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布重磅藥品目錄,1.5萬億元的大市場打開了→

2019-10-14     民生信陽

去年,改編自一個真實代購「救命藥」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讓「仿製藥」這個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所謂仿製藥,即專利藥品結束專利保護期後,不擁有該項專利的藥企仿製的替代藥品,仿製藥具有和原研藥一樣的治療作用,同時由於相對低廉的價格,仿製藥成了患者減輕醫藥負擔的選擇。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發布 「第一批鼓勵仿製藥目錄」。此次的目錄包含哪些藥品?有什麼特點?

第一批鼓勵仿製藥目錄出爐 33種短缺藥惠及患者

患者劉金柱告訴記者,此次目錄里的「氨己烯酸」是他和很多病友經常要服用的藥,主要是控制癲癇和抑制腫瘤。如果未來國家可以上市這個仿製藥,他和他的病友們將受益。

患者 劉金柱:這個藥一盒大概的價格是1200元,患者最高的用量可能一個月需要兩盒,大概一個月就是2400元,一年就是3萬元左右。仿製藥能夠解決很多患者用藥的經濟問題。

家住在北京的劉女士今年33歲了,她生完孩子之後患上了甲減,雖然病情不是很嚴重,但是需要終身服藥。她常用的左甲狀腺素納也在此次鼓勵目錄中。

患者 劉女士:大概兩年前左右,這個藥斷貨了,好多醫院就沒有,買不到這個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管藥師 陳月:特別是一些臨床必需的這些藥,常見病或者是罕見病的短缺藥,當我們病人只能用這一個藥,我們又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也是非常焦慮的。

專家表示,此次發布的第一批鼓勵仿製藥品目錄一共33種藥品,都是臨床必需、療效確切、供應短缺的藥品。相比高價的原研藥,仿製藥具有相同的治療作用,同時由於相對低廉的價格,仿製藥成了患者減輕醫藥負擔的選擇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 封宇飛:廉價短缺的藥品,這是一大類;第二類,可能就是一個專利到期了或快到期的藥品;還有一種就是抗腫瘤藥、兒童用藥、罕見病用藥;此外,還有重大的傳染疾病的這一類的藥。

國家藥監局:加快仿製藥審評審批 讓患者用得起用得上

那麼,第一批鼓勵仿製藥品目錄出台,不僅對患者來說是巨大的福音,同時對於我國仿製藥的企業和產業來講,也將帶來更大的改變。

北京一家藥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仿製藥企業也是需要時間資金投入進行相關研發,公示的第一批鼓勵仿製藥品目錄進一步明確了醫院的臨床需求,也讓藥企避免了盲目性研發和生產藥品更加聚焦。

北京科信必成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錦剛:鼓勵仿製藥目錄中有部分的罕見病用藥。我們的企業已經開展了三個產品的研發,罕見病用藥量相對少,但資金的開發投入並不少,周期較長,希望在藥品審批審評方面縮短時間,使藥品儘快上市。

為了加快仿製藥的審批,從2018年到今年8月底,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已對214件仿製藥進行審核並納入優先審評程序,其中包括兒童用藥、罕見病等。

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高級審評員 寧黎麗:對於衛健委第一批公布33個藥品目錄,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審核,在保證產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加快藥品的上市,讓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高質量的仿製藥。

目前我國通過國家組織集中採購等機制,推動仿製藥價格大幅下降,去年以來,仿製藥價格平均降幅在50%左右。業內專家表示,仿製藥是全球各國醫藥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

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鍾武:2018年,仿製藥的市場占到1.1萬億的規模,按照國際通用名藥物發展的增長趨勢,就是說每年增長10%左右,那麼在2022年到2025年,有可能很快可以達到1.5萬億的市場規模

來源:央視財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4eIyW0BMH2_cNUgGsI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