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蜂蜜,浸潤著多少憂慮和血汗?‖老家許昌
文‖俎姜華
上學時讀楊朔的《荔枝蜜》,總覺得養蜂人是非常幸福的人,可以逐花期而居,可以啜花蜜而食,可以得美景而覽,實在是一件輕鬆而愜意的事情。
人們常說「理想很豐滿,現實挺骨感」,這話用在養蜂人身上再現實不過了。我在有一年的暑假跟隨養蜜蜂的岳父,為他照看蜜蜂,也算是體驗了一回養蜂人的「甜蜜生活」。
都說在家千般好,出外一時難,養蜂人更能體驗出這句話的深意。居無定所,寄人籬下是養蜂人的常態。
養蜂人初到一個城市,會事先打探在哪裡安營紮寨,因為蜜蜂會蜇人的緣故,儘量遠離居民小區和學校,但因為自己要生活,取水要便利些,要出售自家蜜蜂生產的蜂蜜、花粉、王漿之類的蜂產品,還不能離居民區太遠,所以就選一個位置適當的地方,一般會選擇在公園、綠地旁。
最初我們選在了議台路西邊的一塊開闊空地上。這個地方東邊毗鄰千畝遊園,清潩河流水淙淙與樹木蔥蘢相映成趣,人流量還可以,這也是養蜂人最注重的。
我們把蜂箱從車上卸下,擺成一圈,用鏈子鎖住,固定在地面上。然後將搭建小屋的架子,篷布、生活用品依次卸下,開始搭建棚屋。養蜂人的小屋大多是簡易的棚屋,雖說簡單,但要想搭好,建結實還頗費一番功夫。我們用了一個小時才將小屋搭建完畢,看著修葺一新的「勞動成果」,還是讓人欣慰不已。
夜幕降臨,看著白天還鬧嚷嚷的蜜蜂已進蜂箱休息,我們就安下心來。養蜂人一般是居住在棚屋裡,棚屋就是一個移動的「家」。
棚屋雖小,卻也五臟俱全,居家有的東西這裡全有,棚屋算得上集客廳、臥室和廚房為一體的「公寓」了,但畢竟面積有限,逼仄的空間讓很多雜物不得不疊加起來放置,找尋起來就需要很好的記憶力。
由於是初來乍到,來不及收拾屋內的雜物,岳父就只好和我暫別棚屋,到我租住的小屋休息。
誰料到了凌晨時分,天氣突變,盛夏里一場突然而至的暴風雨席捲了安靜平和的小城。聽著外面嗚嗚的狂風和噼里啪啦的雨聲,我不禁為剛剛輾轉而來的蜜蜂擔心起來。真應了陸遊的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滿腔憂慮為君來。」
黎明時分,雨住風息,昨夜的風雨仿佛是一場夢幻,但道路上的積水和滿地的落葉卻在提醒我,昨夜來的確實是一場狂風暴雨。
果不其然,倒塌的小屋,散亂的物品,鬧嗡嗡的蜜蜂和自己設想的情景差不了多少,場景就像是颶風剛剛掃蕩過,風雨把昨天的成果全部擄掠走了,只剩下一地雞毛。
「這個位置不好,馬上搬家!」岳父看了看蜂箱前一汪汪的積水,斬釘截鐵地說。
確實,低洼的地勢我們當時也注意到了,但沒想到會遇上這麼大的雨!情況會這麼嚴重!
吸取了這個教訓,我們又重新選址,把位置選在瞭望田路靠近河堤的地方,一來與我租住的地方較近,二來邊上也有很多小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又把小屋搭建起來。
從劫難中救出的蜜蜂彈一彈翅膀,馬上就去附近的花叢中尋香覓芳了。我們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周邊的居民似乎對從天而降的蜜蜂心懷戒備。當我們開誠布公地告知大家蜜蜂不會傷人時,他們還是半信半疑。一天、兩天……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帶小孩的大媽,抱寶寶的寶媽,也不再繞著蜂箱躲著走了。有時,她們還會停在蜂箱前,好奇地看帶著蜂帽的岳父整理蜂箱,收集花粉,把巢礎里的蜂蜜放入搖蜜機,對伏在衣服上的蜜蜂也毫不在意……
棚屋裡的夏夜是酷熱的。因為用電不便,照明是蓄電瓶,只能弄個瓦數低的燈,納涼只有靠把老蒲扇,驅蚊還是老式的蚊香,在只有一個小窗戶的棚屋裡,卻意外地收穫了童年時的夢幻體驗,睡得格外香甜。
在為蜜蜂分群時,岳父會小心翼翼地從強群的蜂箱裡取出一框帶蜂的子脾,再混合幾框新蜂,兩天後,再在新群內投放一個成熟的王台。這是最關鍵的,分群成功,意味著蜂群的壯大,分群失敗,可能會失去半箱蜜蜂。
看到關在王籠里的蜂王,就不由想起了螞蟻中的蟻后,很好奇她們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讓那麼多蜜蜂或者螞蟻圍著她們團團轉,後來明白了,這就是團隊的力量,這就是母愛的關輝……
那個暑假裡,從岳父那裡了解到了很多養蜂的知識,也知道了蜜蜂的可愛。在議台路,認識了熱心的王姨,在蔣李集126農場附近放蜂的日子裡,交了一群熱情爽朗的東北朋友,在望田路,和附近的李叔、張伯成了忘年交……
【作者簡介】俎姜華,河南許昌人,許昌市詩詞學會會員,許昌市示範區尚集鎮一中教師,作品散見於報刊網絡。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來自IC photo,版權歸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