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也是最大的承重關節。在人漫長的一生中,膝關節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無法逆轉的,從學會走路的那一天起,就不停地被磨損消耗。
1、膝蓋承受的壓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2、躺下來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幾乎是0。
3、站起來和走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1~2倍。
4、上下坡或上下階梯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3~4倍。
5、跑步時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4倍。
6、打球時,膝蓋的負重大約是6倍。
蹲和跪膝蓋的負重是體重的8倍。
以一個體重100斤的人為例,當他走路時,膝蓋會承受大約100~200斤的重量;當他上下樓梯時,膝蓋會承受大約300~400斤的重量;而蹲和跪時,膝蓋會承受大約800斤的重量。
膝關節的退化時間表
15歲以前
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
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
30歲~40歲
膝關節周圍的髕骨軟骨,出現早期輕度磨損,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
40歲~50歲
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
50歲以上
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
如何保養膝關節?
簡單概括為八個字:
「減少負重,科學運動」。
1.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避免肥胖,以減輕膝關節的負擔;
2.減少爬山、爬樓等磨損膝關節的運動;在選擇運動鍛鍊方式時,我們要選擇非負重的活動,比如游泳、騎自行車、快步走等。
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了解自己的極限,盡力而為,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運動前後充分熱身。
3.堅持每天鍛鍊膝關節的力量,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強壯的股四頭肌能增強膝關節穩定性,改善運動能力,緩解膝關節症狀。
以下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雷光華教授團隊推薦的3個股四頭肌的鍛鍊動作:
坐姿屈伸腿練習
坐在床沿前或椅子上,背部挺直,雙眼直視前方,雙腿併攏。慢慢抬高一隻小腿至水平位置,保持股四頭肌緊繃,停留10-20秒,然後緩慢歸位。換另一隻腿重複上述動作。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
用儘可能大的力度繃緊肌肉5秒,再放鬆算1次。每個小時做50-100次,爭取能達到每天500-1000次,因為這個練習的強度非常小。
直腿抬高鍛鍊
平躺在床上,下肢伸直抬高,讓大腿的肌肉收緊、繃直,下肢與床成45度夾角,每次維持3-5秒鐘,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複30-50次,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鍛鍊強度。
4.適當補鈣,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促進鈣的吸收利用,如牛奶、稻類、綠葉青菜、花生、紫菜等都是含鈣量很高的食物。適當時可加吃一些鈣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和日曬也很重要。
溫馨提示
如果有膝關節疼痛建議及時到專科醫生處檢查清楚疼痛原因,採取適當的保護治療措施,避免進一步的損傷。