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了幅搬家圖後,官都不做搬到山裡住了,如今這幅畫賣了4個億

2019-10-10     陳洪標寫字說畫

陳洪標|文【本文共 1955個字,11 張圖片】

他畫了幅搬家圖後,官都不做搬到山裡住了,如今這幅畫賣了4個億!


王蒙畫像局部。

畫搬家圖的這個畫家就是元朝末年的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浙江湖州吳興人。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征,都是元代著名畫家。對一個畫家而言,有這樣的祖上三代直系親緣關係,上掛名門之後,就是所謂的正宗傳承,與其他同時代的畫家相比,王蒙的優勢自不待言,開創一代新風也是必然的。王蒙創造了「水暈墨章」,他的山水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倪瓚、吳鎮、黃公望合稱「元四家」。


王蒙《稚川移居圖》局部。

在繪畫上,王蒙除了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外,還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名家,而對年輕時的王蒙影響最大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他心中的大師,追求游雲閒鶴的生活偶像,他就是一千多年前東晉時期的著名道教學家、醫藥學家、煉丹家葛洪。


葛洪畫像局部。

葛洪年少就受鄭隱的遁世思想,喜歡歸隱山林。後因飽讀詩書,才華橫溢,被當朝宰相司馬睿器重,在仕途上一路青雲直上,被封為關內侯。但他一直有歸隱之心,想遠離紅塵,潛心修道、學醫、煉丹度過餘生。於是原住杭州的葛洪帶著全家,移居盛產丹砂的南粵廣東,搬往羅浮山中隱居,並老死山中。葛洪不僅為中國醫藥、養生和中國道家文化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對仕途、人生等方面也看得很透,拿得起放得下。在王蒙心中,葛洪便是他的人生大師。


王蒙《青卞隱居圖》局部。

正因為如此,年輕時的王蒙就效仿葛洪,到離老家湖州不遠的杭州餘杭臨平黃鶴山隱居了幾十年。他在山中過著「臥青山,望白雲」,撫琴吟詩繪畫的恬淡而富有詩意的悠閒生活。到了元末,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張士誠作為滅元的蓋世功臣,在盤踞浙西期間,請王蒙出山做理問、長史。


王蒙《青卞隱居圖》。

官不大煩心事挺多。這段時期,王蒙又開始懷念那葛洪大師的隱居生活,為此,他借老家卞山寄情抒懷,畫了一幅《青卞隱居圖》,在茂密蒼鬱,溪流迴環,景色清幽的山林中,山坳深處茅廬數間,堂內一人抱膝倚床而坐。山腳下有客曳杖而行,山中有一老者策杖緩步,正在興致勃勃地領略山林逸趣。


王蒙《夏山高隱圖》。

畫了一幅不過癮,又畫了一幅《夏山高隱圖》,在群峰涌動的險峻高山間,一條瀑布直掛而下,便不知去向,而山溪卻在碎石間跌宕,山石層疊,林木蔥鬱,屋宇掩映。近處林蔭蔽日,涼氣襲人,隱士和書童在屋中品茗談天、仕女房前溪邊汲水,樵夫道上行走……整個畫面景物繁密,造型嚴謹,境界深邃而又開闊,炎炎夏日竟有一股清涼之意。


王蒙《稚川移居圖》。

不知是意猶未盡,還是歸隱心重,王蒙畫完了這兩幅大作,竟然把一千多年前的葛洪舉家往山林搬遷的場景給畫了出來。畫面上對山林的描繪,依然還是重岩迭嶂,但樹木稀少,把空曠的位置留給了一家人剛進山林的場景,葛洪在牛背上看書,身後牛背上是妻子帶著幾個孩子,僕人們有的擔著擔子,有的牽著牛羊。不遠處的山中,幾間茅屋掩映其中,先行到達的僕人已經在庭院收拾。王蒙把這幅搬家圖取名《稚川移居圖》(葛洪,字稚川。見上圖)。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或許因為這幅畫中的山還不夠高,樹不夠多,居還不夠深,景色過於蒼茫壓抑,沒有亮色,似乎不符合葛洪移居的悠然而恬淡的心境。王蒙於是又另畫了一幅搬家圖,取名《葛稚川移居圖》(見上圖),而且和前面一幅完全是兩種風格。後者高山峻岭,丹柯碧樹,飛瀑流澗穿插其中。溪上有橋,漫步橋上左右顧盼的葛洪頭戴道冠,身披道袍,左手揮羽扇,左手牽麋鹿,鹿背馱道藏典籍古書。橋前有一老者二小童席地而坐,旁有書卷、葫蘆、行李等;身後還有一老翁牽著黃牛,牛背上一老嫗抱一幼童,更有一背琴、一背丹石之筐的僕人,溪畔之徑還有數人行走。兩山深處才是茅舍和煉丹爐。色與景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疏密俊朗,不僅技藝精湛,而且用色考究。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局部。

畫完這幅搬家圖,王蒙歸隱之心已定,官也不做了,再次搬到餘杭臨平的黃鶴山隱居去了。這次像是玩真的了,還自號「黃鶴山樵」,立志餘生守著青山,專心伺候書畫。不過,或許老天不願讓這樣才華橫溢的高士就此隱居,或許是他修道不夠。到了60歲那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帝國,王蒙又坐不住了,走出黃鶴山遠赴山東就任泰安知州。十七年後,因「胡惟庸案」牽累,於大明洪武十八年死於獄中,享年77歲。


王蒙《稚川移居圖》局部。

700多年後,王蒙當年隱居山林前畫葛洪的兩幅搬家圖,一幅《葛稚川移居圖》現藏故宮博物院,一幅《稚川移居圖》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拍出了4.025億元的天價。


王蒙《稚川移居圖》局部名家題款。

這幅搬家圖為什麼能拍出這麼高的天價,我想,除了其為王蒙的代表作之外,其藝術性價值自然擺在那裡,這方面,畫上有倪瓚、韓性、樂遠、陶覆、陸居仁、錢岳、陳則七位名家的題款和鈐印足以說明,他們對這幅搬家圖是高度欣賞(見上圖)。另外,它比其他傳世名作還多了一個價值,就是承載了王蒙人生的棄官歸隱,後又復出的故事。所以,這幅700多年前的搬家圖,在專家看來,這4個億一點都不高。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nJBvW0BMH2_cNUgOR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