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此戰,美國出動11艘航母,戰爭雖勝卻損失慘重

2020-05-30   說歷史的女人

原標題:美日此戰,美國出動11艘航母,戰爭雖勝卻損失慘重

(說歷史的女人——第1334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1943年,基本到了高潮階段。由於三大軸心國之一的義大利的投降,二戰實際上成了德國、日本同整個世界的對抗。儘管德、日兩國逆世界潮流而動,但兩國仍野心勃勃,還在做最後的困獸之鬥。

其中在陸戰方面,蘇德之爭已趨白熱化,以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等為代表的大戰役正打得如火如荼;在中國戰場,中國人民的坑日戰爭已經過了相持階段,開始進入反攻;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美日爭霸則到了你死我活的關鍵時刻。

美國在1942年的珊瑚海大戰和中途島大戰中,把日軍揍得鼻青臉腫、抱頭鼠竄,徹底扭轉了被動局面,開始進入對日軍的大反攻。接著從1942年後半年開始,直到1943年春,在一系列的瓜島戰役中,美軍又把日軍打得丟盔卸甲、一敗塗地,揭開了大反攻的序幕。但日本侵略者並未因此而有所退縮,反而更加囂張。於是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接著發動了更大更全面的反攻,首先是一系列的吉爾伯特群島戰役。

本號分別在1331期和1333期介紹了吉爾伯特群島戰役中的塔拉瓦島和馬金島登陸戰,兩戰美軍都是勝利者。本文將介紹此次群島戰役的其他戰鬥,但有個明顯的問題是,在吉爾伯特群島的一系列戰役中,日軍並無航母參戰或者助戰,而美國人卻動用了龐大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11艘航空母艦助陣,但卻在戰鬥中被日軍擊沉並重創一艘航母,美國損失可謂十分慘重,那麼美軍究竟勝在何處?其中是否有誇大之詞?本期解讀。

(一)「輕鬆」拿下阿貝馬馬島

按照美軍的計劃,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的第三戰是阿貝馬馬島登陸戰。其實此戰跟前兩次戰役,即塔拉瓦島戰役和馬金島戰役並沒有完全分離,也就是說,它們本是一個整體,三場戰鬥美軍分兵作戰,幾乎同時開打,一氣呵成。

1943年11月20日凌晨,負責地面作戰的陸戰第二師在師長史密斯少將指揮下做好了登陸塔拉瓦島的準備;當天,由特納少將統領的北部登陸編隊也到達了馬金島附近海域,準備登陸馬金島。事實上美軍對阿貝馬馬島的登陸也幾乎開始了。

阿貝馬馬島位於塔拉瓦島東南約140公里處,1942年被日軍占領。日軍原計劃在該島修建機場,後因索羅門群島戰事緊張而暫停,戰役開始時此島上只設有觀通站,守備部隊僅微乎其微的25人。所以美軍對這個小島也就沒有動用太大的兵力。它們計劃先以「舡魚」號潛艇搭載海軍陸戰隊一個分隊,對該島實施偵察,等占領馬金島和塔拉瓦島之後,再組織兵力進行登陸。就是說,美軍期初計劃對攻打阿貝馬馬島確實是放在了最後的。

1944年11月18日,美軍的「舡魚」號潛艇到達塔拉瓦島海域,開始調查這裡的天氣、海浪以及日軍的動態等。然而,就跟美軍在馬金島戰役中一樣霉運,那場戰役剛開始,美軍的一艘「密西西比」號戰列艦的主炮塔便發生爆炸事故,造成了43人喪生,19人受傷。這次美國人又發生了意外。11月19日,「舡魚」號潛艇在航行途中遭到己方的「林哥德」號驅逐艦的誤擊,一發炮彈呼嘯而來,直接擊穿指揮台的基座!

這可是一顆直徑達127毫米的重型炮彈!你說這美軍倒霉不倒霉,簡直就是「霉軍」啊。然而,上帝再次占到了美國人的一邊。這發重炮卻沒有爆炸,只是將指揮台基座的吸氣閥擊毀而已,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失。即便如此美國人也是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艇長迅速組織搶修,將炮彈取下,並修復了吸氣筏,繼續向目的地航行。

11月20日午夜(此時塔拉瓦島和馬金島登陸戰都正打得天昏地暗),美軍的偵查潛艇到達阿貝馬馬島以南肯納島海域,「舡魚」號潛艇放下6艘橡皮艇,運送68名陸戰隊員和10名工兵,攜帶著輕武器,以及15天的補給品上島偵察。

