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重走陵縣路小學的上學路

2019-10-06     青島城市記憶

1965年的夏天,步入學齡時代的我,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了-市北區陵縣路小學報了名,交了一元二角錢的學雜費,成為了一名小學生,編在了一年級四班,上學第一天背著新的書包和同樓的小夥伴們高高興興的來到學校,從曰、月、水、火,山、石、田、土,開始了十二年的學生生涯。

記得當時的班主任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女老師-紀老師。說起書包,又想起一首當時小夥伴都會唱的歌謠:一、一、一二一、爸爸領我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在我幼時的心裡,"街里"就是市場三路人民商場和中山路環球文化體育用品商店。如今環球不在了,人民商場大樓也已在90年代拆除建了現在的振業大廈。細想起來還是懷念:人民商場-市場大樓!

如今的陵縣路小學正門,從門口已看不到當初寬敞的校園了,當年同學小夥伴們的身影猶在眼前。

從學校南側靠近當年陵縣路派出所一側看校園,也是今非惜比,現在的幼兒園占了一大半。

當年的陵縣路派出所舊址,小時候撿到錢物都會交到派出所,領取一張撿拾物品清單,如交給老師便能獲得表揚!

學校距我家聊城路116號樓距離很近,估計也就是1、5公里。但就是在這短短的上學路區間裡,布滿了小時候生活的點點滴滴,至今記憶猶新。這是90年代即將拆除的聊城路116號舊址,我生長的地方,如今已是記憶。

這是我家居住的市場一路1號大門,也就是聊城路116號的後門。大門的院子裡面還有一家區辦的工廠-塑料六廠。

上學路上經過飯店-吳淞路飯店,小時候非常渴望能進去吃碗肉絲麵!

陵縣路2號,當時掌管全青島市居民糧食供應的-青島市糧食局,按戶口人口供應的《糧證》、《糧票》都是由此發出的。但那時副食品缺乏,多數人家的糧食是不夠吃的,特別是孩子多的人家往往需要到糧店購買議價糧,給本不富裕家庭加重了負擔!不過,那時的好處是:沒有現在這麼多富貴病,哈哈!

依希可辯的臨清路糧店,聊城路北端居民多在此買糧。小時候和小夥伴為粘"潔留"(知了)還到糧店去"拿"落地麵粉洗麵筋,呵呵!

關乎取暖做飯的陵縣路煤店,記得那時買100斤煤的價格是肥城煤1.18元、博山煤是1.12元,可從煤店租借大車運回家,租借是免費的,只要將《煤證》抵押即可,那時的服務還真挺好!

糧店、煤店都說了,沒有菜店怎麼行。

當年的國營陵縣路菜店如今還是菜店,60多年了,難能可貴,只是現在是個體經營了。當年的菜店蔬菜供應十分豐富,售貨員經常用大車拉著時令蔬菜到街區售賣,開沙的西紅柿、鮮嫩的大䓤、飽滿的大白菜,如今仍歷歷在目。而且這些都是純綠色的,據說是來自嶗山縣西流莊蔬菜基地!

接近學校的一處特色建築,當年的市北區法院,如今已改為交警中隊。上學路上短短的距離,值得回憶和記憶猶新場景一幕一幕,籍以此文激發童年夥伴們的美好記憶!(中學部分待續)

當年聊城路116號舊址上新建的大樓,多了一份繁華,缺少了當年的那份怡然!

距學校100米遠的原市北區機關大樓。

大窯溝的經典建築,當年掌管青島電力供應的供電局。也是我在市場一路分校上學時與小夥伴們瘋玩的中山路第一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0F8om0BMH2_cNUguLSP.html






黃島路的記憶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