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蘆葦
文/叢林貓
單位往東,過了東環線,再稍走一段柏油路,過一個限高限寬的鐵欄,就是土路了,不算窄的道一直往深里去。這兒我是熟悉的,這是漆水河匯入渭河前的最後一段,一直通到武功通惠橋下,兩河交匯。
汽車無法通行,只三輪摩的勉強可行,新播小麥已遙看青色,整個田野一派清廓,這時節這兒來往的人很少很少,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更重要是我對這河道兩旁的「蘆葦」情有獨鍾。
蘆葦,或者是寒茫,而或是荻花,我沒認真區分過,總之都長的非常相像,這兒都生在水邊,我權且認它們是蘆葦吧。
似花非花,似霧非霧,一簇簇,一叢叢,枝枝相依,沿著河兩岸,在大地上連綴成片,由近及遠鋪排遠去,直到天際。蔚為壯觀。
秋來,有三件美景,一是銀杏鋪金,二是霜楓似火,三是蘆花勝雪。銀杏得陰沉或落雨的天氣,站一廊檐下,或一片林子裡,細看那秋意一絲絲沁入,氣氛沉靜下來,道一聲天涼好個秋!於秋陽和煦的午後,驅車上貴妃梁,看群峰疊嶂,層林盡染,長空雁過,豪情詩意到碧霄。
唯這蘆盪得風起風勁時才顯得風骨和精神。
一株蘆葦,並沒有什麼卓越丰姿,非常普通,但成百上千成群結隊,延綿千里後,形成叢,形成簇,連成片,匯成蘆盪,漫散成一片海,那就美不勝收!將野地的清苦和寧靜濃縮成永恆的沉默,滲透著一股深沉的內在力量,使季節顯得蒼涼而悲壯。
我喜歡那種孤清的美感,像一種處世的態度,有些清高,耐得住世俗的薄涼,不與百花爭春鬥豔,不盛茂濃綠如夏,唯在這深秋里一抹黃,一片雪,驛外斷橋,寂寞無主,蒼涼里保持清醒,寒風裡無人關注下,風中歌唱,任東南西北風百折不肯低頭。如刀的蘆花,高傲的挺立枝頭,自在洒脫,毫不矯作,樸實中自有靈秀在。不用粉飾、不需要雕琢,甚至讚美都不必,自有那麼素雅和從容,不卑不亢,不喜不驚。
我藏身蘆叢,好像自己也是一株,心裡住著一個自由奔放的情懷,渴望著,期盼著,讓那風,再大些,再勁些,讓那神秘和朦朧,風吹草低若隱若顯,讓那急風勁草,野曠天低的味再濃些,素雅與清簡,朦朧與詩意,獨立和自由,都在那小小的身軀里。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任我行,逆風不折,遇強更強,誓不肯隨波逐流!卑微,不揚,貧窮也好,富貴也罷,既不邀眾,也不求點贊,甚至沒邀請誰進入我的世界,我行我素,自娛自樂著,孤芳自賞或又臭又硬著。
風中的蘆葦,你來與不來,我都這麼激盪,縱情搖擺,起伏如浪,沙沙私語,只有叢林貓張牙舞瓜,肆意盡歡,隱伏其中,偶有鶴鳴聲徹九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