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入園期,陪孩子順利走進幼兒園:手把手教你處理孩子入園煩惱

2020-01-06     書語人間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帶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3歲入園期,陪孩子順利走進幼兒園》。



當孩子到了3歲的時候,Ta將迎來自己的第一次集體生活 —— 上幼兒園。


如果說,3歲以前孩子的身心健康主要是靠家裡人來保障,那麼,上了幼兒園後,便要關注孩子的獨立性,和孩子與老師、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了。


因為,孩子如果能夠很好地適應在幼兒園裡的生活,不一去幼兒園便哭、不睡不覺、不和別的小朋友玩、總是尿褲子、不會吃飯、膽子小……那麼,孩子便會接下來的小學生活里,比別的小朋友做得更棒,真正地贏在了「起跑線」上。



因此,作為家長的你們,不妨來和靈遙一起讀讀這本《3歲入園期,陪孩子順利走進幼兒園》,幫助你的孩子一步步地適應在幼兒園裡的生活吧~


01.

巧妙應對分離焦慮,

讓孩子在第一天就愛上幼兒園


入園以前,孩子通常都是在家裡和媽媽、外婆、奶奶一起生活的。


這3年的生活里,孩子已經和家人產生了親密的感情。



因此,當他們發現自己要被家人送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便會表現出強烈的焦慮情緒,夾雜著緊張、不安、恐懼,用大哭大鬧來表達自己的抗拒。


因為,在大多數孩子看來,和大人的分開便是永遠的分離,因此,家長必須正確地認識到孩子為什麼入園會哭,才能夠很好地幫助孩子走出獨立的第一步。



朵朵3歲多時,陳女士便將她送入了幼兒園,可是每天早晨該去幼兒園時,朵朵便哭得個撕心裂肺,讓陳女士既焦灼,又無奈。


後來,陳女士便把她的苦惱說給了另一個朋友聽,這個朋友家裡也有一個小女兒,比朵朵大一歲。


作為過來人,她便告訴陳女士說,「孩子在剛入學的第一天大多都會哭鬧,但是過了第一天,第二天便會好很多,關鍵是家長要和孩子強調,『放學後媽媽立刻來接你,咱們只是分開一小會兒』」。


漸漸的,朵朵也就不抗拒上幼兒園了。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不想要離開最親近、最熟悉的人。


在入園前,他們已經習慣了和家人的朝夕相處。但是,一進了幼兒園便意味著要和陌生的老師和同學相處,於是,很多孩子便會心生恐懼,無法適應。


再加上孩子在家裡時,不僅比較自由,家裡人也會很寵愛他們,可以在自己的領地里為所欲為,幼兒園裡的自理,和各種限制,都會很容易讓孩子出現適應不良,只能用哭來表達抗議。



因此,如果希望孩子乖乖去幼兒園,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入園前便做好準備,做到:


  1. 教會孩子洗手、穿衣脫衣、吃飯、睡覺、上廁所等簡單的技能,減少孩子對家長的依賴
  2. 給孩子鼓勵,激發孩子入園的興趣,如,「你今天笑著和媽媽說再見了,真懂事!」;
  3. 堅持按時接送孩子,不讓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門口等你;
  4. 給孩子找個小夥伴,淡化孩子心裡的不安;
  5. 允許孩子帶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入園;
  6. 不要輕易給孩子換幼兒園;
  7. 要相信老師,捨得把孩子放在幼兒園裡。



02.

