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人,一年內包含首馬在內參加過全國各地十幾次馬拉松比賽,平均一月就跑一場,成績算不上突出,有將近一半是超過五個小時完賽的。首馬、二馬是體力不支,有的是賽道坡度太大,有的是賽道補給不足,餓暈了再次體力不支。總之飽受多次慢搖完賽全馬的折磨之後,這位選手得出了一條定律:馬拉松,以走為恥辱。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定律推導過程如下:
1、作為馬拉松賽道人流的中尾部跑者,拖著疲憊的身體被身後追上來的跑手跑著超過時,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恥辱。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2、任何一項運動,一旦上升到比賽的級別,那麼對於參與者而言,一定應該意味著平日的訓練與積累,而不是一時衝動和興起。
3、在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什麼都可能是虛妄並易幻滅的,只有身體不會騙人。你在賽道/賽場上體現出的狀態,絕對可以告訴所有人,你平日裡是怎麼訓練的,你對於這項運動的態度。賽道上的身體,忠實的反映出日常的訓練和積累,準備不足,對於跑手,意味著恥辱。
並由此導出推論4、一些大碼跑手因為跑得慢被路邊觀眾及志願者嘲笑與諷刺也是理所應當的。水平不夠,就應該參加競走大會、徒步健身大會,全民健身項目。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5、一場賽事的舉辦要消耗很大的城市資源,參加馬拉松就要跑。跑下去,是對一座城市最高的敬意,是對所有賽事貢獻者最大的回報。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這位跑者感慨挺長,一年來的參賽經歷的確也讓他收穫了不少。字裡行間,也完全能讀出他對未來一種奮進之勢,值得表揚,畢竟跑者的路很長。但是對於馬拉松運動,以走為恥的推導過程,有諸多偏頗之處。
首先,要從主觀方面找原因。每場比賽都有成千上萬名大眾選手機緣巧合之下走上賽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初衷,而這個選手白手起家一年之內參賽14場全馬,純粹賽道上練習長跑的典型,那麼你是第幾場比賽知道自己水平不夠的呢?
如果第一場比賽就知道自己能力不足,那麼後續繼續不停地參賽受虐,就是要不遠萬里的砸錢去賽道上尋覓恥辱感的麼?
如果直到第14場比賽之後,才有所頓悟,那麼就不能否定前13場比賽的量變積累作用。就和你吃第十張餅才飽了的道理一樣。與你如此,與大多數大眾選手也是如此。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雖然站上賽道,武無第二,每一個合規的運動員的參賽地位都是平等的。新手跑者的成長過程也是由能力不足逐漸積累的過程,誰都有慢的時候,沒有人是被逼著走上賽道的,都是自願參賽,覺得不適合馬拉松,相信那樣的人玩一次就夠了。
今天你抱有"走馬拉松是一種恥辱"的心態,連自己都不放過,哪天你有所小成,跑進4小時,3個半小時,你還不上天了,看身後所有人都是恥辱的心態?
其次,既然提到一項運動上升為比賽級別的高度,就必然要站在這個高度上討論。體育比賽強調競技性的前提,都要完善其競技的公平、公正和規則關係。
賽道上與賽事規則不相違背的就是合理行為,報了名,勾選了免責聲明,填了身份證號,中籤的一刻,就受馬拉松比賽規則保護和制約,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就是即刻生效的。
上了賽道,別說跑和走了,就是用四條腿爬,翻著面的蠕動,大頭朝下拿大鼎跑,關門之前完賽別人也沒理由說三道四,到了你這,就成恥辱了?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口口聲聲要訓練積累,你本人跑齡一年報14場,積累了?比賽可以是有儀式感的訓練,日常訓練也是沒有儀式感的比賽,有錢有閒天天跑比賽都可以,關恥辱什麼事。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同樣,把以及偏頗的觀點由己推人,認可別人類似嘲笑慢跑的行為,甚至推及城市,跑得慢就對不起城市資源。更是不值一駁,強行用成績割裂選手的本質屬性是一種變態的虛榮心和成績論主義者,要知道馬拉松賽道不僅僅是競技的賽道,也是全民參與運動的舞台。跑得快是你大爺,跑得慢那也是你大娘。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
跑者速度上不去身體受罪很可怕,更可怕的是,速度上去了,目中無人,不知道自己是誰。且行且珍惜吧。
關注更多跑步信息,請關注VX:馬拉松助手(malasongzhushou)
專業運動壓縮褲,戳文末「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