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GDP增速6.6%背後 我們應該思考些什麼?

2019-11-06     深視新聞

11月4日晚,深圳統計局發布了深圳市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GDP增速為6.6%。這個數字,與當天早上《深視新聞》公眾號發布的報道《失速or合理?如何看待深圳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中分析的合理區間一致。

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0.1:40.2:59.7,調整為今年前三季度的0.1:39.3:60.6。

一、二、三次產業,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的順序對產業結構的劃分。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取自於自然界;第二產業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產物;其餘的全部經濟活動統歸第三產業。

前三季度的第二產業比為39.3,回落至40%以下,也印證了第二產業是造成經濟增速放緩的重要因素。

我們在之前那篇推文中已經分析,中美貿易摩擦、企業外遷等原因,都讓深圳經濟受到一定影響;此外,從已發布的數據來看,其他影響投資、消費、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背後的原因,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以規上工業增加值為例,今年上半年增長7.4%,同時GDP增速也為7.4%,幾乎是1:1;該指標前三季度增長5.3%,對應GDP增速還能達6.6%。這也意味著在面對內外部壓力下,深圳經濟仍能穩中求進,除了規上工業,背後仍有諸多力量共同撐起深圳經濟增長的大盤。

外資投資增長近九成 民間投資增速引關注

從深圳主要經濟指標與全省對比來看,幾項指標如GDP、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高於全省。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9%,高於今年上半年的17.6%。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投資在前三季度增長87.8%,遠高於今年上半年的65.5%。可見,在嚴峻複雜的國際經貿環境下,深圳仍是備受外資青睞的「投資熱土」。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認為:「深圳城市的定位發生了變化,從特區變成先行示範區,又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雙區驅動下毫無疑問外商來深投資的意願會加大。」

今年以來,深圳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升利用外資質量的若干措施(修訂版)》,進一步降低外商准入門檻,精準擴大招商合作,加強財政資金支持和用地保障,提升外資發展質量。同時,深圳也正起草《深圳市外資監管服務工作指引》,完善國際化營商環境。

雖說深圳在外資投資方面的數據亮眼,也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級跨國企業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陸續在深落地,但深圳在投資發展上的短板不可忽視。多位專家對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表示,深圳作為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此次數據中民間投資增長情況尤其值得關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副教授張勁帆對記者分析:「從需求面上來看,投資基本穩定,但是值得指出,這是在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3.8%、國有經濟投資增長48.8%的條件下實現的,民間投資增長僅為3.0%。可見政府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

「需要注意的是怎麼來真正實現財政投資的撬動效應,通過財政投資來帶動全社會的投資。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做好減稅降費政策,另外一方面最大幅度地優化營商環境,要把二者結合起來。」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說。

民營企業領軍進出口

此前《深視新聞》公眾號報道已經分析過,深圳增速指標放緩,與中美貿易摩擦直接打擊深圳企業、影響進出口關聯較大。

一位外貿企業人士向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透露:「去年下半年,不少外貿企業為了應對有可能到來的美國制裁,提前出口在國外囤貨,也就是把本該今年出去的貨物提前出了,導致今年數據不佳。」

不過,今年以來深圳民營企業持續發揮外貿穩定器作用。前三季度,深圳民企進出口超過萬億元,達1.22萬億元,占同期全市進出口總值(2.11萬億元)的57.7%,占全市外貿比重近6成,拉動全市外貿增長2.7個百分點。

因此,從數據來看,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雖然下降1.8%,但進口和出口並未「雙降」,其中出口增長4.8%,進口下降9.3%。

進口為何呈現下降趨勢?這與此前《深視新聞》公眾號分析的企業外遷有關。

「一些企業的投資縮小,部分企業遷走,原來企業所需要的一些原材料,特別是從境外進來的量就減少了,導致生產品的進口減少。」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告訴記者。

譚剛認為,

深圳若要深入國際化發展平台,擴大進出口,不僅要應對好當前複雜的環境,還要做好兩個重要窗口——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當下,進博會正在上海舉行,深圳該思考的是如何學習其他城市發展經驗,如何利用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發揮雙窗口的功能和作用,謀劃、開展一些國際性活動,成為助中國走向世界的「排頭兵」。

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消費潛力尚可挖掘

深圳前三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8%,與去年同期8.2%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但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的商品零售額增長趨勢明顯,2018年前三季度、今年上半年、今年前三季度增長分別為19.4%,28.6%、42.1%。

從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來看,網際網路和移動支付的發展和普及,提高了整體商業運行效率,也在無形中促進了消費。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認為,在經濟放緩的趨勢下,這一指標能保持如此增長,說明深圳作為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城市,整體市民素質、生活水平也較高,越來越多通過網絡方式實現消費。

曲建分析說:「深圳有很大的消費潛力,但社消零不夠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深圳的房子、車輛限購,這導致有相當一部分的消費很難有大的增長。」

為拉動消費,深圳已在逐步放寬一些限購舉措。今年6月份,深圳放寬汽車限購政策,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2019年至2020年每年將增加指標4萬個。

不過,如何進一步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多元化的消費形式,是深圳未來的突破點。

前三季度經濟增速雖然相對有所放緩,但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如今結合公布的具體數據指標來看,深圳經濟發展韌性足,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依舊平穩發力。

應對外部挑戰,深圳經濟持續承壓、穩中求進。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疊加」的背景下,未來不僅要在謀篇布局上尋求可持續,在發展格局上更是要創新探索,只有以實際作為發力衝刺,才足以扛起先行示範的旗幟,向外界傳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2bAQ24BMH2_cNUgPn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