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微信群里,一位寶媽說最近一直在看「德商」方面的書,打算從小培養孩子的德商,小編不得不說,這位寶媽很有遠見。提到「德商」,我想起曾經的一則新聞,某學生成績優異,是同學眼中的學霸,但在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屢投屢敗。
又一次被某家企業婉言拒絕後,他鼓起勇氣詢問未被錄取的原因,對方直言他的履歷很優秀,但他的信用檔案上顯示有三次公交逃票經歷,對方認為這種行為說明他不夠誠信,不值得信任。此時他才突然醒悟,自己利用公交規則漏洞逃票,竟然會造成自己求職失敗。
耍小聰明,最終會吃大虧,古人云「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位學生的做法,違背了做人最基本的「誠實」原則,背上「不誠信」的標籤,算是給他的一個深刻教訓,想必以後再也不會逃票吧!
我國歷來重視一個人的人品和德行:孔子認為「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清朝康熙皇帝認為「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以藝為末」;我國早就提出,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徳」在首位。
近些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格局的變化,人們熱衷於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逆商,常常忽略培養孩子的德商。「德商」這一概念最早源於20世紀90年代,萊尼克幫助美國運通集團等大型企業發展情商所引發的思考,他發現情商能幫助人們擁有自制力和社交能力,但無法幫人們判別對與錯,避免做錯事。後來,陸續有學者把「徳商」運用在企業管理、兒童教育等領域,並撰寫書籍,使「德商」概念得到廣泛應用,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認識「德商」。
一、何為「德商」?
1、「德商」的概念和內容
德商,是人的品德商數的簡稱,指一個人的德行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質,被譽為十商之首,禮貌、尊重、誠實、守信、善良、勤儉、衷心、感恩、奉獻等品質都屬於德商的範疇。
2、「德商」是道德觀的體現
德商不是從書本上一字一句背誦學到的,它是在學習與人相處、如何對待他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人的態度、立場、做法,是道德觀的體現。
3、「德商」是孩子情感體驗的結果
孩子最初的情感體驗是對「美」的體驗,當美感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與道德感產生聯繫。孩子不僅只關注外表的美,還會留意內心的美。三歲左右,孩子就會出現道德感的萌芽,雖然孩子不一定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當孩子犯錯誤被父母批評時,會表現出羞愧感。在競賽類活動中,孩子會表現出明顯的集體榮譽感,這都是德商帶給孩子的不同情感體驗。
德商是衡量道德水平的標準,高德商受人尊敬,低德商受人唾棄。這次為新冠肺炎做出貢獻的醫護人員犧牲小我利益,衝鋒在一線救助病人,體現出他們的高德商,而那些隱瞞疫情的、不按要求隔離的人,只能受人唾棄。
二、德商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1、指導孩子的行動方向
GPS的作用是幫助我們在陌生的地方找到方向,德商的作用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行為的前進方向和目標,具有正確的辨別能力,不至於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2、幫助孩子走得更遠
德商高的孩子誠實善良、尊重他人,對問題的處理具有原則性,更容易贏得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在班級里,他們經常被老師委以重任,擁有更多的好友,在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得到更多的幫助,職場上,德商高的孩子更受企業的青睞,更容易得到領導的重用。
3、擁有更大的格局
德商高的孩子具有較強的大局意識,不會只計較個人得失,更看重集體利益;不會只看眼前蠅頭小利,而更注重長遠可持續發展;他們不會只關注物質需求,更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比如為抗擊新冠肺炎,支援武漢的醫生護士,他們身上就體現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和為大局著想的意識。
培養孩子的德商,帶給孩子的不僅是行動的指導作用,還會對孩子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孩子未來的事業發展來看,大家更願意與誠實守信、善良忠誠的人一起共事或成為合作夥伴,高德商能彌補低智商的這個缺陷,但高智商卻無法彌補低德商的不足。
正如但丁所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德商對孩子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父母該怎樣做,才是培養孩子的高德商呢?
三、想要培養,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自出生起就開始觀察父母,從翻、坐、爬等大動作,到吃飯、穿珠子等細小動作,他們都是通過觀察學習的。他們是天生敏銳的觀察者和模仿者,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提供正確的示範,比如遇到朋友,父母要主動打招呼,注意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家裡,父母要尊重老人,關心老人;父母看到有人需要幫助,要主動伸出援手;父母帶孩子乘車,要按規矩排隊,主動刷卡,不逃票。
2、讓孩子認識德商
父母可以通過講繪本或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德商」。市場上「徳商」這類書籍很多,父母儘量選擇畫面比較精美、色彩豐富的書,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就選擇繪本類書籍,和孩子一起看。當孩子大一些,父母就可以把培養優秀品質的小故事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上學後,父母還可以在家裡開一場小小辯論賽,把有關道德品質的新聞作為辯論題目,一家人展開討論,增強孩子的道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規則意識是不是與生俱來的,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隨著孩子認知能力和判斷是非能力的提升,孩子在家庭和集體生活中,逐步學習和掌握各種行為規則。父母要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規則意識,比如在班裡,不能恃強凌弱,以大欺小,要團結友愛;購物、乘車時,不能插隊逃票,要有序排隊;不能辱罵同學,要禮貌待人;不能對爺爺奶奶亂發脾氣,要好好說話,尊重並關心老人;不能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亂扔垃圾,要遵守規定,保護環境。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沒有做到位,要注意及時指出並糾正,千萬不要放任不管。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用人的首要標準確定為優秀的人品時,你們還在靜靜地看著,對孩子的德商置之不理嗎?擁有高德商的孩子擁有更光明的前途,德商的培養不容忽視,培養孩子德商的最好時間就是現在,別猶豫了,行動吧!
今日互動話題:父母們,你們如何看待德商對孩子的影響呢?你們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德商的呢?請把你的想法寫在下方評論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eojFXEBfwtFQPkdJgiT.html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