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的劇情臨近結局,越來越上頭了。
注重快樂教育的南儷逐漸田雨嵐化,逼迫還在幼兒園的兒子超超開始學習。
可超超一上課就往外跑,南儷硬把他抓住,當著幾個孩子的面開始責罵超超。
「不是說好了要來學習麼,從今天開始你不能玩了,必須學習。」
當超超哭著說要走,要回家找外婆。
南儷一把推倒超超:「你走吧,你走出這個門就再也別回來了,以後爸爸媽媽不養你了,就養姐姐一個,哭什麼哭你。不好好學習的孩子是笨小孩,沒有人喜歡的,我不要養個笨小孩。」
超超哭著說:「超超要學習,媽媽要超超。」
看著還在上幼兒園的超超,就這樣向媽媽妥協了。
因為他害怕失去媽媽。
超超的妥協,是子悠抑鬱的過程
子悠在考試現場,憤怒的撕了試卷。
不知所以的田雨嵐,還在指責子悠,子悠徹底崩潰了。
現實當中的子悠真的太多了。
很多人不太明白,有些孩子挺乖的,為什麼會突然情緒暴躁,或者突然抑鬱了。
無論是暴躁還是抑鬱,都不可能有「突然」之說。
看到南儷和超超的互動就明白了。
超超想出去玩,這是他的天性,媽媽強制讓他學習,他很不開心,也不願意學,想要逃走。
但是當他聽到媽媽說再不學習就不愛他了,不要他了。
於是超超妥協了,開始學習。
看起來很聽話,很乖。
難道超超真的就愛上學習了,不想出去玩了,那些不開心消失了嗎?
當然不會消失!
只不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壓抑下去了,讓自己看起來很聽話,以此來討好媽媽。
就像子悠能背誦圓周率1000多位,也只是向媽媽屈服的一種結果罷了。
久而久之,我們大人也都忘記了孩子想要玩,覺得孩子很乖,一切都很好。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一直壓抑自己的情緒,去迎合父母,情緒越積累越多,一旦哪天壓抑不住了,就開始暴躁或者抑鬱了。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孩子,患病之前都是乖乖聽話的孩子。
陷入抑鬱,可能是孩子為了做回自己而努力的最後掙扎。
一葉障目的焦慮症
南儷的快樂教育,大概是看到米桃的學習環境之後徹底崩了。
其實南儷的心情,同樣作為媽媽我是能理解。
自己給孩子創造了那麼好的物質條件和學習環境,孩子竟然還不如一個天天住菜市場的孩子成績好。
這種落差太大了。
作為旁觀者,我們都能感受到歡歡和米桃各有優勢,但是南儷作為親媽卻深陷其中,只能看到歡歡的學習成績差。
一葉障目,大概是每個父母的通病,尤其是擋著我們眼睛的葉子還是最看重的「學習成績」。
南儷的媽媽為了勸南儷不要那麼雞血,說:「當年我也沒有逼迫你,你不是也照樣優秀麼?」
南儷卻回懟:「時代不一樣了,別人都復興號了,你還在這從前車馬慢呢,不落後才怪。」
這是典型的焦慮症。
南儷剛從職場上受了很大刺激,985院校的學歷被別人國外名校的學歷打敗了,總監的位置丟了。
因此她得出一個經驗,好的學歷是非常有用的,否則未來職業發展是受限的。
自己吃的虧,可不能讓孩子再吃一遍,雞娃戰鬥也打響了。
其實每個努力雞娃的媽媽,心中都有些「未了情」。
為那些自己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而焦慮,進而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就像田雨嵐很在意階層,所以努力雞子悠,讓他事事做到優秀。
就像南儷很在職場發展,所以努力雞歡歡,讓她不能落後。
作為一個普通的媽媽,似乎內心會更多未滿足的期待。
未滿足的期待越多,焦慮越重。
在焦慮的推動下,越容易看不清楚孩子的真實狀況,一心想讓孩子走上自己認為的「正道」。
看似未雨綢繆,實際上是著了「焦慮」的歪魔邪道。
你沒有的東西,永遠給不了孩子
你永遠給不了別人你沒有的東西,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
尤其是愛。
作為一個媽媽,如果你不愛自己,只愛孩子,那麼孩子在你身上只是學會了如何愛別人,學不到如何愛自己。
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他怎麼可能會有好的未來呢?
就像田雨嵐,為了孩子,能吃虧能耐勞,能霸道能屈尊,孩子是自己的全部。
到頭來,把孩子逼病了,哭喊著讓她走。
這是一個媽媽最大的悲劇。
一流的媽媽做榜樣,二流的媽媽做教練,三流的媽媽做保姆。
育兒的這條道路上,走的最輕鬆的一定是那些願意陪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所謂育兒先育己,自己好了,孩子自然也不會差。
END
請將我們設置為「星標」或者點擊「在看」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oIpInkB9EJ7ZLmJuH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