11月21日,美軍陸戰隊員從肯納島西部登陸,先向東再向北展開偵察搜索。11月22日,上島的美軍發現日軍兵力薄弱,立即在潛艇的炮火支援下,發起攻擊。日軍人數雖少,但卻拚死抵抗。雙方還是進行了激烈的交鋒。美軍經過四天的戰鬥,終於在11月25日全殲守敵,美軍僅陣亡1人。

相對於塔拉瓦島和馬金島登陸戰,阿貝馬馬島登陸戰可謂打得很輕鬆了。其實打得也並不輕鬆,也用了四天時間,只是僅僅付出了1個人陣亡的代價。

11月26日,美軍陸戰2師6團第3營被送上阿貝馬馬島,開始擔負守備任務。11月27日,工程兵部隊上島,隨即修建碼頭和機場,以便儘快為下一步進攻馬紹爾群島建立航空兵前進基地。

(二)日美雙方的海上交鋒

其實吉爾伯特群島戰役不只是塔拉瓦、馬金島和阿貝馬馬島的三次登陸戰,美日雙方在這三場島上的陸戰之外,在群島附近的海上也進行著激烈的交鋒。可謂海陸空全面出動。

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美軍派出了強大的兵力,參戰部隊是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指揮的第5艦隊,包括5個龐大的特混編隊,投入作戰的各種艦船約230艘,其中航空母艦11艘、護航航空母艦18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58艘、大型登陸艦船50餘艘。作戰飛機約1300架,其中艦載機920架,岸基飛機中B-24「解放者」重轟炸機約100架等。

日軍方面的兵力可謂相形見絀。當時的日軍大本營一直認為美軍的主攻方向是在南太平洋,當美軍開始進攻吉爾伯特群島時,日軍毫無準備,只得臨時拼湊兵力。日軍因為在之前的瓜島等戰役中受挫,其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還有飛行員遭受慘重損失,日軍將其航母部隊撤回本土以補充艦載機和飛行員,這樣日軍在此役中並無航母可用。

日軍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大將只是組織了三支艦艇編隊:以4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組成支援編隊,出海迎擊;以2艘驅逐艦和2艘運輸艦組成補給編隊,前送彈藥補給;以3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組成輸送編隊。日美雙方兵力懸殊不是一般的大。

即便如此,日軍的海軍也沒有完全派上用場。因為就在這些艦艇部隊正在頻繁調動備戰時,日軍指揮部已經得到馬金島失守的消息,而塔拉瓦島也危在旦夕,眼看增援難以奏效,古賀將軍只得下令取消水面艦艇的行動。

這樣,日軍只能憑藉航空兵和潛艇組織反擊。11月20日,日軍從馬紹爾群島的羅伊島機場起飛16架魚雷機,在塔拉瓦島以西55公里處發現了美軍的第50特混編隊第3大隊,隨即投入了戰鬥。

當時美軍航母正在回收飛機,空中警戒的戰鬥機立即實施攔截,各艦上的高炮也一齊開火。其中有9架日機突破美軍的防空火力,繼續戰鬥。他們分成三組,一組攻擊美軍的「愛塞克斯」號和「邦克山」號航母,但在飛向航母的過程中全被擊落。

另兩組飛機的攻擊目標是美軍的「獨立」號航母。他們雖被擊落了5架,但日機在被擊落前投下了五條魚雷,其中一條魚雷命中獨立號航母。導致航母的主機艙、鍋爐艙和彈藥艙都破損進水,主給水管道破裂,艦員死17人,傷43人。最終獨立號航母被迫撤離戰場,駛入富納富提島基地進行簡單維修後,於12月7日前往珍珠港大修。

同時,美軍第50特混編隊的第1大隊,對所有作戰半徑能夠到達吉爾伯特群島的機場,全部進行了反覆攻擊。在美軍的強有力的壓制下,日軍在馬金島登陸作戰期間無法出動一架飛機前去增援。直到11月23日,才勉強從馬洛埃拉普出動了19架戰鬥機,結果中途遭到美軍30餘架飛機的截擊,被擊落9架,其餘10架被迫折返回米利島機場。

11月25日,日軍從羅伊島起飛了13架岸基攻擊機,他們等偵察機發現美軍在塔拉瓦島和馬金島附近仍有軍艦活動後,於當日下午出擊,在馬金島以東約110公里發現了美軍北部登陸編隊的部分艦隻。由於天色已黑,日機藉助照明彈和閃光浮標進行攻擊。結果沒有取得任何戰果,日軍損失1架飛機,其餘10架飛機返回米利島,2架返回馬洛埃拉普。