做好入園準備,

鍛鍊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


獨立吃飯、穿衣脫衣、上廁所、睡午覺是每一個小朋友都要在入園前掌握的。


因為,每個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都很多,老師也沒有辦法一個個地照顧,孩子如果發現別的小朋友都會,只有自己不會,也會很容易自暴自棄,不願意去幼兒園。



1. 教會孩子使用餐具


比如,吃飯這件事來說,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被媽媽和老人寵大的,有人端著碗在身後給追著喂飯,於是,自然也就不用去操心如何使用勺子和筷子了。



但是,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大人們也要慢慢地停下給孩子喂飯的行為,給孩子示範如何使用筷子、勺子等工具。


這樣,當孩子看著大人吃得津津有味時,自然也就會覺得吃飯很有意思,學習起來也會快很多了。



2. 一個人也能睡著


同樣,教會孩子與大人分床睡覺,也是大人需要在孩子入園前教會孩子的技能。


雖然,有的家長會認為,「讓孩子和我一起睡,我方便照顧Ta,等孩子大一點了,能自己睡覺了再分床睡也行」,但是,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影響到大人的休息和夫妻關係,還會影響到孩子入園後的午睡。



比如,書里有一個紅紅的女孩,便因為從小跟著媽媽睡覺,無法在幼兒園裡安安靜靜地午休,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小朋友的睡眠,常常讓幼兒園老師感到很頭疼。


因此,你的孩子如果上了幼兒園時,依舊很依賴你,沒有辦法一個人安靜地睡覺,你不妨這樣做:


  • 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獨立睡覺,比如,「一個人才能睡得更好」「大孩子都是一個人睡的」「不和爸爸媽媽睡,不代表爸爸媽媽不愛你了」
  •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午睡環境,到了午睡點時,把孩子帶到自己的房間裡,引導孩子自己脫衣服、脫鞋子、蓋被子;
  • 睡前給孩子講個故事時,幫助孩子平靜下來;
  • 打開房門,保持空間交流,給孩子安全感;
  • 多多鼓勵孩子自己睡覺的行為



3. 自己的衣服,孩子自己穿


學習穿衣服時,需要孩子對衣服的基本認識能力。


比如,有的孩子會把衣服穿反、把扣子扣錯、穿錯襪子,有的孩子則會因為穿不好衣服這件事情而大發脾氣。



但是,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如果不會自己穿衣服,便有可能因為無法自己穿好衣服,被別的小朋友笑話,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長一定要在孩子上幼兒園,教會孩子如何自己穿衣服,具體來說:


  • 不要為了省時間,幫孩子穿衣服;
  • 給孩子選擇容易穿脫的衣服,如,套頭衫、有鬆緊帶的褲子、不用繫鞋帶的鞋子;
  • 把穿衣服的具體方法教給孩子,如,如何系扣子、如何拉拉鏈等等,不要替孩子代勞;
  • 給孩子購買衣服時,主動聽取孩子的意見,允許孩子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 讓孩子學著給布娃娃穿衣服;



4. 大小便自己去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也是很多父母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事情。畢竟,幼兒園每個班級里的人數都比較多,讓僅有的幾位老師去照顧這麼多孩子的如廁,的確有些困難。


再說了,孩子如果遇到了尿急,又找不到老師,穿著濕濕的褲子不僅容易挨凍,也會很尷尬。



因此,到了孩子2歲零4個月的時候,父母便要教會孩子如何在白天如廁,到了3歲左右,便要教會孩子在夜裡如廁了。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主要是因為孩子在這個年紀時便已經能夠控制大小便了,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此,首先,家長要把如廁的方法,告訴給孩子,然後,慢慢引導,示範給孩子看上廁所的正確步驟:將褲子脫掉、蹲下、拉便便、站起來、提褲子。


同時,家長也要帶著孩子養成去廁所里解決兩便的好習慣,不到迫不得已,一定不要允許孩子在街頭解決。



最後,剛入園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害羞,或是無法適應幼兒園的廁所,想上廁所也不敢和老師說,這時,家長一定要主動和孩子、老師打好招呼,請老師代為照顧自己的孩子。


5. 書包也要自己的整理


書包是孩子重要的成長標誌之一,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園後,卻都會忘記教會孩子如何整理書包。


結果,根本不知道書包要整理的孩子,便在上了幼兒園後,跟著出現了用完東西後隨手亂丟,常常丟三落四的問題。



那麼,如何教會你的孩子整理書包呢?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驟來做:


  • 給孩子講解書包的用途,告訴孩子哪個夾層用來放什麼;
  • 將整理書包的方法教給孩子,如,書要起立來放、重的東西要放在下面……;
  • 與孩子一起比賽整理書包,看誰的速度更快,方法更好;
  • 保護孩子的隱私,可以適當地幫孩子整理東西,但不可以私自亂翻孩子的書包。



雖然這幾件事情,對家人來說都是很快便能夠替孩子搞定的小事,但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讓孩子在未來需要專注在學習的時候,被這些細枝末節拖後腿,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時候,便勇敢放手,教會孩子這些技能呀~


03.

