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不建議普通孩子學奧數,那讓孩子學什麼?

2021-03-05     喵姐早教說

原標題:院士不建議普通孩子學奧數,那讓孩子學什麼?

今天微博上一條熱搜吸引了我:院士不建議普通孩子學奧數。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說:「我不建議普通的孩子學奧數,奧數只是極少數孩子去學的,的確有一些非常有天賦,對數學非常熱愛的孩子,這些孩子才應該去學奧數。大部分普通的孩子我覺得不應該去學奧數。」

「奧數不適合大範圍的孩子學習,同時,特別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如果學習了奧數,可能會把孩子的學習興趣搞沒了。此外,普通孩子也沒必要去學習那些怪怪的、奇特的技巧。」

此言一出,無數網友表示支持。

但也有網友指出: 每個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小孩不普通啊。

一句話扎心了。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都會覺得自己孩子是一個天才,或者是一個可培養的天才,一門心思的琢磨怎麼不讓這個天才埋沒。

我的好朋友伊伊媽媽,在伊伊兩歲的時候,就給她上早教班,有一些舞蹈、畫畫,音樂的基礎課程,上了幼兒園之後,伊伊開始學習鋼琴、輪滑、英語、羽毛球、手工、以及數學思維等等。

但是,每次上課,伊伊都要哭鬧半天,喊著「我不喜歡英語」,「我不要做手工」, 有時候逼得媽媽動用武力,伊伊才能坐到課堂上。在家練習的時候,伊伊也是經常哭著喊「我再也不彈鋼琴了」,「我討厭媽媽」。

看著伊伊哭鬧,媽媽心裡也很難受,但是又害怕隨便放棄,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媽媽是用心教育的好媽媽,孩子是聰明伶俐的好孩子,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問題主要出在了父母沒有給孩子一個準確的設計定位。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是設計者。

什麼是「設計者」?我來跟大家解釋一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提供相應的玩具、圖書、親子活動和課程等,這些都是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工具,可以說,你給孩子提供的環境和材料不同,孩子的發展軌跡也不同,這就是父母的「設計者」角色。

舉個例子,有的父母,為孩子「設計」的方向是未來高科技,從小陪孩子去參觀各種博物館、科技館,體驗各種高科技技術產品,閱讀未來科技有關的書,那麼孩子很可能在高科技領域內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有的父母,為孩子「設計」的方向是藝術領域,從小注重培養孩子對音樂、舞蹈、繪畫方面的愛好,帶孩子聽音樂會,參觀畫展,看各類舞蹈表演,薰陶孩子的藝術氣質。

也有的父母很務實,為孩子「設計」定位的是好好學習,長大有出息。這樣當然也可以,那就給孩子提供各種學習的環境,全面開發孩子的智力。

那麼父母究竟如何才能發揮好「設計者」的功能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優勢。

我兒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畫畫,他畫的水墨畫《小鴨子》至今我還珍藏著,非常有靈氣。但是在給她選擇興趣班的時候,我很糾結是學樂器,還是繪畫。

那時候兒子有點膽小內向,學樂器有很多表演的機會,能鍛鍊膽量;而繪畫更多的是自己跟自己對話,他可能因此會變得更內向。最後,我們決定放棄了他擅長的繪畫,選擇了樂器,而且還選擇了很難的樂器——小提琴。

整個學琴之路充滿了艱辛,每次練琴的時候他都很煩躁。有的時候我也會動搖,懷疑自己是否做了錯誤的選擇。就這樣,兒子磕磕絆絆地把琴學了下來。

上了小學以後,他對繪畫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美術老師都說他在繪畫上有很大天賦,空閒時間他最願意做的事就是畫畫,而不是拉小提琴,於是我們決定放棄小提琴,從頭開始學畫畫。

想起小時候她那麼喜歡畫畫,如果那時候我們按照兒子的興趣選擇了繪畫,現在會是什麼樣的呢?想起來會有些遺憾,教育孩子,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做了這件事情就沒有時間做另外一件。

就像學奧數,如果我們覺得奧數對孩子升學有幫助,強迫孩子學習,那麼勢必在別的事情上,尤其是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學習的心力就沒有了。

可終了,他沒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很多父母會說,孩子沒有那麼明顯的優勢,也沒有很明顯的興趣取向,這該怎麼辦呢?

結合父母自身的價值觀和優勢,準確定位。

當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很明顯的優勢和興趣時,父母要考慮自身的價值觀和優勢了。

父母的優勢會通過遺傳和環境影響到孩子,我的一個朋友,夫妻倆都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給孩子創造了良好的雙語環境,孩子的媽媽不管在什麼場合都跟孩子說英語,而爸爸負責說中文,這個孩子到三歲的時候,已經可以流利地雙語交流。

還有一個朋友在航天火箭院工作,他經常給孩子講解火箭發射的原理,帶孩子畫火箭的設計圖,製作火箭模型,他的兒子現在才5歲,說起來火箭,頭頭是道,立志將來要造一個火箭,把自己發射到奧特曼星球去。

能力範圍內設計出最優的模式,陪伴是最好的教養。

我女兒的好朋友璐璐,爸爸是公務員,媽媽是一名會計,她們家是典型的中產階級普通家庭。

從出生開始,爸爸給璐璐買各種玩具和圖書,並且陪著她一起玩,每天堅持給她讀繪本。只要天氣允許,父母就會帶璐璐出去玩,周末都會帶璐璐去公園、動物園或者科技館,在長假的時候出門旅行。把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在了璐璐身上,給璐璐讀書,陪璐璐做遊戲,帶璐璐到處玩。

父母盡最大努力陪伴孩子成長,給璐璐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最重要的是,父母從來不跟別人攀比,不要求自己給孩子最好的,同時也不要求孩子成為最好的那一個。

如此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長大的璐璐,動作能力、語言能力和智力都遠遠高於同齡人,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麼?

其實,不管孩子是普通還是天才,只要找到他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以後的人生中,做他自己的NO.1,這就足夠了。

END

為了不錯過我們的推送,

請將我們設置為「星標」或者點擊「在看」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mkTAXgB9EJ7ZLmJqb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