11月26日,日軍又從馬洛埃拉普起飛16架攻擊機,途中有1架飛機因發動機故障而返航,其餘15架飛機於18時許,對美軍第50特混編隊的第2大隊進行了攻擊,依然沒有取得戰果,反倒被擊落3架飛機。

日軍還不死心,於11月28日,再次從馬洛埃拉普起飛10架攻擊機。但中途又有2架因發動機故障返航,其餘8架在塔拉瓦西南約600公里,攻擊了美軍第50特混編隊的第4大隊,結果又被美軍擊落4架,擊傷4架,還是毫無所獲。到此為止,日軍的戰鬥機僅擊傷對方一艘航母,自己卻損失慘重。

除了航空兵外,日軍還以潛艇部隊進行了對美國人的反擊。在附近海域執行任務的「伊—35」號、「伊—19」號和「伊—175」號等9艘潛艇,都被調到吉爾伯特群島海域,前去攻擊美軍艦船。

11月22日15時,「伊—35」號潛艇駛抵美軍登陸編隊換乘水域,正欲實施魚雷攻擊,被美軍「米德」號驅逐艦發現,隨即遭到深水炸彈的攻擊;17時30分,美軍另一艘驅逐艦「弗雷澤」號再次發現了「伊—35」號潛艇,進行了兩次深水炸彈攻擊。「米德」號也趕來助戰,在這兩艘驅逐艦的協同攻擊下,「伊—35」號潛艇被迫浮出水面,美軍兩艘驅逐艦一齊進行炮擊。接著「弗雷澤」號驅逐艦一邊以機關炮掃射,一邊對潛艇進行撞擊,「伊—35」號潛艇遭到撞擊後,艇尾開始下沉;此時,美軍反潛巡邏機又飛來湊熱鬧,投下深水炸彈,最終將潛艇擊沉。日軍的「伊—35」號潛艇簡直像一隻小羊遭到了美軍群狼的圍攻。

但日軍的好運終於來了。11月24日凌晨,在馬金島西南海域的美軍護航航母大隊,編成為3艘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和1艘掃雷艦,旗艦「利斯科姆灣」號護航航母雷達發現北面海域出現一不明目標,大隊司令馬林尼克斯少將便命令1艘驅逐艦前去查看,這一命令使其警戒兵力更加單薄,而這一不明目標正是日軍的「伊—175」號潛艇。5時許,當美軍編隊進行右轉,正好給潛艇提供了魚雷攻擊的絕佳機會。

5時13分,「伊—175」號日軍潛艇發射的魚雷直接命中了「利斯科姆灣」號護航航母彈藥艙,隨即引發了劇烈爆炸,爆炸又點燃了艦上的航空汽油,引起熊熊大火。結果「利斯科姆灣」號護航航母艦體折斷而沉沒,包括馬林尼克斯少將在內650人全部喪生。這也是日軍潛艇所取得的唯一的戰果。

之後,日軍的潛艇再也沒有什麼作為,在美軍水面艦隻和飛機嚴密警戒下,導致潛艇在運動中接連暴露,其9艘潛艇共有6艘被擊沉,另3艘也遭到重創。至此,日軍在海上也全面潰敗。

(三)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美軍究竟勝在何處

由於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美日兵力和裝備的巨大懸殊,最後以美軍的完勝而告終。整個戰役中,包括三次海島登陸戰和附近的海空大戰,日軍陣亡6149人,被俘251人,全軍覆沒。但美軍也陣亡和失蹤1771人,負傷2243人,而且被擊沉一艘航母,即「利斯科姆灣」號護航航母,且被重創一艘「獨立號」航母。在日軍沒有出動航母的情況下,美軍這個損失也可謂慘重了。

但美軍還是名副其實的勝利者,值得讚譽,為何?

首先,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美軍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取得了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在陸、海、空軍三軍的配合上,此次戰役做的並不算好,出現了數次失誤,但後來的美軍作戰再也沒有重複這樣的錯誤了。並且,這些經驗教訓有益於以後的兩棲登陸戰中減少人員的傷亡和物質損失。

其次,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的勝利,從軍事理論上講,徹底解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對登陸作戰所存在的疑惑。美軍用事實證明,登陸方在強大的航母艦隊和岸基航空兵的有力支援下,完全能夠占領有著堅固防禦的島嶼。

第三、在戰略意義上,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的勝利,不僅為即將開始的馬紹爾群島登陸戰役奪取了一個重要的海空前進基地,為之打好了基礎,而且還消除了日軍對從珍珠港到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海上交通線的威脅,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的最終勝利開闢了一個廣闊的前景。所以,美軍這次戰役打得非常值。(文/戈盾)

參考資料:《世界戰爭史》《二戰戰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