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棠所化經》敦煌研究院編號為D0785(發表號為敦研370號)。原為日本書法家青山杉雨先生的藏品,編號為3-C。《佛圖棠所化經》現還未發現有傳世本,敦煌文獻中僅此一卷。卷高27、寬17厘米,共抄寫文字11行,首尾完整。現校錄全文,()內為出校字,囗為缺字,原卷中的俗體字、異體字改為規範漢字。
1、佛圖棠(澄)所化經
2、和平四年正月一日,河內縕(溫)縣劉起之等十五人,入山斫材(柴),卒(猝)遇治王天囗,飆
3、風卒(猝)起,迷沉(程)失道。經過風山,白日便現,見一鴻鵠,從西南來,自投而下
4、化為壹老公,手提九節杖,而便自謂:吾是佛圖棠(澄),故來語汝罪福
5、泰山東門崩,泰山遣鬼兵千九萬人,提赤枹,持赤繩,取九萬男女,三十萬人
6、治東門崩,十千九萬女治袍襖。自今以後。當行毒腫病,十傷九死,無
7、門不有。汝急作福,可得度世,三家五家,隨村大小,共作龍虎舌(蛇)餅,人各
8、持一枚食之,一日一夜轉經行道,可得度世。期(其)誹謗不信受者,受(壽)終
9、致惡,必作囗,病厄右七月八月,想難可度世。男女大小,各寫一通,仆(袱)著肘後
10、囗鬼不來近人,殃衤青(精)不至,壽命得長,得離此苦。見者寫取,其身受福;見者
11、不寫,身壽(受)長病;寫不轉者,死滅門。見者急急通讀,如律令令
《佛圖棠所化經》是中古民間的一種預言災難、勸傳抄寫經的勸喻傳帖。
原卷「佛圖棠」應是「佛圖澄」。《法苑珠林》卷六十一曰:「(佛圖)登或言佛圖磴,或言佛圖嶝,或言佛圖澄。皆取梵音之不同耳。」佛圖澄原為梵音譯音。「棠」從木堂聲;「瞠」從目澄聲。「登」「棠」為一音之轉。從卷中許多別字來看,抄件人是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或為抄寫時所誤,也可能是轉抄過程中方言讀音所致。所化經的「化」是教化之意,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變人心,引導風俗,達到勸喻的目的。所化就是讓一個民間比較有影響的聖人出現來預示災難的傳帖,冠以經名,是為了增加它的神聖意義,如像一道光環,使之顯得正統,足以引起人的重視。
傳帖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事發的時間,地點;第二部分是佛圖澄演說災難;第三部分勸人寫經,給人指出脫離此難的途經。
和平四年正月初一河內郡溫縣劉起之等十五人入山砍柴,忽遇大風,迷失道路,風過天晴後,從空中飛來一隻鴻鵠,落地後化為一位仙公,自稱佛圖澄,特來告訴他們將要發生的災難。《法苑珠林·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佛圖澄西域人,形貌似百歲者……策杖軍中,預定吉凶。」拿著手杖的白髮老者,這同記載中的佛圖澄形象是相吻合的。
第二部分是佛圖澄的預言吉凶,指明避災之途。
泰山東門崩。有些偽經中泰山作太山。泰山之泰山府君,俗稱東嶽大帝,為地下之靈。道教認為人死後魂歸泰山,泰山神掌鬼兵。泰山崩,預示著將有大的災難臨頭,泰山神將派鬼,拿著赤枹,即紅色的鼓槌和赤繩捉男女各九萬人。男人將去治理泰山,女人要縫製袍襖。這以後將要有瘟疾流行,來勢很猛,十傷九死,無門不入。
第三部分是抄經傳送才能免災。
隨村大小,三家五家,共作龍虎蛇餅。龍虎蛇餅是民間一種蒸饃的形式,做成龍、虎、蛇、蛤蟆等動物形狀,作用是禳災祈福,寓意為以毒攻毒。其次要抄經,抄完後,袱著肘後,即用布包在胳膊上,妖精才不能近人身,這樣就能消災延壽。
流傳於民間的疑偽經,是佛教流傳中國以後,中國人在一定的背景下,結合傳統文化,利用佛經形式,用通俗的語言的撰寫更容易在民間流傳的本土佛經。有些偽經抬出一些有傳奇色彩的人作為代言人,增加其神秘感和號召力。佛圖澄是中國佛教史上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高僧。《高僧傳》、《法苑珠林》、《集神州三寶感通錄》、《佛祖統紀》、《釋氏稽古略》中收集了許多有關他的靈異傳說。
《佛圖棠所化經》故事發生時間是「和平四年」。同佛圖澄生前身後活動有關的和平年號有二個,一個是前涼張祚,用和平年號僅一年,時距佛圖澄去世六年時間。別一個是北魏高宗文成帝拓拔濬用和平年號,共六年。時距佛圖澄去世已一百多年。此經的寫作流傳,應是在佛圖澄活動過的北方中原地區,佛教流傳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因而和平四年應是公元463年。
《佛圖棠所化經》轉抄的年代是一個空白,藏經洞僅出土一件。雖首尾完整,但卻沒有給我們留下抄件的具體時間。和平四年是其上限,根據字體、用筆、紙質、紙幅及運筆習慣判斷,也應是北朝時的寫卷。另外此卷還有許多北朝時的俗體字,如老、劉、風、節、圖、虎、取、身、苦、卆(雜)等,北朝應是它的下限年代。它的流傳時間不是很長,從僅此一件看,流傳面並不是很大。
參考文獻:
邰惠莉《敦煌寫本<佛圖澄所化經>初探》,《敦煌研究》1998年第4期。
來源:敦煌研究院,作者:邰惠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rpWu3EBnkjnB-0zMK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