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08課:《說文解字》主要解決文字的什麼問題?

2019-08-27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8課,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這六個字也基本全部是生僻字,走部漢字中,生僻字較多,多描寫走的姿態與狀態,因此相對不好解說,也相對枯燥。因為枯燥,我們順帶再補一點《說文解字》的基本知識。

在此之前,有個問題需要強調一下:對於形聲字,我們一般不拆解字形進行說解,但是遇到需要講解字形的字之後,我們一定會詳細拆解。有朋友在回復里留言讓我們多講字形,少講字義。但實質上我們已經無數次重複,凡是許慎認為是形聲字的字,除非特別需要,我們均不做字形上的解析,因為硬性拆解字的字形,隨意穿鑿附會只會越說越亂。所以,這種解說規則我們還會堅持下去。

(《說文解字》封面)

今天附帶說一下:《說文解字》主要解決文字的什麼問題?

我們已讀《說文解字》超過200課,接近全書的十分之一。大家都很清楚,《說文解字》的說解,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探求文字的本源它是一本探求文字本源的書它推考文字的形、音、義之間的關係及由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據形系聯,引而申之,以究萬原。」所以《說文解字》主要解決文字的問題是:

每一個文字都有其一定的形體,它的形體為什麼是這樣的?每一個文字都有一定的概念,它為什麼具有這樣的概念?每個文字都有一定的讀音,它為什麼讀這個音?(以上節引自姚孝遂《許慎與說文解字》)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的六個漢字如圖:

(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1、赾。讀qǐ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赾,行難也。從走,斤聲。讀若堇。」形聲字。本義是行難。錢坫《說文斠(jiào,同校)詮》:「《廣雅》:『赾,難也。』曹憲(隋唐之際文字學家)讀為謹,即謹於行字。」他認為「赾」本義是行走艱難,但也大略相當于謹慎行走。

本義之外,赾還指「跛行的樣子」。《廣韻·隱韻》:「赾,跛行貌。」

(運動員受傷跛行)

赾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赾字的小篆寫法)

2、<走夐>(這個字GBK字型檔里沒有,大部分設備不能顯示,字形為<走+夐>)。讀j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夐>,走意也。從走,夐聲。讀若繘。」形聲字。本義是走意。《正字通·走部》:「<走夐>,《說文》『走意也。」夐(xuàn),營求也。從夐,寓營求無安定意。「因為有所營求,心中不安定行走的樣子。類似思想不定而行,歸類<走夐>與赾在一起,是有道理的。本義強調的是心理狀態,有走的意圖,所以是走意。

本義之外,又指行走的樣子。《廣韻·廢韻》:」<走夐>,行走之貌。「【猜想】這種行走的樣子,應當是心中不安定的行走樣子。這個字義強調的是走的樣子。

<走夐>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走夐>字的小篆寫法)

3、趠。這個字有四個讀音:

(一)chuò。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趠,遠也,從走,卓聲。」形聲字,本義是遠,遠走。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辵部》曰:『逴,遠也。』音義同。……許雲遠者,騰擲所到遠也。」徐鍇的《說文系傳》:「趠,跨步遠也。」《晉書·曹毗傳》:「游不踐綽約之室,趠不希騄駬之蹤。」出遊的時候不入女子的居處,遠行的時候不需要好的馬匹。

(遠走)

也指驚走。《廣韻·覺韻》:「逴,驚走。趠,同逴。」

又指蹇(jiǎn)。《集韻·覺韻》:「逴,蹇也。或從走。」蹇字意義較多,其中一義指跛行,行走困難。

(二)chào。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有三義:(1)行貌。《玉篇·走部》:「趠,行貌。」又指行。《篇海類編·人事類·走部》:「趠,行也。」

(2)超。《集韻·爻韻》:「趠,超也。」

(3)同「踔」。半步。唐代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二:「踔,謂半步曰踔,字體作趠。」

(三)tiào。讀音出自《集韻》。有兩義:(1)跳,騰躍。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趠,跳也。」晉代左思《吳都賦》:「狖鼯猓然,騰趠飛超。」狖、鼯、猓等,來回奔跑、飛躍。

(狖:黑色長尾猿)

《南齊書·張融傳》也用這個字:「雕隼飛而未半,鯤龍趠而不逮。」趠也是跳的意思。

(2)越。《集韻·嘯韻》:「趠,越也。」

(四)zhuó。讀音出自《集韻》有兩義:(1)特出,高超。《廣雅·釋詁四》:「趠,絕也。」王念孫《廣雅疏證》:「趠者,《漢書·孔光傳》云:『非有踔絕之能』;班固《典引》云:『冠德卓絕』,字並與趠通。」元代許有壬《文丞相傳序》:「丞相文公,少年趠厲,有經濟之志。」言文天祥自少就才能特出,高出平常人。

(文天祥像)

(2)快走,疾行貌。《集韻·覺韻》:「趠,疾走也。」《增補五方元音·駝韻》:「趠,行走疾速。」《太平廣記》卷四百五十五引《三水小牘》:「(王)知尩(wāng)儴(ráng),趠於庭中,四顧遜謝,詈言狎至,僅得出門。」疾走到庭中。《篇海類編·人事類·走部》:「趠,疾走貌。」

趠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趠字的小篆寫法)

4、䟑。讀yuè。《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䟑,趠䟑也。從走,龠(yuè,竹管樂器,也是《說文》540部首之一)聲。」形聲字,與趠組成詞「趠䟑」,意義有二:(1)行貌。《廣韻·藥韻》:「䟑,趠䟑,行貌。」王筠《說文釋例》:「《廣韻》䟑下云:行貌。似即《說文》本義也。」王筠認為行貌是䟑的本義。(2)疾走。《集韻·藥韻》:「䟑,《說文》:『趠䟑也。』謂疾走。」見上面的「趠」。

本義之外,䟑還用同「躍」。徐鍇《說文系傳》:「䟑,猶躍也。」清代錢坫《說文解字斠詮》:「䟑,《汗簡》以為古文躍。

(跳躍)

䟑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䟑字的小篆寫法)

5、<走矍>(這個字GBK字型檔沒有,大部分設備不能顯示,字形為<走+矍>)。讀ju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矍>,大步也。從走,矍聲。」形聲字。本義是大步。《正字通·走部》:「<走矍>,《說文》『大步也。』與『足躩如也。』之躩微別,故《說文》分之。」<走矍>是大步走,躩是跳躍,躍步,區別不大,所以《正字通》說是「微別」。

<走矍>的小篆寫法如圖:

(<走矍>字的小篆寫法)

6、<走契>(這個字GBK字型檔沒有,大部分設備不能顯示,字形為<走+契>)。讀ch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走契>,超特也。從走,契聲。」形聲字,本義同「跇」。即超越、超遠、特異。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廣韻》曰:『<走契>同跇。』<走契>與跇音義同。」桂馥的《說文義證》:「超特者,超遠特異也。《楚辭》:『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儒行》:『特立獨行。』《詩·秦風》:『百夫之特。』箋云:『百夫之中最雄俊也。』」我們看,實際上,桂馥這段話,主要在於說明超特的「特」。

此外,<走契>還有渡的意思。《玉篇·走部》:「<走契>,渡也。」《廣韻·祭韻》:「跇,跳也,逾也。<走契>,同跇。」

<走契>字的小篆寫法:

(<走契>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0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lw2mwBJleJMoPMlM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