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幫助孩子「完美」成長,卻使他「不完美」,不要打亂成長節奏

2019-10-11   爸媽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高樓大廈也是一磚一瓦建起來的;花花草草也是從種子嫩芽長出來的;而孩子也是一天一天成長起來的。我們不能一步登天,也不能因為想要很快看到效果就揠苗助長。不管是這世間萬事萬物,還是孩子的成長都是有規律,有節奏、有計劃的。我們需要做的是遵守自然規則,不要打亂兒童的成長節奏。

有時候因為成人的過分心急,總在關鍵時候幫孩子一把,但往往是這種心急破壞了孩子的成長節奏。也許看似是在幫助孩子,其實反而破壞了孩子的生長規律。

天天和安安今年都已經三歲半,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恰好他們兩個被分在一個班,可是幼兒園的老師卻發現天天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並且吃飯的時候很少把食物灑在桌子上或者是自己的衣服上。

而安安就不一樣了,三歲的孩子竟然還不會自己吃飯,老師覺得很驚訝。放學的時候老師問了安安媽媽才知道,原來安安在一歲半的時候就開始學吃飯了,但每一次都吃不到嘴裡去,掉在衣服桌子上,而安安媽媽由於太著急,擔心安安飯吃不到嘴裡會餓著,每次安安吃飯剛吃兩下,媽媽就接過勺子,自己動手給安安喂飯。喂著喂著就成了習慣,所以安安一直不會自己吃飯,都是媽媽給喂飯吃。

這讓幼兒園老師不禁陷入深思,哪個孩子學吃飯的時候,不是弄得滿臉滿身飯一身髒呢?如果怕孩子吃不到嘴裡,就乾脆自己給孩子喂飯吃,那這樣孩子永遠都學不會自己吃飯。如果孩子想要學會一件事情,就一定要自己親手去動去做。而做父母的應該試著放手,讓孩子有更多的鍛鍊機會,而不是替孩子去做。

兒童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三翻六坐九爬」這句古話不正是證明了兒童有自己的成長規律。父母本想幫助孩子「完美」成長,卻使他「不完美」,所以父母應當遵循規律,不應該要干涉過多甚至打亂了孩子的成長節奏。


一、兒童有自己做事的節奏

沒有哪個孩子是一生下來就會去做很多事情,他們都要父母一點一點地教,並一點一點地學。在這個過程中總是需要耗費一些時間去練習、去鍛鍊。家長切記不要因為害怕浪費時間和精力而替孩子去做事。比如說上面例子中的安安吃飯,安安媽媽越幫得多,安安越學不會吃飯。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腦也在快速地發育。當孩子在思考「天為什麼很藍?螞蟻為什麼在下雨的時候會搬家?螺絲釘為什麼可以釘在牆裡?」這些問題的時候,是孩子在對世間萬物的一個探索。孩子會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妙。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總是在孩子一提出問題就立馬替孩子解決,那孩子會失去探索世界奧妙的興趣。

如果孩子問你2+3等於幾?請你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如果你帶著他用兩個糖果和三個糖果放在一起,並且教他去數數,去找到答案。我想這樣比起直接告訴答案,對孩子的思維形成會更有益處。

孩子從母體出生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可以為自己的任何事情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而這些可以是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之後決定出來的。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做任何事情的決定過多干涉,只會影響孩子的思考和判斷,讓孩子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如果大人總是急於替孩子去做事情,做決定,在關鍵時刻告訴孩子答案。看似孩子在人生的試卷上總能得滿分,實則孩子並沒有任何的實力。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是極其重要,他們在孩子的身邊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都多多少少影響著孩子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優秀出色的人。


二、為什麼說父母的強行幫助其實是一種壓制?

父母學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十分重要。當父母能以參與者的角度陪伴孩子,讓孩子獨立自主選擇,獨立成長,那這個孩子總有遼闊的天空任他翱翔。如果父母用主導者的身份過多干涉,讓孩子仿佛在囚籠里禁足一生,難以快樂。

學會留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什麼事情發展起來都需要時間。就連參天大樹也是數百年才能夠長成,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他需要時間去牙牙學語,需要時間蹣跚走步,更需要時間學會如何奔跑。也許短時間內三天五天,父母看不到孩子有比較大的進步,可是當五年、十年以後,那個襁褓里的嬰兒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小小的男子漢。所以父母需要給孩子時間讓他成長。

過度的「強行幫助」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小紅的媽媽對小紅百般寵愛,小紅摔倒了,立馬抱起來安撫;小紅的朋友們不和她玩兒,小紅的媽媽去找小紅的朋友們說理;小紅做數學題的時候想不出答案,小紅的媽媽立馬搜索答案告訴小紅。看似小紅有一個對自己十分寵愛的媽媽,可實際上媽媽的所作所為對小紅的成長來說並無任何益處。導致小紅在面對任何困難和難題的時候,第一時間總想要找媽媽,而不是自己去解決。

父母的「過度幫助」有百害而無一利,真正為孩子好的父母是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所有難題,讓孩子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三、讓孩子遵從他自己的節奏

成長的過程中有些「節奏」快不得。

想要加快孩子的成長節奏,無異於揠苗助長,其後果不言而喻。因此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只有遵循節奏和規律,而不是想著加快孩子的成長「節奏」。例如孩子學習繫鞋帶就是需要蹲在地上綁一次,再綁一次才能學會的,如果父母過分著急,替孩子把鞋帶綁好了,那下次孩子還是不會自己繫鞋帶。

動手能力需要時間去練習。

當孩子去干一件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的時候,比如洗襪子、打雞蛋、疊被子,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去做、去練才能夠學會的。父母除了給孩子機會去練習,還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當你給他足夠的時間練習,那麼在他學有所成的時候也一定會感謝你。

孩子需要父母的適當引導。

父母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也同樣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當孩子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父母能夠給予適當的引導這最好不過。但切記不可「過度引導」,這樣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提線木偶一樣的存在。

不要想著干預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一步一步地前進,而不是現在學了,下一秒就能學會。父母的過分幫助、過分關心只會給孩子的成長亂上添亂。我們需要做的是像養花兒一樣養孩子,給夠他足夠的水分和陽光,然後靜待花開。

今日話題:你有過分幫助孩子的成長呢?你有沒有試圖打亂孩子的成長節奏?關於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和建議,說出來歡迎我們一起溝通和交流吧。

————————————

爸爸媽媽的育兒良方,你值得擁有!

讓孩子擁有雙倍的愛!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