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思維,是一項重要的領導藝術

2019-10-23     群眾雜誌

底線思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一貫秉持的思維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這六大思維能力,特彆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

我們黨在面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時,應始終堅持和自覺培養馬克思主義底線思維能力,這是我們黨提高科學思維能力以抵禦各種風險、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底線思維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項重要的領導藝術

馬克思主義者歷來高度重視在領導工作中增強底線思維能力。

所謂底線思維能力,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

這表明底線思維能力是一種如何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以爭取事物發展最大值的領導藝術。

當人們開始對自然界、人類歷史和自己的精神活動展開思考時,首先出現的就是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的無窮畫面。

世界是普遍聯繫的,也是永恆發展的,底線思維就是在多樣聯繫中把握對事物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最低點。

列寧指出,政治家的全部藝術就在於找到並且緊緊掌握住最不容易從手中被打掉、目前最重要而且最能保障掌握住它的人去掌握整個鏈條的那個環節。

領導藝術是具備通過關鍵環節「掌握整個鏈條」能力的藝術。要找到並掌握住「目前最重要」、「最不容易從手中被打掉」的最低點和關鍵環節,以爭取實現目標的「最大期望值」。

那麼,如何找到這一「最低點」?毛澤東結合實際工作給予了科學說明。

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幹部是否堅持和擁護政治路線,能否做好托底、守底、保底的工作安排,將對戰爭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毛澤東認為,只有對這一切預先想透,有了充分精神準備,並使幹部有此種準備,然後才能想出克服困難的辦法,走向光明的前途。

領導幹部只有客觀認識所處的環境,凡事從壞處著眼,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才能盡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底線思維。

他明確指出,要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

這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和運用底線思維治國理政,形成了具有新時代發展特色的高超領導藝術,是對堅持馬克思主義底線思維的重大繼承和發展。

底線思維是一道防控全局性風險的思想保障

底線思維是我們黨防範化解國內外重大風險、肩負繁重執政使命的善治良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

我們黨將底線思維運用到防範各種風險的始終,包括世界風險、社會風險和黨的風險的「全局性風險」之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防範世界風險的偉大決策。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類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面對全球發展突顯出的經濟增長乏力,資源、能源、網絡等安全問題,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單邊主義等帶來的各種威脅和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形成一條堅持合作共贏、摒棄對抗獨霸的新型文明交往之路,促使世界各國齊心協力面對全球性問題的挑戰,化危機為生機、變壓力為動力。

作為世界文明交往的新質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夠共同抵禦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等世界風險,有效防控可能阻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風險,為建設新型國際關係厘定明晰的和平底線、安全底線、合作底線、正義底線。

堅守為民底線是防範重大社會風險的根本要求。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來自於社會的和諧發展、安全有序,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的關鍵在於有效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諸多問題,切實做好就業、教育、住房、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方面的工作。

堅守為民底線與防範化解重大社會風險有著緊密的正相關性。創造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守好為民底線就要積極預防、努力化解、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處理好關涉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突發事件,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和掃黑除惡,不斷提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治理水平和執政能力。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防範全局性風險的重中之重。在各類重大風險中,黨內的風險和隱患具有嚴峻性、複雜性、尖銳性、長期性。

我們黨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使命,只有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使廣大黨員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堅持原則,守住底線。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著力解決黨內在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各級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於在被監督和約束的情況下學習、工作、生活。將奪取反腐敗鬥爭的偉大勝利作為全面從嚴治黨、防範全局性風險的一項重要底線思維。

堅持馬克思主義底線思維的當代價值

提高底線思維能力,要求黨員領導幹部在謀劃工作時,凡事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打有準備、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領導權、主動權、話語權。

進入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底線思維的重大價值在於:

第一,它是增強憂患意識,抓好各方面維護穩定、保障安全工作的必然要求。安不忘危,才是生存發展之道。民族復興中國夢越是接近,越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充分考量各領域、各方面的困難與挑戰,尋求避免系統性風險的預案,在有效掌控風險的範圍內實現新時代的發展目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第二,它有助於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激發億萬人民的創造活力。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堅守住這一立場和底線是黨戰勝一切困難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從人民立場的底線出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貧困群體」的生存與發展,是我們黨設定的工作底線,「精準扶貧」就是底線思維的集中體現。

第三,它是提高整體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基礎。底線思維是防控、化解各種風險與各類矛盾的前瞻性思維。底線思維能力越強,整體性科學思維能力提升越快,就越能保障推進工作的預判性、準確性。

底線思維是一種辯證思維,它要求我們從普遍聯繫中把握關鍵環節,從「最低點」中爭取「最大值」,化被動為主動。

底線思維是一種戰略思維,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底線思維也是法治思維的本質要求,與德治相比,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底線。一旦突破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公平正義等法治底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就無「法」保障。

底線思維還是創新思維的重要基礎,創新是從「最低點」、最基礎、最壞的底線境況中謀發展,創新思維在根本上是要打破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知難而進、開拓進取。

實現中國夢,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底線思維,堅持正確方向,保持戰略定力,把控全局發展進程,不斷提高整體科學的辯證思維能力,不斷推進在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思維創新。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19期,原標題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底線思維》

作者:於 佳 姜建成(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段培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eEK-W0BMH2_cNUgAl2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