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ven
作者|今夜情感
如果不是這個世界需要,誰會假裝外向。
01
魯迅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對於很多人來說,其實他們享受的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世界。
如果不是需要吃飯,需要喝水,他們甚至都不想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有交集和接觸,因為那樣的生活實在是讓自己太累了。
我身邊有一個女生是這樣的。
女生給人的感覺是大大咧咧,很愛笑,和任何人聊天的時候覺得都挺好,也非常有親和力,都能聊得來。
給人的感覺就是社交能力比較好,實際上,這個女生的確是有很多朋友。
但是在某一些時候,卻驚訝的發現這個女生喜歡一個人待在一個地方,我們最初都不明白是什麼情況,但是後來才知道,她覺得和其他人打鬧是外界的需要,而自己的內心,喜歡的其實是一個人的世界。
女生厭煩的是這個花花世界的一朝一暮,她覺得和別人聊天打鬧,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與人為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這個女生就是這樣,她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只要別人有幫助的地方,只要她能做到,都一定幫。
但是她從來不留戀與人的關係,言語關切,但是內心的冷漠,卻隱藏不了。
這個世上,其實有太多的人,如果不是社會需要,從來不會假裝外向。
所有的友善,所有的親和,都是為了應付這個有一些冰冷的世界,這就是天性冷漠的人。
他們內心有一處柔軟,這一處柔軟是待人溫和和善良,修養告訴他,應該這樣做。
但是他們的內心也有一些「冰冷」,「冰冷」是喜歡一個人獨處的世界。
這一些「冰冷」不會觸碰任何人的利益,也不會傷害任何人,但是這一份「冰冷」,就是因為和別人之間沒有任何的交集,只願意一個人獨處。
在某一些時刻,即便是生活在群體,也會讓自己的靈魂置之度外,找尋一份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我也是這樣的人,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錯誤的地方,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羞愧的地方。
02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叫做:這個社會不允許內向的人生存。
這一句話說的非常刻薄,但是說的是現實。
在工作之前,自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生存,可以不接觸外面的人。
每天看書看電影,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與外界人接觸,一切都是那麼淡然。
我們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父母會幫我們抵擋我們所有不想見的人,保護著我們這一顆內向的心。
但是當走出社會之後才知道,這個社會不允許內向的人「存在」,或者用另外一種角度來說,內向的人其實活的並不好。
看過很多話,都在說「內向的人具備著外向人無法發掘的潛力」。
這個話是事實,內向的人一旦得到一個合適的機會,他們的潛力是非常驚人的。
但是在很多場合之下,內向其實都沒有外向那麼討人喜歡,這是不爭的事實。
比如說,在一起聚會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喜歡和那一個能撐場面的人在一起,他主導著大家玩遊戲,讓大家輪流去唱歌,他說笑話。說一些有趣輕鬆的話,讓大家哈哈大笑。
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可以輕易的給別人好感,而且在任何場合他都會比別人更重要。
這就是社會的需要,這也是那一些內向的人永遠學不來的一個狀態。
但是即便這樣又該如何?就想做這樣一個自己,外在善良,內在冷漠。
世界又不是一個「生產車間」,必須要質量一樣的產品,世界的美好不正是因為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光環嗎。
其實我們完全不必太過於羨慕什麼,留有一份「內向」沒什麼不好。
在這個嘈雜的世界,有屬於自己的一絲空間,找尋屬於自己的那一處柔軟,不必刻意的去學別人,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