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畫就是一個藝術的整體(100幅)

2019-06-25   紅鯉魚文化



他以「雙鉤白描、兼工帶寫」的畫風著名於世,筆下常作牡丹、蘭花、水仙、墨竹、菊花。


曹明冉:「中國文化的根底?將梅蘭竹菊畫了兩千年,但都反映了每個畫家所屬的時代。但每一代文化畫家畫的同一種題材,表現出的面貌各異。然而時代背景各異,畫家各異也。獨特、標異未必都好。荒唐、怪誕都屬獨特,但非真正藝術。」





曹明冉:生於1948年12月,山東菏澤人,著名花鳥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特聘畫師,山東財經大學教授。

《芥子園新編》(人民美術出版社)、《白描牡丹、菊花、水仙》(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大紅袍《曹明冉》(人民美術出版社)、《水墨清風——蘭花捲》(河北教育出版社)、《曹明冉畫集》(湖南美術出版社)、《牡丹白描圖集》(朝花美術出版社)。


1960年,年僅13歲的曹明冉拜齊白石的弟子、著名畫家崔星伍先生為師學習中國畫創作。1979年,曹明冉與著名書法家謝孔賓先生一道調入菏澤師專美術系工作,二人結為忘年交。1988年到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在這期間先後獲得了李可染、劉開渠、黃胄、董壽平、溥傑、田世光等老一代藝術家的指導。


他的牡丹創作主要採用傳統工筆畫勾線的技法,借鑑了中國古典和現代舞蹈的律動與色彩,迴避了傳統的重複和羈絆,採用大尺幅凸現牡丹雍容典雅、卓爾不群的高貴氣質。


曹明冉語錄:

「任何一個成功的藝術家都是能吃得大苦耐得大寂、空守其志、目無旁顧,不能嘴裡吃著燒雞,眼裡看著茅台,心裡想著發財。」


「關於藝術語言,我主張明快、清麗、典雅,不能欲言又止、結結巴巴、含糊茫然。想使人家明白,首先自己更明白,不要讓人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要讓人家從中悟出點什麼,不能使人有艱澀感。」


「無定式無定法,當然也無定格。一旦定式,那才是江郎才盡的勢態。一個模子鑄出來,就像同一籠饅頭,樣子大同小異,卻同一味道。杜絕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吸收,不斷的思考,不斷的動手,不斷的否定。」


論牡丹:「我的牡丹作品,表現了花冠的端莊富麗,但並沒有讓花占盡風流,也誇張和凸現了決定』精神『」的老枝、老乾。不論是花勢上揚,還是含情下俯,都以錚錚枝幹決定走向,細線的花,重線的葉和焦黑的皴、擦、點、染,營造一種和諧對比的藝術整體。若置身於國色天香的神秘幻化飄渺中,悠悠然沉浸於』牡丹為我、我為牡丹『的繪畫境界裡。」


論水仙:「水仙花是「線」的「化身」,我每年都寫生一卷白描水仙,以記錄我「線」的變化。春節之前,水仙花美輪美奐地進入了鼎盛,那嬌潤的花和碧綠的葉相連相融。這神秘而單純的境界,牽動著我筆墨之「線」,隨著「她」的韻律而流動,花和葉似乎也「化」在了一起。「


論菊花:「菊花是群芳譜中之上品。我在菊花寫生和創作中注重其兩點:一、「抱心」者,誇張緊密向心感,疏亦瀟洒、密可通風。二、舒臂者,以輕鬆飄逸的「線」,交錯展開,寧余其勢,不欠其氣。表現她此花開後更無花的自強和自信。「


論畫線:「「線」貫穿我繪畫的全過程,線的流轉組合、頓挫順逆、沉穩奔放都融進和體現了書法的元素,也是我創作思緒的涌動和感覺變化的「傳移」,而流露出來的情感之「線」,這是不可摹仿、不可重複的心底純粹,所以每幅畫都凸出了「線」的力量。用線壓住陣腳,無論賦以何種色彩,畫面都不會「走神」、「離譜」,在作畫時落墨定勢不留「後路」,將錯救錯,以險救險,一氣呵成,力求畫面的元素淋漓和氣勢連貫。」


論寫意:「我樂於闊筆寫意,明了痛快,筆簡意繁,寄意抒懷,更樂於將水、墨、點、線、色融為一體,化為一法。一幅畫就是一個藝術的整體,各種手段都是為表達意境和意象,互讓互補,相輔相依,不必刻意劃分工筆、寫意,重彩、淡彩。我追逐的是,雄強中而含秀美,嚴謹中有幾分輕鬆和詼諧,莊重中也有瀟洒和幽默、清新明麗、陽光向上、雅俗共賞的藝術直覺,這種畫面效果宜於把人帶入畫境中。」
























































































一幅畫就是一個藝術的整體(100幅)


一幅畫就是一個藝術的整體(100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