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很經典的一首詩,卻是他被罷官時所作,流傳了800多年

2019-10-22     慶余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幾乎所有詩人都經歷過人生的坎坷,其中不少詩人更是遭受過多次貶謫的痛苦。但也正是由於貶謫而產生的悲憤之情,讓他們得以創造出一首首流傳至今的經典。水遇礁石才會激起絢麗的浪花,風平浪靜不會造就偉大的詩人。以南宋為例,陸遊便是其中的典範。

南宋的偏安一隅,以及南宋統治者和官僚的昏庸,讓這位出身名門,從小就立下了愛國、報國之志的詩人,在官場久經沉浮,壯志難酬。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被罷官六年的陸遊,在山陰老家想到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於世事多艱,便憤而寫下了一首詩《書憤》,將滿腔鬱憤之情噴薄而出。

《書憤》是陸遊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顧名思義,這首詩緊扣的便是這一「憤」字。從內容上,這首詩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首聯、頷聯是陸遊對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的描寫。頸聯、尾聯則是抒發時間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氣。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是陸遊流傳了800多年的經典詩作之一。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首聯「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意思是說,我年輕的時候北望中原大地,就立下了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並且有著堅定如山的豪邁氣概。可我那個時候哪裡知道北伐中原,收復故土是如此的艱難?這裡的「世事艱」,指的是南宋朝廷無法容忍陸遊的北伐進策,對他進行了一次次打擊和壓迫,使得他收復中原的主張成為泡影。

頷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則記述了陸遊當年親身參與的兩次大戰。一次是在鎮江前線,在雪夜瓜洲渡口痛擊金兵的情形。一次是在南鄭前線上,在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宋朝的軍隊曾經在東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關打敗過金兵,這兩次戰役陸遊均有參與,所以這兩句詩主要流露了他抗金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

頸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意思是說,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下壯志要為祖國掃除邊患,可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曾經的收復志願也都成了空談。時間易逝,年華易老,這對於壯志未酬的陸遊來說是無比悲憤的。而造成陸遊如此悲憤的原因,雖然陸遊沒有明說,但是暗中點明了南宋統治者和官僚的不作為,處處壓制主戰派的事實。

尾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遊以諸葛亮自比,悲憤和慨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諸葛堅持北伐,出師表名不虛傳,千年來又有誰可與他相提並論。陸遊運用諸葛亮的典故,旨在貶斥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的壯志。

綜觀陸遊的這首詩,可以說是句句是憤,字字是憤。它兼具了李白詩中的雄奇奔放與杜甫詩中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總的來說,陸遊被罷官六年,憤而寫下一首詩,成為流傳800多年的經典。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NyQ9m0BMH2_cNUgst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