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九號颱風,建國後青島遭受最嚴重的颱風暴雨襲擊

2019-08-10     青島城市記憶

1985年8月18日夜,第九號颱風中心快速向青島近海移動,平均風力達到10級,最大風力達12級以上。8月19日上午10時左右,颱風中心在青島沿海登陸,平均風力10級,陣風強達12級,瞬間最大風速為30.4米/秒,並帶有暴雨,當天降雨達150毫米,這是青島市有史料記載以來,繼1939年後的第二次強颱風,又是建國以後青島市遭受到的最嚴重的颱風暴雨襲擊。

第九號颱風掀起的巨浪

此次颱風帶來的狂風、暴雨、海潮、洪水給青島市造成巨大損失。城市郵電線路嚴重損壞,市區部分停電、停水,工廠停工、停產,街道兩旁樹木大批颳倒導致交通阻塞,海堤多處被沖毀。市區積水嚴重,廠房、低洼處住宅進水。8月19日,青島港、公路長途運輸全部停運;供電線路斷線49條,168家工廠因斷電而停產;全市164條長途電話線路中斷146條;青島市區兩旁樹木倒伏1.2萬餘株,約占總數的1/3,並嚴重阻礙了交通;市區損壞房屋59處,嚴重漏雨房屋1000多處,臨建房、棚戶房絕大部分嚴重進水;嶗山水庫水位越過警戒線,被迫開閘放水;當日沿海涌浪最高達8米,前海堤壩被海浪衝垮4處長達百米。農村供電、交通、通訊幾乎全部癱瘓。此次颱風全市城鄉平均降雨量318.6毫米,嶗山縣北宅鄉、萊西縣南墅鎮、平度縣石橋鄉降雨量均在500毫米以上。農作物大面積被淹、倒伏,水果遭風暴吹打損失殆盡,成災面積460餘萬畝,其中絕產面積170餘萬畝。被淹村莊46個,部分村莊水深1米以上,平度縣大朱毛村一帶水深近2米,有800餘戶農民一時無家可歸。沿海灘涂養殖大部分被海浪沖毀,蝦池被沖毀3.5萬畝,毀壞機動船738條、木帆船774條。各鄉鎮倒伏樹木827萬株,倒塌房屋46291間。受災嚴重的有81個鄉鎮、2000餘個村、40.4萬戶、169.14萬人。因災死亡26人,傷456人。這次災害直接經濟損失5.1億元。

青島軍民合力抗擊第九號颱風

災情發生後,市委、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向全市發出緊急通知,動員全市軍民全力投入搶險救災。同時組織6個工作組,奔赴各縣區慰問災民、指揮搶險救災工作。在城市供電、供水、交通、防汛、房產、公共事業、市政工程、園林、衛生等方面成立了200多支搶險、維修隊伍。市政工程總公司組織300多人和50多部車輛,冒著風雨搶救前海堤壩。電業部門組成十多個搶險隊,搶修輸電線路。至20日上午,斷電線路中有37條恢復供電。青島港碼頭水位暴漲,嚴重威脅著在港物資。救險人員冒著大風大浪,跳到齊腰深的水裡,加固機械,保護物資。公安部門出動了1800多名幹警到各個交通要道、河口和險情地點,維持秩序和保證安全。抗擊颱風期間,青島市沒有發生一起治安事件。8月21日全市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1985年8月19日,九號颱風襲擊萊西。

山東省委、省政府及時派出了以副省長馬連禮為團長的慰問團深入災區,組織指揮搶險救災。民政部於8月27日撥發救濟款30萬元,山東省下撥救災款400萬元,用於重災區重災民的生活救濟、修房補助、因災轉移安置及醫療救濟,急賑災民20037戶。其中,救濟「五保戶」1575戶,優撫對象2658戶,貧困戶4106戶,其他災民11698戶。10月3日,民政部又撥發救災款30萬元,扶持災民生產自救,恢復生產,幫助災民修建房屋。青島市有338萬人次投入抗災救災工作,調用各類車船996台(艘)。人力財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有力地支持了救災工作,使災區儘快恢復了生產。在修建房屋過程中,共發放救災款117萬元,另有群眾互助折款16.95萬元,群眾捐款2.48萬元,村鎮幫款44.24萬元,總計約180萬元用於建房。另外,用於扶貧217.5萬元,用於安排貧困戶及災民生活50萬元,用於安排群眾生活50萬元。各級政府積極組織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受災各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都親臨一線,慰問災民,現場指揮抗災救災工作,積極組織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搶修水毀公路、電力通訊等公共設施及農田水利設施,搶播、搶種秋糧秋菜。受災人民均得以妥善安置。

網上及其他渠道很難搜索到當年那場颱風暴雨災害的圖片。1985年的九號颱風帶來的危害是每個老青島難以忘記的,街道上滿目瘡痍,大面積的停電,更是造成了吃飯的困難。那時寧夏路大橋還未通車,但骨架已經完工,聽到有鄰居說大橋底下靠近貿易公司那裡有一家火燒鋪還開著門,母親就趕緊給我錢讓我去買,至今印象仍深,就在橋北的立柱下面,颱風過後仍是陰雨連綿,足足排了兩個多小時之後,終於買回了十個火燒。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仲家窪幾乎家家進水,抗洪排水、停水停電、飲食擔心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FG2fGwBvvf6VcSZfBN_.html






黃島路的記憶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