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後,要遠離這4種圈子

2019-10-05     有書共讀

30歲之前的人生是做加法的,喜歡熱鬧,想要把酒言歡,促膝長談。

30歲之後的人生開始做減法,經歷了一些事情,受過一些委屈,遭遇過一些背叛,漸漸明白:

朋友多了,路不一定好走;三觀不合,無法同行;合不來的圈子,也沒必要勉強。

年紀越大,越明白「斷舍離」的重要性,這4種圈子,要大刀闊斧地砍掉。



沒有意義的酒局

前公司有兩個同事,大偉和小智。

雖負責的是同一個崗位,但性格和處理事情的方法卻天差地別。

大偉在公司很混得開,總給人一種「朋友滿天下」的錯覺。

他經常和我們吹噓,自己參加了什麼酒局,認識了多少老總。

大偉下班後很少會回家,總是混跡在各種酒局上,以前不太能喝酒的他,半年時間,如今酒量驚人。

他在酒桌上學會了「看人下菜碟」,各種敬酒時的漂亮話說起來滔滔不絕。

小智看起來像「悶葫蘆」,平時少言寡語。

同事間的聚會,他很少參加,經常被同事吐槽不合群、人緣差。

小智不愛社交,有時間就聽聽線上課或看看書,工作幾年了,還堅持做工作筆記。

有一次,和大偉經常一起喝酒的客戶當面誇獎小智工作能力強,更專業。

第二天,公司季度考核,獎金最多的是小智。




經歷了這次打擊,大偉才明白「酒後的話不過是醉話,吃喝的友不過是路人」。

大偉以為酒局上認識的人脈,以後都會用得著。

事實上,客戶更相信的是,小智的專業能力。

你苦練酒量,以為代表了自己的誠意,其實不過是別人權勢的證明。

酒桌上沒有真感情,最看重的還是利益。

生意不是喝酒喝出來的,人脈也不是喝酒喝來的。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時間會慢慢告訴你。

你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酒局上,結果就是喝大了肚子,喝垮了身體,喝沒了時間。

真正優秀的人,早已擺脫了用「混圈子」來提升自己。

他們不迎合別人的喜好,不看他人的臉色,只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上。



有來無往的親戚

曾在知乎上看過一位網友的故事:

這位網友的妻子有一個弟弟,年紀小他二十歲。

15年來,他一直幫助和扶持小舅子。

還傾盡所有給小舅子在杭州買了房,將他的生活安頓好。

這一切不過都是看在妻子的面子上,為了讓貧窮的岳父母沒有後顧之憂,他真心的把小舅子當一家人相處。

如今杭州的房價翻倍了,小舅子卻以風俗習慣不同,拒絕了和他的往來。

拉黑了他的電話和微信,還在親戚那裡說盡了他的壞話。

這件事,成為他心頭無解的煩惱。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的付出,沒得到一句感謝,還被恩將仇報。




在故事的結尾,他寫道:

人生最痛的是,你拿他當親人,他拿你當外人;你為他默默付出,他在背地裡算計你;當他覺得不再需要你,就與你一刀兩斷。


一個白眼狼親戚足以毀掉你所信奉的良善,讓你的三觀崩塌。

遠離無感恩之心的人,因為忘恩的人必然會負義。

就像作家晚情說的:

「真正的親人,不是靠血緣關係決定的,而是以待你的心決定的。 這世上的親人只有一種,那就是關心你心疼你的人。」


蔡康永也說過:

「人情可不是黃金珠寶,死死地鎖在保險箱裡是不會產生所謂人情的。有來有往,才叫人情。」


有來無往的親戚,我們就「扔」了吧,誰也不是傻子,付出久了,再滾燙的心也會涼。



虛情假意的朋友

電視劇《小歡喜》里的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方圓失業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他想了一個「紅包雨」的辦法,在四個微信群里發了八百塊紅包。

群里的反應很激烈,紅包瞬間被搶光了。

他一天發了68條微信,回復他的有25條。

大部分都是表情包、感謝和點贊,剩下只有七條是文字,無一例外,也都是寒暄:

「好的,保持聯絡」「師兄沖鴨!」

真正關心他,願意幫助他的一個都沒有。



那些人平時「圓哥、圓哥」地叫著,看起來親密得很,其實情誼比紙還薄。

《增廣賢文》里有一句話: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千萬別以為吃喝玩樂時的一呼百應,就是朋友多、人緣好。

不經歷世事,你永遠不知道誰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虛情假意的朋友,浪費我們的時間,辜負我們的信任,糟蹋我們的真心。

《無問西東》里說: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年紀大了,面對虛偽的人,就一笑而過吧。

隔著一副皮囊,誰也無法窺探到彼此的內心。

一輩子很短,在虛情假意的朋友上花費了時間,就無法將時間花在真心對我們好的朋友上。

與人相處,最舒服的狀態莫過於一顆心遇到另一顆心。

一段關係想要長久,最重要的只有兩個字——真心。



盲目攀比的同事

前段時間,表妹和我吐槽公司的一位同事總愛跟她較勁,明里暗裡地和她攀比。

表妹上班不方便,買了一輛車。

同事見了,心裡痒痒的,明明自己不喜歡開車,也去考了駕照,嘀咕著要買車了。

表妹在朋友圈曬了一束玫瑰花,隔天,同事也曬了一個公仔。

表妹放假和男友去了趟泰國,回來後,同事意味深長地說:

「去東南亞很便宜吧,我去了日本。」


時間久了,表妹覺得同事的攀比心太重了,凡事都要爭個輸贏。

和這種人相處,特別的心累。

有時你隨口說的一件事,她都要絞盡腦汁占上風,見不得你好。

《武林外傳》里佟湘玉和發小韓娟是一對「塑料姐妹」,從小一起長大的她們,也是從小攀比到大。

韓娟在佟湘玉面前,拼了命地顯擺。

佟湘玉覺得韓娟什麼都好,貴為掌門夫人,生活優越,而自己的生活卻很苦。

佟湘玉很委屈:「韓娟為什麼又不苦又不累?」

老白安慰她:「別人的苦,你也未必知道。」



西方有句諺語:

「不要抱怨別人的路好走,直到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一里路。」


每個人向別人展示的都是自己最好的一面,而生活的苦從來都會公平地降臨在每個人的一生中。

攀比會讓人迷失本心,一味地和人比較,就無法看到自己所擁有的,不懂得知足,學不會珍惜。

攀比心理的極致就是「恨人有,笑人無。」

愛攀比的人格局往往都很小,視野里只有眼前的這個「眼中釘」,人就會變得狹隘又刻薄。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說過: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衝出來出風頭的小聰明。」


生活是自己的,比來比去,都是一場虛妄。

看開了,你會發現你擁有的其實很多,你的世界可以很大。

王小波說: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懂得捨棄生命中那些無用的東西。

30歲之後,這四個圈子儘量離遠點吧。

餘生,願你留下的都是真心待你的人,彼此陪伴,互相珍惜。

作者:本文首發於有書,轉載請私信有書君。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董卿說:「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以樂」。私信回復有書君,回復「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DQBmm0BMH2_cNUg9_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