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蛋雞亟需飼料 湖北要求保障飼料和肉蛋奶運輸暢通

2020-02-02     新京報鄉村

新京報訊(記者 張一川)「新洲區大概有1000萬隻蛋雞,現在每天銷量只有一二十萬。有些養殖戶的飼料只剩兩三天了。」武漢市新洲區家禽業協會會長馬新輝說,「我自己的飼料也就只能再撐十天半個月。」


有養殖戶接到記者採訪電話後匆匆聊幾句就掛斷,「不好意思我在等一個飼料廠電話。」


湖北省家禽業協會秘書處劉雲濤表示,不僅在武漢,湖北各地養殖戶普遍都遇到類似困難。1月28日,湖北省家禽業協會分別向兩家國企發出緊急求援函,希望兩家國企對口支援湖北省18000噸玉米和12000噸豆粕,幫助渡過難關。


禽蛋產量位居全國第六的湖北省,養殖產業正遭受嚴峻考驗。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處長何年華告訴記者,1月31日湖北省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已經下文,要求保障飼料、獸藥、肉蛋奶和蔬菜的運輸暢通,但「落實可能會有個過程」。

養殖戶馬上斷糧,10萬隻蛋雞損失將達四百萬


馬新輝的養殖場中有15萬隻蛋雞,每天產蛋量也有十幾萬。他的雞蛋銷往武漢的商超,每天都由商超的運輸車輛前來拖運貨物,「我個人暫時不愁銷路,有時還能幫忙捎帶一點。」


同在新洲區設有養殖場的梅新旺則沒這麼幸運。之前他的蛋雞銷往全國多個省份,現在則「找不到車子,也沒人接貨,過年來就沒出過貨」。養殖場中10萬隻蛋雞每天產量達200多箱,每箱360枚,已經快把他的倉庫堆滿了,「頂多兩三天就滿了。」


馬新輝介紹,「現在能走的車很少,只有『菜籃子』的車可以走,多餘產能運不出去。」而作為禽蛋大省,湖北的雞蛋銷往全國各地,「估計70%是外銷的。」但在防疫形勢下,湖北多地的交通管制措施讓運輸車寸步難行,「從新洲到武漢市區都很困難。」


湖北省家禽業協會請求緊急支援。圖片來自於網絡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網站文章稱,湖北常年養殖蛋雞約1.7億隻,是湖北省畜牧業中僅次於生豬養殖的主導產業,禽蛋產量居全國第六位。湖北省統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湖北省禽蛋產量達171.53萬噸,肉類總產量達430.95萬噸,畜牧業生產經營人員約38萬人。


「保守估計也有1.2億隻蛋雞,產蛋率按90%算,每天都生產超過1億隻蛋。」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杜金平說,「還有相當一部分蛋雞是之前用作扶貧的,貧困戶的抗風險能力更小。」


雞蛋賣不出去或許還可暫時儲存著,杜金平和多位養殖戶告訴記者,以目前的天氣條件,在倉庫中也還可以存放7天至14天。


更為緊迫的困難是飼料不足。梅新旺昨天自己想辦法拉了一批飼料進來,但也「吃不了兩天,馬上就斷糧了。」梅新旺說,每隻雞從雞苗養到下蛋,要花費約40元成本,10萬隻蛋雞一旦餓死,「損失就是四百萬,所有投入都打了水漂。」


湖北省家禽業協會秘書處劉雲濤告訴記者,除了雞蛋出售、玉米、豆粕等飼料緊缺等困難,還有作為蛋雞、肉雞生產原料的雞苗上路難,蛋托等包裝物難進貨,雞糞拖運難等問題。


據馬新輝所知,有兩家雞苗廠家,每天生產雞苗分別有13萬隻和3萬隻,「運不出去就只能活埋。」杜金平介紹,有雞苗廠家發了照片已經埋了兩批共10萬隻雞苗,「現在雞苗賣到5塊5到7塊每隻,這一埋就是幾十萬的損失。」


目前雞苗對於蛋雞養殖暫時沒有影響,但馬新輝估計,如果現在雞苗不能跟上,三個月後對雞蛋產量的影響會比較大。


種禽場掩埋雞苗和孵化過程中的廢棄蛋。受訪者供圖


省內省外道路不暢,飼料和農產品運輸困難


劉雲濤稱,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道路不暢。


其一是湖北省內部道路難以暢通。從武漢市1月23日關閉離漢通道以來,湖北各地相繼推出類似的交通管制措施,甚至城市內部道路也會有所限制。杜金平介紹,例如雞苗就會被視作不允許上路的「活禽」,「在業內,剛出殼的雞苗鴨苗被視作『生產原料』,送去屠宰的成雞才叫『活禽』。」


