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主頁君和身邊的留學生小夥伴們都在追一部熱門爆款劇——《慶餘年》。
這部劇憑藉著自己腦洞大開的劇情和各種戲骨、流量加持,幾乎每天都會用不同的姿勢登上微博熱搜。
不少留學在外的小夥伴甚至把這部劇當做了繁重的Final周的重要安慰。
但是,眼看著這「簡單的快樂」也變得鬧心了起來——
為了追劇買了VIP,結果想要看最新劇集,還得再掏50元?才能享受搶先看6集的點播服務?
50元超前點播事件始末
幾天前,就當《慶餘年》收穫大量人氣的時候,追劇追得正起勁的大家,突然遭遇當頭一棒:
想不想多看6集?想看的話就先交50塊錢。
原來是《慶餘年》的各大播出平台,一起推出了一個VIP超前點播服務:
騰訊是VIP會員在搶先看6集的基礎上,再交50元,可在更新時多看6集。
愛奇藝的做法類似,也是VIP會員交50元,始終多看6集。另外,愛奇藝還提供「逐集隨心買」,每超前點播一集付費3元。
這個政策一經推出,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便是罵聲一片。
這樣的行為不僅導致各位追劇群眾的不滿,甚至還引起了人民日報的注意。
12月14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題為《視頻網站套路層出不窮,吃相太難看》的文章,表示「這種額外收費的行為,實際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直批視頻平台「對待用戶缺少起碼的尊重「 「這樣的視頻網站不能慣。完善權益保護,讓侵權者付出代價才是治本之策。」
看到自己的超前點映引起了如此大的輿論反彈,兩大視頻平台也不得不下場回應。
騰訊表示:「我們對會員的告知以及消費心理的把握上,還是不夠體貼。」
愛奇藝表示:「我們的初衷是想滿足用戶更多元的內容需求,但可能沒太做好,未來希望能更多考慮到用戶的心理,做好排播的設計和告知工作。」
事情發展到今天早上,#騰訊愛奇藝修改超前點播規則#甚至登上了熱搜。
主頁君還以為做出了什麼更「體貼的」改變,點進去一看,只是取消了之前的打包價,統一改成了每集3塊錢。
慶餘年一共46集,現在免費看到25集,想看後面21集的話,全部需要超前點播,每集3塊,那麼看完總共要掏63塊....
國內的這些視頻平台
讓我們想起Netflix
話說國內視頻媒體的這一波騷操作,讓我們留學黨很是感慨,為什麼不能像海外的流媒體那樣簡單點呢?
最具有代表性的當然就是深受留學生們歡迎的Netflix.
一條關於對比國內流媒體和Netflix的微博,更是獲得了1萬+轉發,6.4萬+的點贊。
博主@宅客kagakadaj認為:充值了VIP,就應享受VIP應有的服務。比如Netflix,在付費的情況下,就可以看影片庫中的所有影劇,且全集放鬆。
國內呢?部分影視劇還得另外付費。
的確,Netflix的具體付費辦法分為不同檔次,差距主要集中在解析度、音效、可使用的設備數上。
同時,也不難發現,Netflix的收費要遠遠高於國內視頻平台的收費,最便宜的會員費也要9美元,摺合大約60多塊人民幣。
但主頁君身邊的大部分人都認同上面那位博主所說的,Netflix的會員「又爽又值」。
首先,是平台的內容的「值」。
2018年,Netflix相繼推出了一系列質量上乘的電影和電視劇。
《愛,死亡和機器人》刷爆朋友圈,探索了動畫的不同的形式和極限,被稱為「神作」。
豆瓣評分高達9.1分。
《怪奇物語第三季》贏得收視又贏得口碑,打破續集越拍越後勁不足的魔咒,豆瓣評分幾乎追平被奉為經典的第一季。
嘗試推出以自然為題材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每一幀都讓人想拿去做屏保。
豆瓣評分更是達到了逆天的9.8分。
前幾個月的《美國工廠》更是引起了關於中國在美國設廠,美國生產與就業的現象級討論。
年底將至,Netflix 更是發行了自家準備衝擊奧斯卡的電影——《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
其次,「爽」就更簡單了。
Netflix的會員費目前是一錘子買賣的事情,不論最低檔還是最高檔,只要你付費了,就可以看影片庫中所有的影片和劇集,而且是全集放送,不是一集或者幾集幾集的放。
不過,無論是會員制度還是原創內容,最終都繞不開一個終極話題——盈利。
Netflix也不是完美的,也因為「想要恰飯」而遭受非議。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Netflix將北美地區的會員費相繼提高,也引起不少用戶的不滿。
