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小錢(未經本人授權,禁止在其他平台轉載)
溫馨提示:愛學習的人,都點右上角關注了!
定投指數基金適合普通投資者,特別是上班族,這是我們平時經常提到的,如果你有大筆資金是否也適合做定投呢?
我遇見了一位網友,因為自己資金量大(500萬現金),並且每年還有新增大額資金(1600萬),就開始對定投產生疑問。
主要問題集中在定投會不會造成資金利用率不足,每期應該按怎樣的比例定投。
其實資金量不管大小都適合做定投,只不過現在的大V在宣傳定投指數基金的時候都說定投是最適合上班族的投資方式,大家就有了一種錯覺「定投適合小資金強制儲蓄」。
實際上任何人都適合做定投,適不適合做定投和資金量沒有關係,而是和行情有關係。像美股那樣的慢牛行情就不適合做定投,一直上漲的行情里,不管什麼時候買入,都不如第一次滿倉買入合適。
A股牛短熊長的特性讓定投在A股可以生存,只不過上班族每月都有穩定的工資作為增量資金,非常契合定投分批買入的方式,所以才說定投是最適合上班族的投資方式。
指數基金可容納的資產總量是很大的,理論上等於指數所有成分股的流通股總和。
大資金量和普通上班族小資金量的定投是一樣的方式,上班族每月拿出收入減日常開支剩下的一半用來定投比較合適,收入高的群體也可以用這個公式。
如果當下的存量資金比較多,也是可以定投的,還是一樣的做個兩年定投計劃,把總資金分成24份,每月投1份,暫時沒有投入的先放到貨幣基金或短債里。
當出現極度低估的情況,把貨幣基金或短債的錢取出加倍定投。
大額定投在買入費率上也有優勢,一般基金在申購費上會分幾個檔,資金量越大申購費率越低,買入成本就越低,最高檔是固定費率,就是不管買入多少錢的都是一口價,相當有優勢。
有人可能認為資金量大是不是應該做好各類資產配置啊,只投指數基金合適嗎?
長期看最優質的資產有三類,房產、股票、人力資源(即投資自己)。
已開發國家房產的黃金時期早已經過去,我們的房產局勢還不是很明朗,但是「房住不炒」已經定性了,其它第三方國家房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在所有資產品類中還是證券類資產最有投資價值,並且也是長期收益最好的。
指數基金本身就是投資一籃子的股票,已經足夠分散,精選幾隻指數基金投資就已經很分散了。
分散投資可以降低投資風險這沒錯,但同時也會影響收益。巴菲特一直說普通投資者要分散投資,但是他卻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集中投資者,一生持有過的股票也屈指可數。
當然這在於他異於常人的選股能力,也在於他擁有完美的商業系統(可以持續提供低成本甚至是無成本的自由現金流)。
巴菲特曾在幾年前公布過他的投資遺囑:
「我給信託人的投資指示再簡單不過,拿出10%資產買短期政府債券,剩餘的90%全部投資到標普500指數基金。」
既然巴菲特這樣的資金量都能投資指數基金,誰還不能投資呢?有誰比巴菲特的資金量還大?比巴菲特還具有投資頭腦?
一般資金量越大越會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因為即使很小的收益率,其絕對收益值也是非常可觀的,完全沒必要為了提高一點收益率而冒損失本金的風險。
所以在A股市場特別適合做指數基金定投,既可以規避非系統性風險,又能獲得較高的長期收益率,且這種方式適合所有人。
(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有用,幫作者分享一下吧,您的朋友一定會感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