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火生意是項大買賣,黑軍火更盛。這不止是墨西哥的毒梟們的生意,在看似「平和」的亞洲,照樣也有「黑槍之都」。
每年數以萬計的槍械從各地的黑槍作坊流傳出來,在戰場乃至市井中傳出陣陣槍聲。
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界地區有一個危險的村莊,這裡是個沒人管的軍火加工坊,村子共有多個小的軍火加工坊,一個作坊能月產AK步槍20支以上,一個村子每天可以造出上百支不同款式的槍,可獲得的利潤高達上萬甚至十萬美元。
這座小鎮不時發出的槍聲,成了巴基斯坦最大武器黑市的背景音樂,這都是買槍的人們在作坊院落後的簡易靶場試槍。
1
這個村子就是巴基斯坦達拉村,一座位於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附近的村子,因為靠近阿富汗,達拉村的槍械製造業日益發展起來,土作坊不斷生產著各類槍械,滿足了阿富汗人對武器的需求。
達拉村被稱為亞洲黑槍之都,一個外面看起來很普通的小村子,進去之後才發現另有一片天地。
槍在當地就像鐮刀、鋤頭一樣普通,當地人或是把槍扛在肩上,或是隨手揣進兜里,然後就在街上閒逛。
大街上手裡拿槍的人,就好像我們手裡拿著手機一樣普遍。
道路兩旁的商鋪也不是普通的商品,不是賣槍的,就是造槍的,全都大門敞開,沒有一絲避諱。在他們眼裡,賣槍造槍就和賣水果賣大米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
要說達拉村的造槍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到150多年以前。
當時的英國剛剛占領了莫臥兒帝國,一個英國機械兵落難來到達拉村,被村民救了下來。
為感謝救命之恩,英國機械兵不僅將自己的槍枝送給他們,還將槍枝裝配的手藝傳給當地人。
就這樣,達拉村為了改變生存條件,開始以販賣黑槍為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黑槍從製造到販賣的產業鏈基本成型,村民們都會造槍。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面臨很多的難題,沒有造槍材料,因為村子裡沒有冶煉高純度鋼材的能力,所以他們只能靠撿。
村民們冒著危險,跑到山區里撿蘇聯入侵阿富汗時丟棄的坦克,將坦克的鋼鐵重新融化,用來造槍。
造槍的收入遠遠高於種地的收入,很快,所有村民都紛紛加入造槍的行列。小小的村莊逐漸變成了一個小型軍火加工坊。
因為沒有各種檢驗流程的緣故,他們造出來的槍械價格非常的便宜,美國槍店一把AK47要300美元,這裡不到100美元,而且還送子彈。
2
1979年,蘇聯對阿富汗發起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也無疑大力推動了達拉村的槍枝生意。
蘇聯入侵阿富汗後,達拉村的工匠得到戰鬥中繳獲的蘇軍AK自動步槍後,將其全部拆開,並完全按照零件並完全按照零件仿製後組裝。
很快,第一批仿造的AK47自動步槍誕生了。由於工匠仿造的零件精度好,AK槍的優點都得以保存,而且使用方便,不易損壞。
在長達10年的阿富汗戰鬥中仿造的AK47大受歡迎,同時達拉村的槍枝生意也日益紅火,造槍的名聲也被傳出去。
達拉村生產的槍枝在當時供不應求,很多附近的貧困地區都到這裡購買。
除了產量高,價格便宜,這裡的槍枝款式也很齊全,除了AK、格洛克、毛瑟手槍甚至還有二戰德國的魯格炮兵型手槍。
如果碰上喜歡小眾的顧客,他們還會拿出美國的muzzlelite無托步槍。
由於村民常年接觸槍枝,所以任何槍枝拿到他們面前,均能夠在短時間內仿製出一把一模一樣的槍。
2006年,BBC曾經採訪當地一位名叫哈吉·阿夫里迪的商人,哈吉拍著胸脯保證說,我們什麼槍都能仿造,「就算你拿來毒刺防空飛彈,我們也能給你造出來」。一支原產於義大利的半自動霰彈槍售價為1300美元,而同樣的一支槍,「達拉造」不到100美元。
達拉村作坊里的工匠都是父子、兄弟和親戚的家族式關係。一家人有的負責拉膛線,有的進行造槍托而且每年差不多會有一千支的產量。
雖說是純手工製造,但達拉村的槍枝精準度都很高。
槍膛里的膛線是一項要求精確度很高的工作,現代步槍都是用超大型的冷鍛機加工膛線,而達拉村的槍匠則是歐洲最傳統的槍管鏜床一點點的手工拉出膛線。
一條歐洲老槍匠手工拉出的槍管可是好幾萬美元的。
在這個小鎮每天不到8點,街上就聚集了不少買槍人,同時刺耳的槍聲也開始不斷傳來,買槍人開始試槍,試槍沒有限制,直到滿意為止。
槍聲對這裡的人來說已習以為常,火藥味在整個山村瀰漫。
別的地方結婚都是放鞭炮,而在達拉村,他們則選擇向空中打槍慶祝。
3
隨著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的結束,周圍戰爭的減少,小鎮的槍枝生意也慘澹了起來,從世界各國過來的採購者也寥寥無幾。
巴基斯坦的槍枝管理一直都很混亂,買槍不需要任何的手續,也不需要和的證件,巴基斯坦政府對於這種情況非常頭痛,於是開始對黑槍市場進行管理。
現在,小鎮的軍火生意越來越難以維持,政府在小鎮的入口處設置了關卡,凡是經過的人都要進行盤查,嚴格的時候,甚至不允許外國人進入,沒有客源,生意就沒法進行。
小鎮上過去有7000多家軍火商店,現在超過一半的都因為難以維持生計選擇關門了。
現在他們每天基本上只能生產4把槍,甚至一把也不生產。
一些村民為了生存下去開始轉型,有些開始做飲食,有些賣起了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也有些軍火作坊老闆讓手下工人嘗試學習新手藝,比如修手機、家電等等。
現在這裡的槍鋪中,每兩三家槍鋪就有一家是在賣食品雜貨或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而不再是武器。
隨著小鎮出現了更多現代化的便利設施,過去幾十年的西部蠻荒氛圍正在消失,似乎這以槍為生的小鎮也開始了擁抱現代文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F8pXHcB9EJ7ZLmJiG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