就曾有媒體根據Netflix的財報,分析了Netflix漲價的模式,其中的精髓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通過大製作做出口碑大劇 ——吸引用戶的同時順勢提價——得到更多的資金和融資——繼續做大劇。
圖片來自表里表外
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Netflix今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6.65億美元,同比增長65%。僅2018年,Netflix就斬獲美國電視界最高獎項艾美獎的112項提名。
其實,這個套路有一點和國內的視頻網站的做法有一定的相似度——都是用「好內容」,來實現多收費的效果。
但是,國內的視頻網絡平台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通過提昇平台的整體內容質量,所以也就只能拿著幾個爆款,來薅羊毛。
問題不在於錢
而是在於這個錢怎麼收
正如我們剛開始說的,我們在乎的不是視頻網站「恰飯」,而是覺得他們吃相實在難看。
國內視頻網站平台的「半路漲價」「稀釋VIP權益」的做法,實在怨不得大家一片罵聲。
今年最火的劇集《陳情令》,便是騰訊視頻在電視劇上的試驗品。
當時劇集大火之後,平台看到其背後巨大的吸金能力,便開創點播先河——30元提前看6集。雖然引起了一些不滿,但有媒體報道,此次的點播還是令騰訊視頻在短短1天內就進帳7500萬。
有成功案例在先,網劇《明月照我心》《沒有秘密的你》《從前有座靈劍山》也開始重複這種「點播」套路,直到《慶餘年》50元6集惹怒大眾。
點播事件發酵到今天,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常年虧損的視頻網站的無奈之舉,而這部分人,不乏所謂的業內人士。
視頻網站們的盈利困境和高昂支出可以理解,市場供求下對好的原創內容收費也無可厚非。
讓大家氣憤的不是視頻平台為原創內容收錢,而是「這不是當時說好的呀?!」的那種感覺。
本來大家購買VIP會員的初衷主要是兩點——一是不用看廣告,二是能觀看VIP檔次的內容。
而各大平台卻一再稀釋會員手中的權益。
劇集開頭會有所謂的VIP會員推薦,本質上還是廣告,中間也會插入廣告,即使可以手動跳過,但VIP會員本來追求的「免打擾」的觀影體驗已經被破壞了。
超前點播,讓VIP的功能再次變得模糊和雞肋。
也有人認為,從實際回報來看,超前點播並沒有讓原來的會員少看了,反倒是給部分人提供了提前看劇的福利。
但是,會員購買VIP的初衷並不是要多看特定的集數。
對於追劇黨來說,購買會員,買的是能看到最新的劇情,緩解心中那種「接下來到底發生了什麼?」的好奇焦慮,而能看到最新劇情的要求,本來該在購買VIP的那一刻得到保障的。如今,超前點映顯然是破壞了這種契約。
這種心情就像是你遇到了黑導遊了一樣,先用較低的價格讓你上車,然後再和你說要想玩得好,就要買東西,補交錢一樣。既無事前通知,也無透明可言。
畢竟,在觀眾購買會員時,從沒聽說過還需要另付費用來超前觀看。
這無疑又是一次平台做大後的殺熟行為。
所以,「超前點映」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你又沒少看」,而是著實地讓原有的會員權益蕩然無存了。
更惱人的是,現在看來各大平台似乎打算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之前在《陳情令》播至尾聲時,騰訊視頻開啟了30元超前點播大結局,《從前有座靈劍山》12元即可解鎖最後5集,到現在走到了《慶餘年》播出三分之一,就要開始點播。
讓人不禁懷疑,這樣下去會不會有3元看十分鐘的操作。
而這種行為還讓不少本來在視頻網站看正版的人,轉而投向了盜版的懷抱。畢竟,能讓粉絲們真金白銀點播的「爆款」實在屈指可數。
如何合法合理地設計VIP及內容付費體系,採用提高會員費、會員分級、還是單集單劇的付費方式?則是騰訊、愛奇藝等視頻平台亟需思考的問題。
中經文化產業 《「慶餘年」點播付費爭議背後》
表里表外 《為什麼「騰愛「慶餘年」」學不會奈飛提價術?》
IC實驗室 《「慶餘年」超前點播?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VIP殺熟套路又來了》
娛刺兒 《套娃式收費,愛奇藝「慶餘年」被律師起訴》
https://weibo.com/1730308742/Ilbg7x0u8?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