幼兒園是個小社會,

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上幼兒園是孩子走出家庭,步入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家裡的家長和老人長期照顧著孩子的日常起居時,已經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很了解了,有時孩子甚至不用說,家長便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但是,孩子去了幼兒園後,老師雖然也能夠照顧孩子,但卻不可能像家長一樣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因此,家長便一定要在孩子入學前告訴孩子,自己如果有需要,一定要正確地向老師表達。



第一天剛從幼兒園裡回來,天天的小書包便明顯加重了。媽媽一問才知道,原來幼兒園的老師剛給孩子發了新書。


但是,在給孩子包書皮的時候,媽媽卻發現,有一本書里的內容,少了幾頁,於是便告訴孩子說,「你明天拿到幼兒園,去找老師換一本吧」。


聽了媽媽的話後,孩子先是沉默了,然後,怯生生地說,「我不敢」。


於是,天天媽便帶著孩子找到了老師,要求給孩子換了一本書,也讓孩子明白,原來合理的要求是會得到允許的。



因此,孩子如果膽子小,家長一定要及時地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然後鼓勵孩子主動給去找老師解決問題。


當然,平日裡逛商場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去和售貨員阿姨、收銀員阿姨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除了鼓勵孩子提合理的要求,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及時制止。


現在,有很多大人,常常在有孩子在場時,也是髒話不離嘴,結果,年紀幼小的孩子便有學有樣的,一張口便問候人家祖宗。



這時,家長一定不要覺得新鮮,有意思,而是,要及時給孩子講道理,制止孩子說髒話的行為,而不是任其發展下去。


因為,很多孩子會說髒話,主要是因為好奇,既覺得挺好玩兒,也很酷,便不管不顧地說開了。


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制止,告訴孩子,說髒話是一種不禮貌、不文明、不受歡迎的行為,教會孩子去體諒別人的感受,不說髒話。




最後一點,是教會孩子學會分享。


雖然我們成年人都知道,要學會分享,友誼的小船才不會翻。


但是,作為家裡獨一無二的大寶貝,大多數小孩子都希望自己獨享一切,無論是有好吃的,還是好玩的,都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分享。



那麼,如何教會自己的孩子走出分享這一步呢?你不妨嘗試一下下面3件事:


  • 鼓勵孩子帶零食去和別的小朋友交朋友;
  • 鼓勵孩子把玩具,帶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 做出表率,在家裡多分享今天發生的好玩的事情



以上,便是全書的內容。


孩子慢慢長大,帶著家裡人的牽掛一步步走進幼兒園時,不少家長朋友是既欣慰,又擔心重重,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受到了欺負。


於是,不少家長便把照顧孩子的重任,丟給了幼兒園和孩子的老師,希望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一個班級里孩子的數量遠遠地超過了老師的照顧範圍,沒有辦法像孩子的父母和家裡的長輩一樣,精心呵護著每一個孩子。


因此,孩子入幼兒園後,家長一定要和老師多多配合:


一方面在孩子入園前便做好準備,教給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情緒管理技能,另一方面也要給老師多些信任,鼓勵老師告訴自己孩子在幼兒園裡表現得不好的地方,和老師一起,關注孩子的成長。



另外,即便是孩子真的有哪裡不夠好,家長也不要太擔心,給孩子一種幼兒園很糟糕的感覺,而是陪著孩子一起,幫孩子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替小學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祝好!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mu5fW8BMH2_cNUgd0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