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哎,你家孩子真有禮貌,見到人就打招呼!」在生活中這種孩子並不少見,他們看到人就打招呼,「叔叔」「阿姨」叫得十分勤快,有很多人就會習慣的以為這是一個懂禮貌的孩子。
但其實孩子懂不懂禮貌,真的只能從這一方面能看得出來嗎?換句話說,你以為的懂禮貌就真的是所謂的懂禮貌嗎?也許孩子只是陷入了沉錨效應罷了。
舉個例子:
張晨的爸爸媽媽性格都十分老實規矩,平時也總會用儒家道德去約束張晨,比如見到人要打招呼,見到女的要喊阿姨,見到男的要喊叔叔。
張晨是一個非常老實的孩子,爸媽說什麼,他就聽什麼,所以每次見到生人來家裡的時候,他也會按照爸媽所教的去招呼別人,人人都誇張晨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但只有張晨知道,他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稱呼這些人,也根本不知道叫所謂的叔叔阿姨又有什麼意思,他只不過是按規矩行事罷了。
但是張晨的父母卻並不這麼認為,張晨的父母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給他們講清事實,讓他們按照自己說的去做就夠了。
正如材料中的張晨那樣,生活在如此規矩的家庭當中,他在莫名之中就習得了父母的想法,而他本身又老實巴交,所以抵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那麼在這種情形的壓制下,他見人就喊、見人就打招呼,這不恰恰說明非常可疑嗎?
在前面我們提到了這樣一個名詞,那就是沉錨效應,什麼叫做沉錨效應呢?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隻錨被拋了下去,它是不是很難被撈上來?事實就是這樣。
所以這就印證著一個道理,當一個人被一種思想所引導後,他就很有可能會順著這個思想繼續往外爬,也很難會有其他的思想萌生出來,換句話說,就是不會再有創新意識了,他只會被這種思想禁錮著並習以為常。
其實材料中的張晨就是這樣生活在一個愛講規矩的家庭當中,他習慣性的就被父母的思想牽著走了,父母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見到男的要喊叔叔,見到女的要喊阿姨就成了他習以為常的事情。
但是他卻不明白究竟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這就是沉錨效應,所以從這個理念上講,張晨真的懂禮貌嗎?其實並不是,他只不過是按規矩行事罷了。
所以順著這個理念繼續往上爬,我們就能夠發現更多不同的信息。比如,家長應不應該要讓孩子這麼做呢?有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不教給他他能知道怎麼辦嗎?是的,讓孩子講禮貌從來都不是一件錯事。
但更多的,家長難道不應該說明其中的前因後果嗎?也許告訴完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這樣做的意義,以後孩子會更加懂得這件事情的始末本初,而他也會更加懂得靈活應變,這樣達到的效果不是更好嗎?一味的教給孩子,灌輸給孩子,到最後,孩子也只不過是一個復讀機罷了。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有疑問了,沉錨效應真的有你說的那麼壞嗎?難道它就沒有一點好處嗎?當然,很多事情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沉錨效應也不例外。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了一個概念,那就是:逢人便打招呼的孩子不一定是懂禮貌的。
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可以推出,沉錨效應存在一定的弊端,它的弊端就是會讓人深陷一種固定的思維當中而無法自拔,到那個時候,他的創新意識就沒有了,這是它的壞處,也是我們需要規避的地方,但是它有沒有好處呢?
其實它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當你去面試的時候,如果你所有的表現都良好,但是在最後和別人握手,又或者在最後簽字的時候,卻被別人發現你的袖口有污漬,那麼這個時候面試你的hr會怎麼想呢?這個人也太不講禮貌了,我不要他!
沒錯,很多主管都會這麼做,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個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他會被一種慣性思維所牽制著,所以他往往會因為最後一點變化而取消所有的想法,這是最常見的。
那麼這個和沉錨效應又有什麼關係呢?換句話說,這算是哪門子的好處呢?
其實好處大大的!這就可以告訴我們,在平時一定要利益更高的目標,把自己歸屬到一個更高的區域裡面來,只有讓自己始終順著這個目標前行,哪怕成功不了,你能夠使自己始終不掉隊,這樣一來,既不能犯所謂的低級錯誤,同樣也能夠讓自己始終保持高風亮節的狀態。
可能許多人在聽完上述的表述之後,覺得非常的奇怪,對沉錨效應的好處感到摸不到頭腦,接下來就隨我們就去細究一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家長在平時可以給孩子設置更高的目標,為什麼這樣做呢?比如你想讓孩子考上初中,那麼你就給孩子設置一個比這個更高的目標。
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馬上考上某重點初中,可能孩子會說我根本考不上,但是目標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
設置完這個目標後就讓孩子往這個地方沖,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思想就被刻上了一層濃濃的烙印,那就是我一定要上重點高中,可能結果並不會入人眼,但是最起碼初中是上得了的。
因為他一直在奔著重點高中這個路途走,所以即使結果再差也至少會有一個初中上,那這樣家長最初的目標不就達成了嗎?其實這就是一個換算概念的問題,沉錨效應的好處就在於此。
當然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努力做好表率。很多時候,一些效應之所以被運用的好,就是因為家長去以身作則了,所以在這一點上也體現了淋漓盡致。
如果你想讓此效應的好處依然在孩子身上,那麼您平時就要給自己樹立更高的目標,用更高的要求去要求自己。
只有讓孩子看到家長的表現,看到家長所作所為,他才會一生用自己的行為去跟著一起做相應的目標,效果也就達成了。只不過萬事萬物都貴在堅持二字,如果不能堅持,那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廢話罷了。
很多時候,你所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孩子逢人面打招呼也不一定就是真的講禮貌,他可能是深陷沉錨效應了。
而沉錨效應又不一定全都是壞處,它也很有可能會給您的生活帶來好處,您有沒有了解過這一點呢?
那麼,您明白沉錨效應了嗎?您對這個概念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說出您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
螢幕前的你,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不明白,都可以向我提問,我會儘可能的為大家進行解答,如果有什麼育兒方面的心得,也可以向我分享,為了寶寶更好的成長,大家一起努力。喜歡本文內容的話,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讓更多家長們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