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CC9 Pro的一億像素拍起照能媲美單反嗎?

2019-11-10     玩轉手機攝影

哈嘍,大家好!

歡迎回到我們的《攝問欄目》

和以前一樣

我們會從大家的文章留言里寫下的問題

每期選出3個典型的問題來解答

總之我們的口號就是:你的疑惑,我來解決!

廢話不多說,來看看你是否也有同樣的疑問吧~

問題目錄

01

南:像素越高的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畫質就越好嗎?像最近的小米CC9 Pro說有一億像素,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是不是比單反的都好?

02

fast:拍瀑布時,想拍出拉絲效果。調長快門速度以後,又把曝光調至最低,結果出來一張白花花的圖片,啥也看不見。試了很多次都是這樣,難道只能用減光鏡?有沒有其它方法?求教

03

人來人往:JPG和RAW有什麼區別?

問題一

南:像素越高的手機拍出來的照片畫質就越好嗎?像最近的小米CC9 Pro說有一億像素,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是不是比單反的都好?

答: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像素的概念,像素決定了相機傳感器可以捕獲多少細節。像素數越高,可以在圖像內捕獲的潛在細節越多。即這張照片能在保證清晰的前提下放大到多少尺寸,一般不做特殊用途,1000萬及以上的像素就足夠了。

更多的像素並不意味著更高的質量。原始照片越清晰(良好的光線,正確對焦等),即使像素更少,畫質效果也會越好。

而畫質是由多種條件決定的,比如鏡頭、感光元件、像素密度等等。像素實際上是感光元件上的一個個「光點」,光點之間會相互影響,如果不改良感光元件,一味增加像素,這種互相影響就會變大從而致使畫質下降。

因此,你可能會發現像素較低的相機或手機,但傳感器和鏡頭更好,拍出來的照片比其他像素更高的手機拍出來更加清晰。

例如,一個六百萬像素的全畫幅相機仍比一個帶有微小傳感器的一千萬像素的手機拍攝出畫質更好的照片。

總之,不要僅僅以像素的高低去評價相機或者智慧型手機拍照的好壞,還要看傳感器質量,鏡頭質量,以及弱光條件下拍照的能力等等。

問題二

fast:拍瀑布時,想拍出拉絲效果。調長快門速度以後,又把曝光調至最低,結果出來一張白花花的圖片,啥也看不見。試了很多次都是這樣,難道只能用減光鏡?有沒有其它方法?求教

答:運用慢速快門可以將曝光過程中的所有畫面都捕捉下來,絲絹流水就是運用慢速快門拍攝出的特殊效果。

@陳學剛

白天拍攝絲絹流水,需要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手機不像相機能夠調節光圈大小,在強光環境下,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容易造成畫面過曝。

水流慢門最佳的拍攝時間為傍晚/清晨,這時候光線比較柔和、散弱,像現在的秋日裡,特別適合在傍晚時拍水景,不過不急著拍,待上五分鐘左右,等晚霞不那麼刺眼時再拍攝效果更好。

楊龍 | 華為p10plus

如果覺得畫面還是會過曝,除了可以使用減光鏡外,還可以使用墨鏡代替減光鏡,一樣能夠起到減光的效果。

馬新龍 | 華為榮耀V20

手機拍攝時要確保穩定性,建議使用三角架。小夥伴們都知道慢門拍攝時曝光的時間較長,如果你不是十八銅人之一,特能keep住造型,那就還是要雇用三角架做為「忠臣」來幫你完成大作。

另外,拍攝動態水流慢門時最好選擇有一定落差的,落差越大,拉絲的效果就越明顯。

@蔡浩德 | 華為P20

問題三

人來人往:JPG和RAW有什麼區別?

JPG是數碼照片最常用的文件格式。可以將相機設置為以不同大小的JPG拍攝和存儲你製作的圖像。但是以這種方式拍攝圖像時會丟失很多細節。

拍攝JPG圖像時,相機會進行一些自動處理,這會隨相機的品牌和型號而有所不同。當你編輯以JPG格式拍攝的圖像時,你沒有足夠的數據來處理,並且很難恢復照片中曝光不當的部分。它還使你在後期處理中以顏色的方式減少了控制。

RAW是一種文件格式,可捕獲傳感器記錄的所有數據。與JPEG不同,它不壓縮也不丟失任何信息。因此,RAW可以使攝影師使用更廣泛的顏色和色調。不過,更重要的是,RAW可以校正後期瑕疵,包括曝光不足/曝光過度,高光/陰影的恢復以及溫度和色調的恢復。

用RAW格式拍攝的照片

乾淨處理後的外觀如下,由於它是用RAW拍攝的,因此在後期處理中幾乎可以完全恢復天空的細節。

儘管用RAW格式拍攝後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整圖像,但還是有雖然RAW文件通常比較大,非常占據內存空間,而JPG格式的文件大小比RAW格式小得多。

JPG是市場上大多數圖像程序均可讀取的標準格式,分享編輯起來會更加方便。RAW則需要專業轉換應用程式才能打開和編輯RAW文件。因此,一旦你的電腦上未安裝該軟體,便無法查看或調整RAW文件。

如果你不是一個攝影發燒友,在日常生活中拍攝,還是建議使用JPG格式更加方便。

好了,今天的解答就到這裡了,大家還有哪些攝影疑問或者想了解的攝影知識,都可以在留言區寫出來,我們會挑選最典型的問題一一解答,咱們下周見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4ChVG4BMH2_cNUgNj1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