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焦慮孩子入園後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所以在送孩子上幼兒園後,大人和孩子一樣焦慮。時下有些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越發的重視了,願意花費大價錢給孩子報名昂貴的幼兒園,但是這種焦慮心理仍然不能避免。
鄰居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哭天抹淚的就是不肯去,兩個人在幼兒園的門口執拗了很久,最終耐不住孩子的嚎啕大哭,鄰居只好把孩子領回家繼續做孩子的心理工作。但是令鄰居驚訝的是同小區的另一位寶媽卻很順利地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
聽寶媽說,因為孩子之前上過早教班,所以上幼兒園也就很有經驗了,對此鄰居很是羨慕,後悔自己當時沒有在孩子小的時候也給孩子報名早教班。小區里的寶媽說孩子上早教班的時候還比較小,所以很容易就適應了新的環境,現在到了幼兒園有之前的基礎,所以就不會有覺得壓力太大的情況發生。
孩子們對於幼兒園的接觸都各有不同,其實這與家庭環境有一定的關係。那麼是哪種家庭出來的孩子更加能夠適應入園的新環境呢?
頻繁更換生活環境。比如說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很忙,孩子經常由爺爺奶奶和姥爺姥爺輪流照顧。那麼對於孩子而言,他生活的環境是充滿變化的,所以在入園後他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會很強。這種頻繁更換生活環境使得孩子更加獨立,對於新的環境能夠很快的融入其中。
平時注重獨立性培養的家庭。有一些家庭對於孩子獨立性培養非常看重,比如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分房睡、分床睡。這樣孩子在入園後對於新的環境也會很獨立。牴觸、抗拒的情緒也會相對少很多。
平時注重陪伴,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家庭。這種家庭模式與前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家長們注重對孩子的陪伴,讓孩子在內心深處對於父母有一定的信任感,所以孩子相信放學後家長會來接自己,自己並沒有被父母所拋棄,這種內在的強大的安全感支撐著孩子,很快的適應了新的入園環境。
大家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第三種家庭更加適合。孩子擁有強大的安全感,對於新環境刺激能夠有效的接受,而不是一種被動的無奈的選擇。安全感充足的內心環境下孩子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都會有所提升,入園也就成了一種積極的正向的環境刺激。孩子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歡樂。
那大家對於孩子入園的不同表現是怎麼看待的呢?對此有哪些好的建議呢?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