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沒有
擦肩而過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曾這樣評價華羅庚:「他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今天超模君來講這位「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的故事。
屢次掛科的「羅呆子」
1910年,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金壇縣。父親開了一間小雜貨鋪謀生,但收入菲薄,因此家裡經常揭不開鍋。
剛開始上學時,華羅庚不怎麼愛說話,偶爾說一兩句話還總是含含糊糊,因此被同學們取笑,取了個花名,叫「羅呆子」。
加上學習成績也不好,有幾門考試不合格,因此很多老師也不喜歡他,語文老師甚至因為他字寫得扭扭捏捏的,斷言他以後絕對沒有大出息。
但細心的王維克老師卻發現了他的與眾不同。
王維克
原來,華羅庚做題總是獨出心裁,他的每一道題都寫了幾種不同的解題方法。
這種愛動腦筋、刻苦鑽研的精神,讓王老師非常欣賞,就連華羅庚寫字難看,喜歡亂塗亂改的毛病,在王維克老師眼中,也不值一提。
王維克不僅發現了華羅庚的數學天分,而且經常有意地培養他。
王維克家裡藏書豐富,華羅庚經常被邀請去他家做客,或是看書,或是請教問題,每次都得到耐心的教導和款待。
在恩師的指導下,華羅庚漸漸的丟掉了貪玩的特點,全身心地鑽研數學問題。
但是,到期末考試時,來到考場的華羅庚卻被老師拒之門外。
華羅庚摸不著頭腦,心想是不是哪裡得罪老師了。
「你不必考了,因為考你的問題別人做不出,考別人的問題不值得你做,我給你擬一個論文題目,你回家去做吧。」聽王維克老師這麼說,華羅庚很是感激,便更加勤奮地學習。
與命運抗爭
初中畢業後的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儘管這所學校的學費已經是很低的了,卻還是熬不到畢業就因沒錢交學費而退學了。退學後,他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是的,大數學家華羅庚正經的文憑真的就只有初中文憑。)
此後,華羅庚便開始了他的自學生涯。
他從王維克老師那裡借來一些數學書籍,在雜貨鋪忙裡偷閒,抓緊一切可用的時間來鑽研數學。
就這樣,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但是,命運再一次和他開了玩笑。1929年,19歲的華羅庚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
這場大病造成了他左腿終身殘疾。走路時,左腿先要比劃一個圓圈,緊接著右腿再邁出一小步。
這種在常人看來有點搞笑的步伐,被華羅庚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王維克老師則在旁邊一直鼓勵他,「病好了,可以繼續攻數學」。
因此,華羅庚沒有退縮,更加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並立誓: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他把自己鑽研出來的東西寫成文章,開始在雜誌上投稿。
然而,他寫的基本都是被國外專家證明過的問題,因此,他的稿件屢屢被拒。
不過,這大大增強了華羅庚的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並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他不斷地寫,不斷地投稿,最終獲得了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布文章的機會。正是這次機會,改變了華羅庚往後的人生。
1930年的某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在辦公室看《科學》雜誌的時候,發現一篇名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
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
周圍的人搖搖頭。
熊慶來繼續問: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
大家面面相覷。
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不禁驚嘆: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如此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
熊慶來
熊慶來當即做出決定,要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於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開掛的數學之路
1931年,華羅庚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當館員。
他利用一切空餘的時間,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幾乎每天都在圖書館一直待到深夜,正是這樣超乎常人的毅力,讓他在2年的時間裡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3篇論文。
不到兩年,清華大學就破天荒地讓華羅庚成為了助教,到1934年,他更是正式成為清華大學的講師。
從此,華羅庚的人生開啟了開掛模式!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訪問中國,他注意到華羅庚的潛質,向當時英國著名數學家哈代極力推薦。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留學。這時他已經在華林問題上有了很多結果,而且在英國的哈代—李特伍德學派的影響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劍橋的時期發表的。其中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
1937年,他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正教授,後來遷至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1945年。
1939年到1941年,寫了20多篇論文,完成了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1946年2月至5月,他應邀赴蘇聯訪問。同年9月,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訪問。
1947年,《堆壘素數論》在蘇聯出版俄文版,又先後在各國被翻譯出版了德、英、日、匈牙利和中文版。
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正教授至1950年。
華羅庚教授在數學研究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業績。
他開創了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
華羅庚與他的學生們
他一生致力於中國的數學事業,留下了《堆壘素數論》、《從單位圓談起》等十部巨著,150多篇學術論文等。
《堆壘素數論》
對於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華羅庚很感謝王維克老師。多年後,他回憶道:「王維克先生是我數學成績的第一個賞識者。」
事實上,這樣偉大的一位數學大師,卻差一點與數學失之交臂。王維克老師對於華羅庚來說,不但是伯樂,還是知己。
所以說,一位好老師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對學生來說,是一輩子的改變,學生對於學習的慾望跟老師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