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中這個細節值得深思:學霸在試卷上寫滿「我恨」……

2019-08-06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林十七

1

最近,黃磊和海清主演的電視劇《小歡喜》熱播,在網上掀起了不小的熱度。

在第一集結尾的時候,劉靜想在春風中學附近,給季楊楊租一套兩居室的房子,方便季楊楊學習。

陶虹飾演的宋倩手上正巧有兩居室的房源,便帶著劉靜前去參觀房子。

陶虹說,這套兩居室的前租戶,是考上清華大學的學霸。

劉靜很是驚訝,左右觀察著所謂「清華學霸」的臥室,被一堵貼滿考卷的牆吸引住了目光。

她停住腳步,很快臉色就變了。


(圖片來自網絡)

原來,她看見這些卷子上,滿滿地,被學霸寫滿了「我恨」兩個字。

(圖片來自網絡)

這一幕觸目驚心,深刻的痛意和恨意,仿佛能夠穿透這些考卷,刺進每一個看客的內心。

試想一下,這位清華學霸,明明已經考出了那麼好的成績,為什麼還會那麼恨?

如果他是自願學習,絕對不會懷著如此壓抑的心情。而彈幕之上,認同度最高的一種猜測,就是這位清華學霸的成績,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由此可見,很多人都對父母逼迫自己學習這件事,感同身受。高考是跨越階級的龍門,為了讓孩子跨過這道坎,很多父母都不惜強迫孩子學習。

著名作家笛安說過:

「打人是暴力,罵人是暴力,強迫別人用你們的方法去感受也是一種暴力。「

在面對懈怠的孩子時,適當「逼」他們一把,或許可以使孩子端正學習態度。然而,如果父母逼迫過度,只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讓孩子產生壓抑、逆反甚至報復的心理。


2

過度地逼迫孩子學習,後果十分嚴重

在爆火的韓劇《天空之城》中,英才是第一個考上首爾醫科大學的孩子。然而,英才的好成績,卻是爸媽這樣「逼」出來的:

無論是英才生病、受傷還是昏倒,英才的爸媽都逼著英才去學院裡學到凌晨兩點;

如果英才沒有考到第一名,爸媽就懲罰英才不許吃飯;

英才稍稍成績下降,爸爸就辱罵英才,說要將他從戶口本上刪除,甚至拿槍威脅英才,而媽媽在半夜裡搬走了英才的床,說他不配睡覺。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在父母極度的壓迫之下,英才奮力學習,考上了首爾醫科大學。然而,心理早已扭曲的他,也想好了報復父母的手段,那就是:

「在父母最高興的那一刻,粉碎一切。」


(圖片來自網絡)

考上大學之後,英才強硬地與爸媽斷絕關係。他拒絕進入大學學習,並且和家裡的保姆私奔。

英才的媽媽接受不了這一切,在雪地里選擇吞槍自殺。


(圖片來自網絡)

由此可見,採用過度的、不恰當的方式逼迫孩子學習,只會適得其反,釀成悲劇。孩子表面上看,礙於父母的威嚴,屈服了父母,其實只是在尋找一個反抗的機會。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效應,叫做「心理反彈」,指的是一個人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總有一天這些情緒會捲土重來,對自己和他人都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所以,縱使父母再重視孩子的成績,也該留給孩子發表想法的權利和喘息的空間,而不是一味地將自己的期許強加在孩子身上,最後使其不堪重負,出現心理問題。


3

適當合理地逼孩子一把,是有好處的

當然,制止父母過度逼迫孩子學習,並不是讓他們放縱孩子。適當、合理地逼孩子一把,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莫大的好處的。

劉憲華之所以能拉得一手好小提琴,就是因為他的父母,在小時候逼著他練琴。

最開始,劉憲華也對小提琴十分排斥,但是到他十一二歲的時候,參加比賽得獎之後,他就愛上了小提琴這種樂器。

(圖片來自網絡)


後來,劉憲華在綜藝裡面說:

「我非常非常感謝父母。」


(圖片來自網絡)

就連站在一旁的倪妮也附和了一句:

「是啊,真的挺感謝他們的,如果他們不逼你,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長在你身上。」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他們不具備成年人的意志力和對未來的焦慮感,因此,他們很容易輕易放棄一項東西,比如,他們不想念書,不想學琴,不想畫畫……

而父母在此時,要做的就是逼他們一把,給予他們堅持下去的決心和動力。

我還記得,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對我說:

「媽媽,我不想再練字了。」

我對她說:

「你不練字可以,但你要考慮清楚,如果以後你因為字寫的不好看,卷面分比別人低,印象分比別人差,千萬不要回頭來怪媽媽當初沒逼你練字。」

後來,女兒想清楚了,重新拾起了毛筆。如今,她已寫得一手好字。

正是因為父母已經提前知道了社會的殘酷和真相,他們才更深刻地明白孩子在某一關卡輕易放棄有多麼可惜。

在恰當的時候逼孩子一把,或許可以激發出孩子的潛能,讓他們一生受用。

4

父母逼著孩子學習,怎樣做不會適得其反呢?

如果過度逼迫孩子學習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適度地逼孩子一把,又對孩子成長有益。那麼怎麼做,才能把握好這個度呢?

1.洞察孩子的興趣愛好,

不要強加自己的理想給孩子


武志紅說:

「孩子就只須承擔他一個人的生命重要,而不必承擔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生命重量。」


父母逼迫孩子學習,首先要分清方向。

如果孩子一心想要成為一名音樂家,父母卻始終逼著他去學習枯燥的語數英,而不是讓孩子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肯定是不對的。

母可以讓孩子決定自己要走哪一條路,在孩子下了決心之後,如果他有所鬆懈,可以適當地督促他、鞭策他,而不是強迫孩子往父母給他設計好的未來去發展。

2.在教導孩子學習的時候,

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出現懈怠,父母絕對不能採用暴力的方式強迫孩子讀書。

所謂「逼迫」,其實是父母讓孩子肩負起學習的責任感的過程。

父母首先應該與孩子展開有效的溝通,詢問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疑難問題,並幫助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

其次,與孩子共同制定嚴格的學習計劃,並且督促孩子執行;

最後,向孩子講述學習的重要性,鼓勵他們積極學習,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3.隨時關注孩子學習的心態,

告訴孩子我們愛他

大部分孩子在學習時會感覺到痛苦和壓抑,是因為父母讓他感覺到,一張成績單,比他本身更重要。

但是,我們更應該讓孩子知道的是,無論他成績好與壞,為人父母,最在乎的是他的心理健康。

在嚴格要求孩子之餘,不忘向他表達愛意,也是消除孩子叛逆心理的必要因素。


樊登解讀《幸福的方法》一書時,曾經說過,學生的學習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溺水模式」,另一種是「性愛模式」。

溺水模式就是指學習過程是忍耐的,希望及早從痛苦中解脫,但最後還是不斷溺水。

而性愛模式,則是把學習的過程當做約會的前奏,當找到追求的答案時,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而父母懂不懂如何去「逼」孩子一把,就決定了孩子在哪種模式下學習。

只要掌握好度,逼迫有道,鬆弛有度,學習對於孩子來說,便不再是壓抑的地獄,而是通往天堂的鋪滿鮮花之路。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快樂型」的學霸,而不是「痛苦型」的被動學習工具。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FHEfWwBvvf6VcSZve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