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歌參加了「綠色江河」的公益活動演講。在活動中,胡歌本人坐在觀眾席,一度出現全程閉眼休憩的狀態,視頻一出來,話題「胡歌真的睏了」被網友頂上熱搜。
原來,剛從美國回來的胡歌,還沒來得及倒時差,便連夜親自製作了這次演講的PPT,精神狀態比較差,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上台後的精彩演講,在胡歌的演講中,並沒有提到他自己的故事,而是為大家講述了綠色江河那一群可愛的人的經歷,同時呼籲大家多多關注公益事業。
他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名永不停歇的傳播者。他說演員在生活中同樣也有傳播的責任,他希望自己可以像蒲公英一樣,到處播撒愛的種子,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如果要列舉娛樂圈之中「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的代表人物,那麼一定少不了這一個名字:胡歌。
從風華正茂的「李逍遙」,到運籌帷幄的「梅長蘇」,從狡黠如狐的「明台」,到陰鬱兇狠的「周澤農」。
轉眼,14年的時光已逝,而胡歌如往常一樣,沉澱內心,新的道路,新的角色,新的篇章等著他又一次去探尋,演繹,抒寫。
1.
1982年9月20日,胡歌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他原本的名字叫胡柯,後來,媽媽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念,給他改成了胡歌。
從小,胡歌就對表演,廣播,主持等方面十分感興趣,在小學,他參加了朗讀興趣班,參加了少年宮話劇團,在中學,他擔任升旗儀式主持人、廣播台台長、戲劇社社長、合唱團團長、團支書、課代表、徐匯區學生話劇團負責人,還參與了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主題歌《愛的奉獻》MV的拍攝。
19歲他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2005年,23歲的他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也正是那一年,《仙劍奇俠傳》播出,胡歌扮演男主角李逍遙,同時還演唱了兩首插曲《逍遙嘆》與《六月的雨》。
《仙劍奇俠傳》的熱映讓胡歌迅速走紅,觀眾記住了胡歌這張青春洋溢,完美無瑕的容顏,緊接著,他又分別主演了《天外飛仙》、《說愛我》、《射鵰英雄傳》等影視作品。
胡歌演藝生涯的開始,似乎比其他同齡人要順利的多。然而,在胡歌的演藝生涯蒸蒸日上的時候,命運卻給他帶來了一次巨大的挫折。
2.
2006年8月29日晚10點,同往常一樣,他在橫店拍完《射鵰英雄傳》的一場戲,乘車趕往上海,車上還有他的助理張冕,司機小凱。
剛拍完戲的胡歌顯得十分疲憊,由於胡歌喜歡坐副駕駛,在后座的助理張冕便勸胡歌和她換個位置,好好睡一會,胡歌同意了,他躺在后座,不一會便睡著了,然後,車禍發生了。
當胡歌醒來的時候,車禍產生的劇烈撞擊已經過去,他逐漸恢復了意識,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臉,右臉血肉模糊,脖子上有一道極深的傷口,一直在流血,他的右眼甚至看不到任何東西,這是他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胡歌被送往醫院,搶救6個小時,他的頸部、臉上、眼旁,一共縫了100多針。
這場車禍成為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比起身體上遭受的劇痛,更讓他無法接受的是助理張冕的死。
他久久無法釋懷,在養傷期間,他寫道,
「那段日子,有繁星,有青春,有草原,還有你。大家站在星空下,大家傻笑,那是出車禍前,最高興的一次。」
胡歌(右一)與張冕(左三)
他創作了一本書《幸福的拾荒者》,胡歌把自己出書所得的所有收入全部給了張冕的父母,自己也把張冕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對待,只有自己一有空閒,第一時間就會去看張冕父母。
他以張冕的名義建立希望小學,併到雲南威信去驗收。對於司機小凱,他說道:「我要請小凱繼續當司機,全世界都可以怪他,我不能」。
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原諒小凱,這個孩子就完了。他,現在依舊是胡歌團隊的司機。
手術拆線之後,經紀人帶他去了韓國、香港等地做修復手術,每天戴12小時的鋼鐵面罩,固定面部肌肉和神經,疼痛難忍,這樣的手術,他一年做了十幾次。
3.
