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第一天,為何有的娃哭有的不哭?不哭的娃多出自這些家庭

2019-11-10     豆寶娘親

在開學季的時候,幼兒園小班的教室門口,總會上演一場年度「哭戲」。幾乎全班的小朋友都在哭,有坐著哭的,有站著哭的,也有躺著哭的,總之「哭姿」千奇百怪,甚至還有一些家長會和娃抱頭痛哭,這簡直就是大型「災難片」現場。然而在送孩子去幼兒園時,有些家長會發現,在一片的哭聲中,總會有那麼幾個孩子很「淡定」。根據老師的透露,那些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都出自這幾種家庭。

父母陪伴多的家庭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知道要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沒有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的缺失就是因為家長的陪伴過少。如果家長能多過陪伴他的話,就能在陪伴的過程中去引導娃上幼兒園,只有提前給他打好預防針,那他就會知道去幼兒園會和爸爸媽媽分開,但是放學之後就又能見到爸爸媽媽,這樣就能讓他接受上幼兒園的事。所以那些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都不缺乏安全感。

家裡人員較多,且流動性大的家庭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所以他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就是家長,這就讓他們變得特別依賴父母。而那些出生在大家庭里的孩子,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見到的人會更多一點,不會對固定的幾個人產生依賴心理。這類孩子在適應新環境的時候會更快,而且社交能力也會比其他孩子強。同理,那些經常在親戚家借住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會比較「淡定」,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不斷更換的新環境。

已經上過早教班的家庭

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他們會提早把孩子送去上早教班,雖然說早教班學習的東西非常少,但主要就是為了讓孩子體會上幼兒園的感覺。而且現在的早教班都有「分離課」,也就是讓娃和家長分開,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般上過分離課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會比較「堅強」,不會出現哭鬧,畢竟在上分離課的時候已經把該流的淚都流完了。

提前給孩子進行溝通的家庭

雖說上早教課的效果很好,但是早教班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對於那些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可能壓力會比較大。但是家長可以選擇在家給孩子上,比如,家長刻意的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不再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或者是找藉口外出,將他送到長輩那裡,製造與他分離的機會。這樣他們就能逐漸適應家長不再身邊的生活,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焦慮了。

總之,想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不哭,家長就要提前給他打打預防針,多帶他去熟悉幼兒園的環境,這樣他也能變成「淡定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4IaVm4BMH2_cNUgGE8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