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明兒又臘八。常言道:「送信兒的臘八粥」,這個「信兒」便是春節將要到來的消息。一碗香氣撲鼻的臘八粥,既有溫暖的親情,也浸透著濃濃的年味兒。就讓我們用一碗臘八粥,開啟春節的熱鬧吉祥吧!
臘月的盛宴
文 | 葉 梓
冬至吃餃子,餃子吃畢,就等著喝臘八粥了。
這是我兒時的記憶。
這一天,天麻麻亮,母親就早早地下炕,去廚房忙碌開了。她一個人,在油燈點亮的廚房裡,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像是一個人在默默地進行著一種極其威嚴的儀式似的。
稍後,開始燒火煮粥。她在一大鍋粥里放進紅棗、核桃仁、杏仁、花生仁,好像還有胡蘿蔔丁。
等到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一鍋粥也差不多就好了。
有幾年,母親會在臘月初七的晚上,早早踏上了臘八粥之旅。一個晚上,都用文火燉著。
爐膛里的火,星星點點地亮著。聽鍋里煮得「叭嗒」、「叭嗒」地響,真是好聽。
「臘月八,家家煮得叭嗒嗒」,這句家鄉的諺言,形象,生動,又明白如話,言外之意大概是說臘八是年前最重要的節令,這一天,幾乎家家都要做臘八粥。
我小時候,家家都窮,一頓臘八粥,幾乎是一戶窮苦人家粗茶淡飯的美食改善。平時,頓頓都是麵食,鮮有米飯,但再窮的人家,在臘八這一天,也要湊點錢,買些米及佐料回來,做一頓像模像樣的粥。
物以稀為貴,所以,善良的母親總會把做好的臘八粥端一些送人。看著母親一碗一碗地端出端進,我和哥哥捨不得,就不高興起來:「連鍋端走算了。」
母親急了,總會勸:「大家吃,香!」
後來,讀到南宋詩人陸遊「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的句子時,我開始懷疑,是不是在家鄉就有臘八粥相送的習俗呢?如果有,那一定是寓意一年之末的團圓和來年的風調雨順!
喝粥的早晨,韻味悠長,記憶猶新。我們姐弟三人,一人一碗,在熱熱的土炕上,腿上還捂著被子,使勁地喝,生怕下一碗會舀不上,像是在搶。
「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的二三月」,這是家鄉的諺語。也許有些道理,想想,寒風凜冽大雪飛揚的臘月,因為盛大隆重的年事而忙,時間自然覺著飛快。
不過,再緊再忙,臘月初八這一天,還得認認真真地吃一頓臘八粥。
吃畢,臘月里剩下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走得急,像黑夜裡趕路的人,埋頭只顧往春節走。
這麼一想,臘八粥,像一場臘月里的盛宴,像一朵開放在寒冬臘月里的花,樸素,而且生動。
臘八·習俗
臘八節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感恩之禮,隨著歷史變遷,人們不但賦予了臘八節越來越多的意義,也使得臘八的節慶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除了習見習聞的喝臘八粥,常見的臘八風俗還有:祭祀先祖、吃臘八面、泡臘八蒜、制臘八豆等等。
祭祀先祖
這是臘八最原始,也最根本的禮俗。
在新故交接的臘月,人們認真而虔誠地祭祀祖先和神靈,一餐一飯、一招一式,無不寄託著百姓平凡而又莊嚴的生活期待。
泡臘八蒜
北方民間臘八節還有泡臘八蒜的習俗。臘八這一天,將剝好的蒜瓣放入乾淨的壇中,再倒入老醋,密封后腌制數天。制好的臘八蒜通體晶瑩碧綠,口感酸辣,別具一番風味。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寫道,「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吃臘八面
臘八面流行於關中地區,在陝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
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凌晨,家家戶戶都要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趕在太陽出來之前做碗臘八面來吃,因為當地有個習俗是「臘八不見紅」,意思是說不等紅紅的太陽出來就要吃臘八面。
制臘八豆
臘八豆是我國湖南的傳統食品之一,已有數百年歷史,相傳當地民間在臘八節這天便開始煮豆腌制,直到來年才吃。
因一般在臘月八日腌制,故稱之為「臘八豆」。
文 | 摘編自 金開誠《臘八節》
1月2日,就是臘八了。從古至今,無論是老人,還是孩童,提到臘八粥,誰不是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
臘日
東晉·陶淵明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陸遊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臘八粥的甜糯,大抵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年味,無法忘記的回憶。臘八一到,粥香四溢,年的味道也瀰漫開來了。
喝過一碗臘八粥,年,近了!
圖 | 攝圖網、網絡
又是一年臘八到
無論你在哪裡
都願你能喝上一碗
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平安吉祥!
點擊「寫留言」
聊聊你記憶中的臘八節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周仲秋
審核:楊永琪、潘云然
堅決貫徹中央掃黑除惡決策部署
依法嚴懲黑惡勢力違法犯罪行為
市紀委監委舉報電話:12388
市公安局舉報電話:110 3662252
市掃黑辦舉報電話:396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