做完面部修復,胡歌陷入了迷茫之中,他想要脫離之前的生活,逃避現實,要麼去寺院裡當和尚,要麼去當個浪人,隨風漂泊,遠離人煙。
之前的演藝生涯讓他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動物園裡的猩猩,時刻被束縛,被關注著,他想要做一個逃離者。
然而事與願違,公司告知他,出車禍後,《射鵰》劇組延誤檔期,唐人公司賠償了電視台一千萬。
這讓胡歌更加陷入迷茫,他一夜沒睡,他發覺,一個人最難做的事,就是做自己。
第二日,他回到劇組,繼續拍戲。此時射鵰劇組也面臨著另一個難題,《射鵰》的版權到期,公司的資金也捉襟見肘,這時金庸先生給予了非常大的幫助,他不單給了版權,而且沒要費用,他題字鼓勵胡歌:「渡過難關,終有大成。」
4
剛復出時的胡歌,帶著黑框眼鏡,厚重的劉海,除了想要隱藏右眼角上的疤痕,還有心理上的創傷,他也很難去突破以前的戲路,造型單一,古裝少年,儘管他逐漸往現代劇靠攏,但反響平平。
胡歌也開始懷疑自己,變得非常不自信,距離胡歌飾演自信陽光的李逍遙,才過去了三年。
有天晚上,他拿著遙控器轉了一圈,發現三個電視台在播他的劇,李逍遙,景天,易小川,一如既往的古裝男神,他意識到,後來的同類角色,無論他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演不出最初內心飽滿,青春洋溢的李逍遙了,他也始終擺脫不掉過去的痕跡。
熒幕中的他,風流倜儻,意氣風發,現實中的他,內心迷茫,愈發落寞。
他對自己失望透了。半夜,他一個人起身去跑步,一口氣跑了十幾圈,他發現,這幾年來,他的演藝生涯就像是在跑步,一直在努力,卻總是回到原點。
他意識到,他之前總是處於舒適區,自我麻痹,他需要主動尋求改變,正視自己,修煉自己的內心,感受生活的真諦。
他推掉了商演,選擇回到了最質樸的舞台,話劇,這也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他參演了賴聲川的話劇《如夢之夢》,還用上海話主演了白先勇的話劇《永遠的尹雪艷》。
憑藉著《如夢之夢》的出色演出,他獲得了第二屆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最佳男演員獎。
《如夢之夢》,他演了6年,94場從未缺席,為了突破自己,也是因為劇中他飾演的5號病人與他的經歷產生了共鳴。他直面觀眾,也直面真實的自我。
這是他的一次自我修正,一次重生,他跳出了屬於自己的舒適區,在演戲上,他跳出了曾經「古裝男神」的框架,在生活上,他掙脫了「偶像」的束縛,體驗真實的生活和自我。
5
2014年,一個嶄新的,自信的,真誠的胡歌回歸了,他接到了電視劇《琅琊榜》的戲,飾演男主角梅長蘇,劇中的梅長蘇經歷滅族之災,毀容之痛,仍然堅韌的生存。
這角色像是為胡歌量身定做,他也用了全部心思來詮釋,他既是梅長蘇,梅長蘇既是他。《琅琊榜》播出後大熱,胡歌口碑人氣雙豐收,再一次走紅。
名利再次降臨,他卻不再為之所累,他經歷過爆紅,經歷過苦痛,經歷過迷茫,甚至經歷過生死,但在他眼中,這一切都已是過眼雲煙。
緊接著,《偽裝者》、《大好時光》同樣熱播,他拿獎拿到手軟,而距離他發生車禍,已過去了十年時光。
就像《琅琊榜》中的梅長蘇所說:「既然我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地活著。」
在他獲金鷹節「最具人氣男演員獎」時,他說道:「我不認為自己到了一個多高的高度,而是剛剛上路。藝術是需要創新的,但是追求藝術、敬業的精神,是需要傳承的。」
有教養、自律、勇敢、謙遜有禮,是正在閃閃發光的胡歌。
6
每隔一點時間,胡歌都要忙裡偷閒休息一下。在劇組、媒體、粉絲追逐下的生活讓他如夢似幻,他需要一段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他想要充盈自己的內心。
