進行無害化處理。

飛機飛行過程中產生的垃圾主要有客艙垃圾和廚餘垃圾兩種。客艙垃圾由機場地面服務部門進行清理,在機上消毒後,由飛機垃圾移運車運送到機場固液體垃圾處理中心,進行分類處理。之後由垃圾分揀人員進行分揀。

分揀人員會將廢報紙、飲料瓶等可回收物分揀後進行二次消毒,打包後運送到再生資源企業進行回收利用;而廢紙、廢棄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則被分揀出來,由當地環衛所移運到市政垃圾終端處置場,進行壓縮填埋無害化處理。

「每天運送過來的客艙垃圾大概有14400升,其中經處理後分揀出來的可回收物大約4800升,約占了總量的三分之一。」寧波機場物業保障分公司環境管理部工作人員鮑益靜說,「有三分之一的垃圾通過機場的分揀處理是可以變廢為寶的,綠色環保,大大減少了浪費。」

機上的廚餘垃圾則由機場配餐公司清理回收。機組人員將廚餘垃圾放入配餐車,航班到達後,機場配餐公司航機人員登機回收配餐車並帶回配餐公司。配餐公司進行分揀後由當地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回收處理,進入廚餘垃圾粉碎、脫水、分離、發酵、堆肥等再生資源利用環節。

說完了非染疫垃圾,再來說說染疫垃圾。

染疫垃圾包括具有動植物檢疫處理指征和衛生檢疫處理指征的航空垃圾,比如,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航空垃圾或被消化道傳染病污染的航空垃圾。

由於染疫垃圾具有傳播各類疫病疫情的風險,必須從源頭加以嚴格控制和管理。機場海關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植物檢疫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染疫垃圾的衛生管理和收集、運輸及處理進行全程監管。

機場海關下達《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後,由檢疫處理單位對機上垃圾進行一次消毒。消毒完成後,在機場海關的監管下,客艙垃圾由機場地服人員清理並裝入密閉垃圾袋,餐廚垃圾由機場配餐公司在機上清理、裝入密閉垃圾袋並移交機場地服人員。

機上所有垃圾收集集中後,檢疫處理單位對其實施二次衛生處理,加貼專用標識並扎口密閉,由機場固體垃圾移運車運輸至染疫嫌疑垃圾專用貯存庫房。移運儲存過程中不得拆袋、分揀、回收。

消毒後的染疫垃圾需要日產日清,密閉移運到特種廢棄物處理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

這些垃圾在一次燃燒室經過高溫乾燥、熱解、氣化和焚燒後,煙氣進入二次燃燒室,會在85攝氏度以上高溫區域停留2秒以上的時間。這樣處理後,有機污染物將被高溫分解,各類病原體也將被消殺,從而切斷各類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G-S_GwBJleJMoPM_0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