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謝娜到張雨綺,「瘋癲氣氛組」能救《快本》嗎?

2021-04-30   娛樂產業

原標題:從謝娜到張雨綺,「瘋癲氣氛組」能救《快本》嗎?

作者 / 花花

「看了張雨綺之後,我竟然覺得謝娜還行。」看了最新一期《快樂大本營》,不少網友發出了這個多麼痛的領悟。

張雨綺、丁程鑫加入《快本》的第一期節目風評不太佳,一個口無遮攔,耿直有餘,機智不足;一個幾乎沒什麼存在感。陳舊的套路、扶不上牆的新人再次讓這個24年的長壽綜藝陷入了危機。

《快樂大本營》節目於1997年7月11日開播,至今已經播出了24年。甚至在2017年,節目還獲得了收看人數最多的綜藝節目單集等四個獎項的世界吉尼斯紀錄。

《快本》的巔峰時期精彩而漫長,可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的。雖然幾經改版,但人氣依舊下滑,尤其是快樂家族連續陷入不良傳聞,也對節目的口碑有所影響。連其中的精神支柱何炅也接二連三的捲入是非,今年的「何榜」也不負之前的聲望。

如今的《快本》進入到了一個怪圈,一邊是爆款CP營業,流量愛豆加入,年輕觀眾在網上高呼「快本yyds」。而另一邊,大多數的觀眾卻表示有點跟不上節奏了。靠嘉賓博眼球,這絕不是一個老牌國民綜藝該有的趨勢。

觀眾當然有資格喜新厭舊,《快本》也必須拿出點新的內容才能不被觀眾拋棄。

主持人的門檻越來越低

幾乎在每一個變革節點,《快本》都會先從主持人下手,兜兜轉轉24年,《快本》主持人的陣容也是不斷變化。

《快本》最早被大家熟知的陣容是李湘跟何炅的黃金搭檔,那時候的《快本》還帶著點晚會風,兩位主持人的合作也非常默契。

2003年左右,李湘退出,火了五六年的《快本》走到瓶頸,收視率下跌,這個時候何炅、維嘉、謝娜的新鐵三角並沒有被觀眾節目組買帳。

節目組幾個月後,舉行主持人PK賽,經過一個月的投票,最終何炅成為「首席快樂主持」,得以繼續留在大本營的舞台上,謝娜、李維嘉暫別舞台。

隨後,節目組又花費了四五個月的時間,舉辦主持人選秀大賽《閃亮新主播》。最終,謝娜回歸,與何炅、李維嘉,以及《閃亮新主播》冠軍杜海濤、亞軍吳昕組成主持群「快樂家族」。也由此創立了一個新概念——主持天團。

「快樂家族」一度是快本的象徵,可這麼多年幾位主持人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用十幾年如一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何老師作為支柱不用多說,一直是快樂家族的靈魂。維嘉作為專業主持人有一定的功底,但他的發揮要看狀態,尤其這幾年因為一些生活瑣事,越發的沒有存在感。

謝娜一直是風口浪尖上的人,關於她的主持能力時不時就要被討論一番,瘋瘋癲癲的風格越演越烈。至於吳昕和杜海濤娛Sir已經不願意吐槽了,一個在外能乘風破浪,只要回到快本就開始扣扣索索;一個至今還能把贊助商的名字念錯。

憑心而論,這支隊伍確實不好帶,尤其是經過謝娜的兩輪產假,《快本》一直在嘗試「注血」和「換血」。

幾經周折選出來的李浩菲成了不折不扣的炮灰,經驗欠缺,沒有觀眾緣,想複製謝娜瘋瘋癲癲的風格,沒了跟何老師的默契配合,被觀眾強烈炮轟。

之後《快本》聯合多家經紀公司以「選秀」的方式選新主持人,最終獲勝的新人可以常駐12期《快樂大本營》。

最終選到了丁程鑫和張雨綺,目前看來,觀眾並不買帳,從人選來看,選主持人已經不是《快本》的本意了,只要有人氣有話題,主持功底如何節目組並不在意,這主持人的門檻也是越來越低了。

