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蓋膜 本報記者 詹艷 文/圖
3月19日,在平壩區白雲鎮花柱村,村民們正忙著種植金絲皇菊,起壟、蓋膜……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白雲鎮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金絲皇菊種植,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金絲皇菊,每年有800元的流轉費,還能務工賺錢,比自己種玉米划算很多。」在金絲皇菊種植基地,花柱村村民張興鳳告訴記者。
「每天到基地務工有80元的收入,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孩子,一舉兩得。」跟張興鳳一起在基地蓋膜的王梅說,在花柱村合作社的帶領下,金絲皇菊的名氣慢慢傳開,周邊村寨也開始發展起了金絲皇菊種植。
栽種金絲皇菊,不僅增強了產業發展的動力,也為群眾搭建了就近務工的平台。
是什麼原因選擇發展金絲皇菊產業種植呢?
「金絲皇菊外形美觀、氣味芳香,被譽為『菊花之皇』,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還有排毒養顏功效,很多女性都喜歡泡水喝,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白雲鎮農服中心負責人鄒敏告訴記者,2018年白雲鎮結合實際,引進龍頭企業貴州白雲之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簽訂保底收購合同,在保證銷路基礎上發展種植了20餘畝金絲皇菊,收益良好。
2018年金絲皇菊在花柱村落地生根,這個「新寵」的到來,解除了村民們的生產風險,也將荒地變成了「聚寶盆」。
「看到了效益,2019年就種植70餘畝,周邊市場也紛紛打開,今年我們準備將去年種植的70餘畝菊花當作種苗來進行分栽,準備在花柱村、平元村、肖家村發展種植,總面積達500餘畝,從而實現助民增收之效。」鄒敏說。
平元村的村民楊玉紅,靠在基地務工賺取收入,她已是種植務工隊伍中的「老員工」了。
「平元村一直都是種植大戶帶頭髮展種植蔬菜,後來村集體成立了合作社,我們就到基地務工,放心省事。」楊玉紅告訴記者,家裡老人需要照顧,不能外出務工,她就加入了金絲皇菊種植務工隊伍中,顧家、掙錢兩不誤,明年準備跟合作社簽合同,把自己家的幾畝撂荒的土地也拿出來種上金絲皇菊。
「目前,金絲皇菊的加工廠房正在建設中,白雲鎮將結合實際,完善基礎設施,做好技術指導,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種植,不斷拓寬銷售渠道,讓廣大農戶增收致富。」鄒敏告訴記者,白雲鎮將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產業全覆蓋,讓金色之花開遍山野之間,成為村民的「致富之花」。
來源:安順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1nCBXEBrZ4kL1Viz_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