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內鏡——讓消化道病變再無藏身之地

2019-11-08     西安市中醫醫院

脾胃病科醫護人員常會遇到患者詢問:「為啥我剛做完胃鏡,醫生又讓我做超聲內鏡呢?」這是因為什麼呢?超聲內鏡又是什麼呢?今天曹小護就給大家來科普一下。

普通的電子胃鏡和腸鏡檢查容易觀察到表面黏膜層的病變,但對黏膜層以下的病變觀察以及胃腸道外鄰近臟器的病變觀察就束手無策了。因此在進行普通電子胃、腸鏡時發現異常的時候,醫生都會建議您進一步進行超聲內鏡檢查。

20世紀90年代,內鏡和超聲不期而遇,超聲內鏡應運而生!

超聲內鏡通過在內鏡前端安裝或經活檢孔道放入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對消化道管壁各層(消化道管壁分為5層結構,即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和漿膜層)進行檢查,同時對發現粘膜下及粘膜隆起性病變可初步判斷病變侵犯深度,性質、大小等,是否適應內鏡下治療等。

目前, 超聲內鏡檢查已成為消化道腫瘤的重要影像學診斷方法。它可以:

(1)消化道惡性腫瘤(如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進行 TNM分期,但對M分期作用有限,可評估手術可切除性、預後和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

(2)粘膜下腫瘤(如平滑肌瘤等);確定是管壁外病變、器官壓迫或管壁本身病變;判斷病變確切起源、性質、範圍;並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

(3)胰腺膽道病變:對慢性胰腺炎的診斷是較好的輔助診斷和鑑別診斷方法,能較好的反映胰腺實質結構的改變;對胰腺占位細針穿刺活檢,送病理檢查可確診病變性質;對膽總管結石診斷同ERCP一樣,是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診斷方法,但無創;對膽道腫瘤診斷敏感,可以確定腫瘤部位、大小。

這些是電子胃、腸鏡等檢查無法做到的。因此,超聲內鏡具有操作簡便、安全、評估手術可行性及風險性的作用。

看完這些您了解什麼是超聲內鏡了嗎?

曹小護再給您科普一些相關知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與飲食相關的消化道腫瘤日益增加,占據所有腫瘤「半壁江山」,其中85%左右的患者發現時已屬於疾病晚期,預後不佳,讓人痛心。但若能夠早期發現消化道腫瘤,行外科手術治療後,1年生存率可達到100%、3年生存率可達到97.9%、5年生存率可達到95.8%。因此早期診斷尤顯重要!

專家提醒:40歲以上的人群一定要定期做消化道的體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m8nSW4BMH2_cNUg_w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