有養殖戶了解到,只要去當地畜牧部門辦理通行證,貨物運輸就沒有問題。但劉雲濤接到養殖戶的反映稱:「前一天車輛運輸證明還可開,第二天開不了,告知貨車可以通行,不需要證明,事實上沒有證明寸步難行。」


梅新旺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因為養殖場缺糧,1月31日他準備自己跑到飼料廠拉飼料,在道路卡點被攔下。他打電話向市長熱線、湖北省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湖北省公安廳多個部門反映情況。大約兩小時左右,經過多個部門協調,他的車輛終於可以放行,拉回了救急的飼料。然而,2月1日他還想去拉飼料時,又一次被攔下了。


「即使飼料廠、雞苗廠這裡能出去,可能還會碰到下不去高速、進不去村裡。」杜金平說。


其二是湖北省與外界交通也出現很多麻煩。劉雲濤表示,有很多外地司機不願來湖北,「回去後需隔離14天。」杜金平稱,就算飼料運進來了,再想出去,「可能會被另一條政策管著。車出不去、人出不去,就不願意來了。」


飼料也經由水路運輸。劉雲濤稱,目前碼頭停工,裝卸貨物困難。杜金平也了解到,有些大宗飼料「在長江口堵住了,或在碼頭不讓下。」


而梅新旺聯繫的很多飼料廠家,甚至直接因為防疫形勢而停工了,「當地政府不允許開工。」


杜金平建議,家禽養殖戶可以採用生產上的「強制換羽」技術,短期內減少飼料的消耗,「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對於養殖戶來說損失也很大。」


「每當有疫情,家禽業都是首當其衝受到衝擊,被限制交易和流通,這對養殖非常不利。」杜金平說。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總指揮部已下文保障運輸


1月30日,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和公安部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確保鮮活農產品運輸暢通」;「保障『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


實際上,在中央部委發文之前,1月27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即已發文,要求「切實暢通蔬菜、飼料等急需物資調運渠道」。


一張蓋有湖北省養豬行業協會公章的「緊急反映報告」稱,上述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文件「是我們全省養殖企業的福音!」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多部門管理、責任不清、申請備案政策變動等諸多困難。」


馬新輝反映,「政策都是好政策,但是下面現在還『動』不了。」


杜金平表示,武漢市在這方面管理最為嚴格,但武漢市以外,「飼料、雞蛋差不多可以『動』了,有些區縣變通一點,可以辦通行證,有的地方則是農業畜牧部門出面協調。」他還了解到,一批運往洪湖市的雞苗已經送達。


馬新輝和杜金平都理解目前防疫形勢下,政府需要考慮各方面平衡。


「有時也想得通,各地、各行各業損失都很大,又不是你養殖戶一家的事。」馬新輝說。


「湖北武漢是疫病的中心,人為大,也可以理解。」杜金平說,「但人也要吃東西吧?希望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考慮一下這些問題。」


2月1日,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處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幾天已經協調了多起養殖戶運輸問題,銷售問題也在和商務部門聯繫協調,同時正在向財政部門申請相關補貼,考慮補償養殖戶、種禽場的損失。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是幫助協調解決具體養殖戶反映的具體困難,養殖業的困難尚沒有整體性解決。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處長何年華告訴記者,1月31日湖北省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已經下文,要求保障飼料、獸藥、肉蛋奶和蔬菜的運輸暢通。「之前農業部門下的通知,在防疫形勢下,可能執行會不到位。昨天省防總已經下文,今天有些地方已經陸續開始通行了,落實可能會有個過程。」何年華說。


目前雞苗仍被視為「活禽」,和野生動物、危險品一起歸為不准上路的管制貨品。何年華表示,現在新型肺炎的傳染源、傳染途徑還沒有搞清楚,「採取比較嚴厲的措施也沒錯。」相應地,作為「肉類」來源的生豬、活禽等牲畜,何年華表示目前運輸到屠宰場的途徑也不是很暢通。


「目前我們正在做工作,也許等待形勢稍微穩定一點再放鬆這方面管制。」何年華說,「我們的解決措施都是動態的,每天都在跟進最新的變化。」


新京報記者 張一川

編輯 唐崢 校對 薛京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JumAXAB3uTiws8K9o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