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在寫作中運用合理的修辭方法能提高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鮮明、生動。
同時語句的修辭手法,也是我們日常考試中常見的考點,我們要掌握各種修辭的基本含義,才能恰當準確的使用修辭手法,讓自己的語句更優美!
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小學生常用七種修辭手法詳解,一起來學習吧~
01. 比喻
什麼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係的詞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似、仿佛、猶如、是、成了、變成」等。
如何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雖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詞,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斷句子是否有三個要素以外,還要重點注意:(1)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2)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02. 擬人
說到擬人,應先了解一下比擬,比擬就是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前者叫做「擬人」,後兩者叫做「擬物」。在小學階段主要掌握「擬人」的修辭方法。
什麼是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動作。
判斷要點:
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擬人的作用
把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事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典型例句
(1)風兒輕輕地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舞蹈。
03. 排比
什麼是排比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
判斷要點
排比的特點明顯,句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短語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說明道理。
例句
(1)春天的雨,細膩而輕柔,給山野披上美麗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為生命敲響熱烈的戰鼓;
秋天的風,涼爽而愜意,為落葉送去溫馨的問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溫厚,為莊稼帶來多情的呵護。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04. 誇張
什麼是誇張
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
誇張的種類
(1)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如: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2)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3)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如: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誇張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給人啟示,加強渲染力,引發聯想。
例句
(1)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2)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05. 設問
什麼是設問
說話、寫文章時,為了強調自己的看法或結論,有時先提一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後由自己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
判斷要點
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設問的作用
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例句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06. 反問
什麼是反問
反問就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中。疑問句是四種語句中的一種(其他三種是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
反問的作用
反問表達的意思更堅定,使讀者確信無疑,毫無辯駁、懷疑的餘地,進而達到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
例句
(1)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2)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07. 對偶
什麼是對偶
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斷要點
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對偶的作用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
例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以上就是我們語文學習中常見的修辭手法了,在日常寫作與學習中,大家一定要學會靈活運用這些修辭手法,為自己的作文增色,進而提高我們的語文學習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