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重來一次,但沒有來生」!任正非: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

2019-08-29     私家視角

「熵」是一個物理學量,它是一個通過運算推導出來的量。其物理意義代表系統的無序程度。無序程度增加,是熵增;反之則是熵減。

而在華為的組織管理當中,任正非曾多次提及「熵增、熵減」的概念。

「我們一定要加強中、高級幹部和專家的實踐循環,在循環中擴大視野、增加見識,提高能力。這就是熵減。萬物生長是熵減,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

在任正非看來,熵減就像是一個怠惰的胖子通過身體鍛鍊而取得健康強壯體魄的過程。

要保持華為的競爭力,「熵減」運動必不可少。

只有循環流動起來,才能熵減。

「你每天去鍛鍊身體跑步,就是耗散結構。為什麼呢?你身體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肌肉了,就變成了堅強的血液循環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會有了,肥胖病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你們吃了太多牛肉,不去跑步,你們就成了美國大胖子。你們吃了很多牛肉,去跑步,你們就成了劉翔。都是吃了牛肉,耗散和不耗散是有區別的。所以我們決定一定要長期堅持這個制度。」

一個有前途的企業一定是要有個耗散結構,不如此,企業就會必可避免的走向僵化,看看柯達、摩托羅拉等企業的衰落,不就是因為它們組織內部循環流動的不足、無法做到「熵減」嗎?

任何一個組織都是如此,新陳代謝是規律,但對「陳舊」的一方來說,它們可是不這樣想的。比如在一個企業當中,總有一群老人占著位置,你對他們說騰出位置給新鮮血液才能讓企業有競爭力,但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可他們作為既得利益群體,已經是沒有辦法自己終結自己的。

「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

一江春水向東流,可它們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

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打擊水,把水打向高處,你聽到過水在管子裡的呻吟嗎?

——我聽見過「媽媽我不學鋼琴呀!」,「我想多睡一會。」,「媽媽痛,好痛呀!我不要讓葉片舅舅打我呀!」

古人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經過多少的血淚試煉才得出的經驗教訓。

問一問你自己,你是想要少年時吃苦頭好一點,還是老年時候吃苦頭好一點?

「人的熵減同樣。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小學學數學;中學歷史、物理;大學工程;又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燈光……。好不容易畢業了,考核又要受打A、B、C,末位淘汰……的擠壓。

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十分痛苦呀!但結果都是光明的。從小就不學習,不努力,熵增的結果是痛苦呀!

——我想重來一次,但沒有來生。」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來,我們要在年輕的時候養成熵減的習慣,這對我們這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也不要把「熵減」這個詞看得太嚴重,你也可以把熵減看做是「混亂」、「無序」、「怠惰」,這樣說不定更好理解。

關鍵不是名詞的「相」,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所思所行。

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最後,希望你能忘掉上面所有,就像《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跟張三丰學太極拳一樣,得其意、功在身就好。

生命就在於奮鬥,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意義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CEl7mwBJleJMoPMYw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