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錯覺大師用作品告訴你:親眼所見未必真實

2019-12-06     抖創意

你看到的都是真的麼?

你看到的真的是你看到的嗎?



別著急回答,

來看看這個吧,

這是在屋脊上跳舞,

但就是不會掉下來的雞蛋:



再來看看這個——能往。。高處滾落的雞蛋!



是的,看到這一撥操作後,你會不由地懷疑自己的眼睛。。



那個為啥。。鏡子裡是6個三角??



鏡子這邊是月牙形?鏡子裡卻是六角形??



還有這些圓轉一圈,為啥變成了正方形??



這根小棍竟然穿過了立方體的3個平面~



指向右側的箭頭轉了180°後。。依然向右!



往坡上滾動的雞蛋,不止那一個。。



違反牛頓定律的,也是不止一個。。



我就納了悶了,為啥擋板插在圓柱中間?



鏡子裡出現的影像為啥是那樣?很明顯不是左側圖形的鏡像啊。。。



這些神秘的圖,

妥妥滴可以循環上一整天。

Btw,你是不是也是目瞪口呆、

百思不得其解呢?



你上面看到的這些動圖

都沒用特效,也沒做特殊的視頻剪輯

它們都是日本視錯覺大師杉原厚吉的作品。

杉原厚吉,生於1948, 日本明治大學數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這位教數學的老先生研究了一輩子視錯覺,他的一系列作品不僅引起了世界關注,還獲得了無數全球年度大獎,甚至還登上了央視!



剛看到的那些小裝置本身並沒被施魔法,它們每一個都包含了數學、光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視覺藝術的知識。



換句話說,物品只是簡單地擺在那,但卻利用我們的視覺觀察習慣、視角和日常腦補,把觀者給帶到坑裡了。一起來揭秘一下這個連央視都報道了的箭頭,究竟是個什麼鬼?!



讓我們把一面鏡子放在它身後,你會驚訝地看到完全相反的箭頭~



但將它在實際中轉180度,結果還是沒有改變,只有鏡子中的箭頭方向發生了變化。



其實當我們拿起這個箭頭道具,你會發現它左右都是「箭頭」,更準確的說,它有著一個特殊形狀,每個面都雕刻了特定角度的斜面,從不同角度看形態也完全不同!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無論怎麼轉,永遠都是一個「箭頭」向右指。所以說白了,我們是被觀察「角度」和箭頭形狀騙了~~



再來瞅瞅這個:



這個「台階」在鏡子裡出現的影像,跟我們預期的應該出現的那樣不同?而是醬紫的:



真實情況時醬紫的:因為它是個平面!只有小黃旗是扎在這張紙上的!



這個看似平行的滑梯,其實是一高一低!



上面的這平面階梯,在去年獲得了2018年最佳視錯覺大獎。



杉原厚吉認為:

「我們看世界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的知覺,都是由大腦機制間接產生的,所以所有知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虛幻的。」



他的這句話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可能未必就是事物的真相,而是我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經過腦補強化後所展現的。


比如說這個2010年的作品「不可能的移動」,四個滑梯其實是醬紫的,小球其實一直是在向下滾:



那這個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四條滑梯的交點是最低點,四條腿的邊緣高高翹起來:



而這個作品中剛剛從三個面里穿過小棍的正方體,也不是個「標準」的正方體。



杉原厚吉老先生在早年曾經做過《不可能的階梯》。



很多網友看了後大呼,這簡直就是簡陋現實版的紀念碑谷!



這個數學鬼才揭示了後面的道理:

「人腦面對圖形常會自動忽略許多細節,並傾向於感知直角,即使實際上那並不是直角。」


再來揭秘2016年杉原厚吉的獲獎作品:6個圓形變6個三角形?實際上,圓圈也沒那麼圓,實際上,三角形也沒那麼多角。



截面真的是3個正方形嗎?



兩個分離的圓柱在鏡子中卻能銜接在一起:



原來它們一高一低



就這麼旋轉著欺騙了我們的雙眼:



同理,三個也可以一不小心連在一起:



輕輕旋轉一下,原來它並非圓柱體:



五個也一樣:



2014年的獲獎作品「曖昧的車棚」,車棚從正面看起來是個超大弧形,但其實是個不規則形狀。



小球自己跑上了拱形棚頂?



其實它並非是拱形。。



而是個不規則的凹陷面。。



這個也是同樣的道理~



沒錯,就是把凹房頂變成凸起的 ~



你想像一下:為啥木棍一口氣能穿過4根柱子?



轉一下就知道了~



你現在知道為啥兩塊並列的木板,用一根棍就能穿過去了。



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插口其實是錯開的!



杉原厚吉老先生不僅製作了很多作品,還將視錯覺的原理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成冊。



也難怪他的粉絲能遍布全球,每年坐等他的奇葩新作,心甘情願被忽悠!



視錯覺簡直就是魔鬼啊,

看了這麼多,你有沒有被繞暈??




別急,最後再給大家布置個作業。

看看杉原厚吉2013年的這個獲獎作品——

為啥將上下兩個圖案重疊融合後

就能創造出旋轉的視覺效果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ldc5G4BMH2_cNUgXk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