從捧誰誰火到誰火請誰

業界有個普遍的共識,當一個綜藝節目只能靠嘉賓的熱度來維持的話,這個節目就已經在走下坡了。

曾經的《快本》,節目本身的內容是凌駕於嘉賓之上的,當年的快本誰上誰火,現在的快本誰火誰上。

《快本》曾經貢獻了不少明星的綜藝首秀和娛樂圈的名場面。

貝克漢姆首登娛樂綜藝節目舞台就是《快樂大本營》;Lady Gaga中國內地綜藝首秀也在《快本》進行了專訪;王菲《幻樂之城》前,內地唯一地方台綜藝也是在《快本》;連那英當年上節目,出場就吐苦水:抱怨快本的門檻高,要不是發新專輯,根本上不了。

到了2006年之後,《快本》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節目風格:每期邀請偶像明星來遊戲互動,逐漸成為大勢新人的必備打卡地。而且《快本》之間實行明星一律不給通告費,節目組只負責行程和酒店費用的規定。

在粉群圈內,《快樂大本營》是自家愛豆得到認可、有「出息」了的一個象徵。粉圈的說法是「上快本是流量漲粉出圈的契機和標誌」。

不過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快本》不是引領明星的步調,而變成追隨流量的腳步。

雖然仍然有不少明星以上《快本》為榮,但終究是少了那麼點意思。以前的《快本》甚至一個嘉賓都能撐起整期節目,但現在的《快本》也開始搞起了人海戰術,一期節目要請好幾組嘉賓。哪怕《司藤》如此火爆,景甜和張彬彬也只是其中的一組嘉賓而已。

而不知不覺間,《快本》也仿佛一個「營銷號」,盡職盡責的為藝人流量進行宣傳,在眾多的粉絲應援里,「照顧」這流量們,過於和諧的氛圍里,節目本身也就不可避免的沒那麼有趣了。

《快本》還行嗎?

《快本》該創新了,沒有誰比《快本》本身更迫切的想解決這個問題。

如今是網綜時代,綜藝節目形式層出不窮,闖關遊戲上山入海,觀察綜藝把明星私人領域逐一公眾化,選秀節目永遠有年輕漂亮的面孔,《快本》如果還是用「快樂家族」來網絡人心,顯然是不夠的。

《快本》作為一個純電視的遊戲類棚拍綜藝,它的節目內容始終是以小遊戲互動、主持人嘉賓問答為主,20多年節目的形式幾乎沒有變化,這對見多識廣的觀眾來說,已經很乏味了。

而對於這樣的節目來說,主要的笑點,集中在主持和嘉賓之間的拋梗接梗和遊戲互動,這不僅要求遊戲要創新,更要主持人掌控全局,主持人的作用毋庸置疑,《快本》需要的是伶俐的主持人,而不是盡職盡責的工具人。

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快本》始終想在主持人上進行革新。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這不僅是《快本》的困局,也是很多棚內綜藝的困局,像《天天向上》的王一博、《王牌對王牌》的宋亞軒,都是主持功能性不算大的「主持人」,但因為自身的人氣和流量成了收視率的工具人。

其實邀請流量,製造名場面,短時期內確實是破圈擴大影響的好方法,能即時收穫大批年輕觀眾的關注,但流量也是雙刃劍,粉絲是跟著愛豆走的,愛豆走了,粉絲自然也不會再關注節目了,這就給節目帶來很多隱患,讓節目輕易的被「流量」綁架。

大本營想要扭轉王牌綜藝走下坡路的既定命運,需要的不僅是主持人班底的革新,更是內容的革新。

每個節目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如今的《快樂大本營》顯然也走到生命的中後場,初代星星已經遲暮,初代電視湘軍也已然謝幕,老本吃夠二十年,下一步,該造「新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