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世紀第一條鐵路誕生以來,我國的鐵路建設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隨著鐵路建設越來越快,通車的里程越來越長,於是一些擁有多條鐵路交匯的城市逐漸形成了鐵路樞紐。而這些鐵路樞紐城市,有些憑藉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優勢,獲得了快速發展;還有些縣級市因此而升格為地級市,可以說是鯉魚躍龍門,實現了質的飛躍!可見鐵路曾經對於這些城市的發展,曾經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而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逐步由普鐵時代向高鐵時代轉變,原來的一些鐵路樞紐城市因為新建高鐵的線路與普鐵不一樣,於是它們逐漸失去了固有的樞紐地位。而我國有3個城市,在普鐵時代是鐵路樞紐城市,但是進入高鐵時代以後,它的樞紐地位被鄰近城市所取代,我們來看看這3個城市分別是誰?
我國第一個被鄰居取代了鐵路樞紐地位的城市是湖北荊門市。荊門位於湖北中部,江漢平原北部,有「荊楚門戶」之稱,是湖北重要的工業城市。因此,我國的南北工業幹線鐵路焦柳鐵路自北向南貫穿荊門,並設有二等站荊門火車站以及荊門車務段、荊門橋工段等鐵路機構,使荊門成為湖北西南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後來隨著長荊鐵路的修建,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但是進入高鐵時代以後,隨著宜昌被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以及滬漢蓉快速鐵路經過宜昌,荊門的樞紐地位被宜昌所取代,車務段和橋工段都搬遷到了宜昌市;而荊門則至今都沒有通動車,成為湖北唯一不通動車的地級市,從鐵路樞紐到普通城市,落差有點大!
我國第二個被鄰居取代了鐵路樞紐地位的城市是江西省的鷹潭市。江西省鷹潭市位於江西東北部,原本是貴溪的一個鎮,後來分出來成為上饒的一個縣,再後來逐漸升級為縣級市、地級市,這其中原因和它的鐵路樞紐地位是密不可分的。鷹潭在普鐵時代擁有滬昆鐵路和鷹廈鐵路主要鐵路,還設有鷹潭機務段、工務段等鐵路機構,是江西的區域性鐵路樞紐城市。但是進入高鐵時代以後,滬昆高鐵和合福高鐵在鷹潭隔壁的上饒市交匯互通,使上饒一躍而成為江西省重要的高鐵樞紐城市,目前上饒擁有一等站上饒火車站和上饒車務段(目前上饒火車站開行的車次超過鷹潭兩個火車站的和),鷹潭鐵路樞紐就這樣被鄰市上饒所取代。
我國第三個被鄰居取代了鐵路樞紐地位的城市是湖南省株洲市。株洲位於湖南的東北部,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至今仍然是我國的火車製造基地),在普鐵時代,我國南北幹線鐵路——京廣鐵路和東西向幹線鐵路——滬昆鐵路在株洲交匯互通使株洲成為了湖南省的鐵路樞紐,因此以前一說到湖南鐵路樞紐城市,人們馬上就會想到株洲。但是進入高鐵時代以後,京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的交匯點改到了株洲的鄰居——省會城市長沙,使長沙成為了湖南的高鐵樞紐,而且株洲車務段也搬遷到長沙並改名為長沙車務段,這樣株洲的鐵路樞紐地位就完全被鄰居長沙所取代了。
鐵路,是現代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是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助力,因此普鐵時代鐵路往往都會優先經過那些工業城市,這使許多工業城市成為了鐵路樞紐城市,比如湖北荊門、湖南株洲等。但我國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省會城市以及一些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提升,高鐵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也逐漸由以前的工業城市轉向這樣省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於是省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樞紐地位就得到了鞏固和提升。而前面的三個城市中,荊門、鷹潭和株洲都只是普通地級市,而宜昌和上饒分別是湖北與江西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沙則是湖南的省會城市,都是高鐵優先經過並設站的重點城市,因此就逐漸取代了荊門、鷹潭和株洲的鐵路樞紐城市。物擇天競,強者生存,不大自然如此,經濟發展中同樣適用,這已經成為了一種自然規律,所以不足為奇!
來源: 高鐵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