騎摩托車是他最喜愛的事,做公益是他內心的修行,旅行、攝影、讀書、留學是他提升自身內涵的方式。
他去「綠色江河」當志願者,保護野生動物,在人煙稀少的長江源,平凡而持續的付出,這時他並不是一名演員,而是普通的一名志願者。
他到自閉症定點康復機構,陪孩子們玩耍。
他熱愛旅行,也熱愛生活,他常常騎摩托車去很多地方,感受大自然的遼闊和來之不易的自由,2017年9月,他送自己的生日禮物,便是騎車去色達佛學院,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霍建華結婚,在很多人「心疼胡歌」的時候,他正背著行囊,在青海參加守護斑頭雁的公益行動,甚至被曬傷,無法參加霍建華的婚禮。
他用去世助理的名字建立希望小學,並時常抽空去看看那些孩子,就像是隨時可以出現的大哥哥。
他同樣喜歡攝影,街邊的郵筒,角落的葉子,停在電線桿上的鳥兒,他熱愛平凡。
只要不是在拍戲,背台詞,他也會拿起書籍翻閱,他去任何地方,都習慣帶著書,在他閱讀過的書里,既有文學經典,也有偏冷門的雜談。
在2015年,他又做出了一個決定:去美國讀書。在他最火的時候,他選擇靜下心來,隱藏自己,他剪了頭髮,帶上墨鏡,留了鬍鬚,在美國留學一年。
在其他人還在物質世界裡拚命糾纏,沉浮時,他卻一次又一次的審視自己,他從最初的逃避,到現在的淡然接受,他享受著名利,卻不被名利絆住一絲腳步。
而真實的自我,正是他最想要追求的。
7
2017年的最後一天,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在微博上許下了一個小小的願望,因為《琅琊榜》陪伴她度過了痛苦的化療,她希望能夠得到胡歌的鼓勵。
第二天,她便收到了胡歌的回信,「你願意來看我的《如夢之夢》嗎,給你留票,順便可愛的強調自己不是騙子!我是真的胡歌。」
讓人感覺他只是一位溫柔的鄰家大哥哥,而不是影視明星胡歌,全程在為女孩考慮,尊重她的決定。
因為自己面臨過生死,所以更能懂得生命的可貴,三月,胡歌履行了給女孩的承諾,把女孩請到了《如夢之夢》的觀眾席,話劇結束後,他還招待了女孩一家,陪他們一起用餐。
6月10號,女孩生日,胡歌送來了鮮花與賀卡,上面寫道:
願你一生溫柔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8
5月18日,作為第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入圍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的男主角,胡歌身著精緻的黑色法蘭絨西服,一步一步走在紅地毯上,鏡頭,觀眾,閃光燈,這一切對於他來說並不陌生。但這次又與以前不一樣,36歲的他,第一次帶著自己的藝術電影作品來到坎城。
以往,在電視熒幕上,他信心滿滿,最近幾年的作品皆是大熱,拿獎拿到手軟,但是在大銀幕上,他卻是一個新手,只在幾部電影中演過配角。在他的第三個本命年,他又一次同往常一樣,跳出了舒適區,嘗試著進入已等待許久的電影之路。
從那個奔跑的夜晚開始,他就沒有一天停留在原地,儘管在新的領域,他還有點生澀,不夠自信,但反而正是這種忐忑狀態,讓他與飾演的人物角色產生聯繫。「可圈可點」是導演刁一男對胡歌的認可。
胡歌完成的不錯,他的偶像著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對《南方車站的聚會》讚不絕口,而他則顯得很平靜,過去的種種經歷讓他知道,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而新的道路,新的角色,新的篇幅,等著他一次又一次的去探尋,演繹,抒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